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贪官是如何炼成的

发布时间:2017-08-29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作者简介:宋圭武,男, 1964年10月25日生,中共党员,甘肃靖远人;毕业于西北师范大学数学专业和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双学位;先后在各类期刊杂志发表学术文章300多篇,出版专著5本;现为甘肃省委党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涉及经济理论、中国发展、三农问题等方面。

 

 

人之初,性本善。人在孩童时代,大多纯真美好,阳光灿烂,欲望也不是太多。有些人成为贪官,变得欲壑难填,也都是后来的事,其形成也是一个社会化过程,是几炉火共同烧制的结果。

 

    一是文化之炉。文化是一个最大最深的炉子。人一出生,就时时处处要受文化的熏陶。文化给人价值观,而人总是按价值观行事。世俗性强的文化,必然会更鼓励人的世俗行为。

 

在一个以金钱、美女、地位为成就标准或衡量人生价值的文化里,贪腐就具有极大的潜在价值。另外,注重拉关系的文化,本身就腐败。

 

    二是制度之炉。人性中总是有机会主义的成分。而制度就是约束人的机会主义行为。

 

当制度不完善时,机会主义就有可能从潜在状态变为现实状态。当权力能有效约束在制度的笼子里时,权力就是正能量。

 

当权力不能有效约束在制度的笼子里时,权力就是贪腐之虎。

 

    三是群众之炉。愚昧的群众也是贪官的制造者。一些群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必然鼓励官场腐败。

 

比如,有一个地方有人揭发某领导腐败问题,上面纪委来人调查,除了官官相护外,有些群众为了明哲保身,也帮着刻意隐瞒,不说实情,产生官群相护,这让腐败如何查处。

 

一些群众,宁可给领导送一万元打水漂,也不给贫困者借一百元解燃眉之急。明明知道领导给自己办不了什么事,逢年过节就是喜欢往领导家里跑,往领导家里送,而且送给领导心里就很舒服。

 

有些群众见了穷人是一种态度,见了领导又是一种态度。如此这般,贪官不贪,如何是好。

 

    如何治贪,需要对三个炉子进行改造和建设。

 

    第一,改造文化。要以先进文化引领文化建设。先进文化应包括三个核心价值:敬畏、理性、诚信。敬畏是一种大智。孔子说,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朱熹特别强调“君子之心”应“常存敬畏”。

 

理性,核心是科学精神。诚信,核心是秩序。有诚信或诚信比较充足的社会,秩序必然更好。目前,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实质就是文化建设。建设核心价值观,关键是要让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要让核心价值观真正体现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第二,完善制度。好的制度,应体现三个原则:公开、人本、公平。公开,主要是各种决策环节,能公开的要尽量公开。公开是实现公正的有效途径。

 

将过程放在阳光下,就不容易腐败。腐败往往发生在阴暗的角落。人本,就是制度设计要以人为本,而不是官本或什么的,或与人性相违,就不妥。

 

公平,就是处理问题大家都一样,没有例外和特殊。制度的公平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制度建设的公平;一个是制度执行的公平。

 

    第三,启蒙群众。启蒙群众的目的,是最终要培育群众的良心和正义精神。如何启蒙,要发挥好知识分子的作用。知识分子是天然的启蒙者。

 

因为只有启蒙者,才能真正算为知识分子。为此,需要加强知识分子队伍建设,尤其要加强知识分子队伍的道德建设。另外,需要发挥好各种媒体的作用,要建设阳光媒体,要多宣传好人好事。

 

目前,要特别重视网络建设,要大力净化网络环境,要充分激发网络正能量。另外,要建设有思考的领导者。

 

有思考的领导者,必须要体现包容精神和学习精神,要有求真的品格,要敢于实事求是,而不是一味迎合。

 

另外,启蒙群众,需要注意克服急躁心理,因为启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