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治微腐,不能“只抱怨不举报”

发布时间:2017-09-11      来源: 廉政瞭望    点击:

同事有个开公司的朋友,在微信上向他吐槽。前不久他公司去税务局办事,被一名专管员公然勒索,叫价1.2万,讨价还价给了6000元,才办成事。他说,这个税务局的大门口,挂着大幅横标“反对微腐败”,真是绝妙的讽刺。

听闻此事,第一反应是愤慨。那专管员胆子也忒大了。过去的土匪或强盗,见势不妙时还赶紧“风紧扯呼”。如今正大力治理微腐败之际,那厮居然还敢这么乱整!他就不怕?

同事建议朋友,赶紧向纪委举报,肯定一抓一个准!如果朋友本人不愿意出面,只要提供清楚的事实材料,我们媒体也可以帮他举报。但最后朋友却说,算了,忍了。

为什么要忍?怕麻烦,怕得罪人,或者说,是不相信。习惯了过去的“潜规则”,不相信规则和生态已经在改变和进化,认为就算处理了这一个,下一个依然会如此。但不管什么原因,目前看到的结果就是,一方在忍气吞声中助纣为虐,一方明目张胆中安然无恙,甚至很大的可能会继续作恶。

十八大以来的反腐败成绩,举世公认,人民群众拍手称快;但笔者注意到,个别基层干部群众也存在着一种“反腐都是上面反,与我无关的”误解。这一方面,虽然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反腐败压力传导也存在层层递减,“穿透性”不够,越到下面“体感”越弱;另一方面,在一些人的观念中,反腐败只是党委政府甚至纪委的事,与自己无关。那个顶风违纪的专管员,和宁愿给钱不愿举报的老板,就都属此列。

其实据笔者了解,当地治理微腐败的力度不可谓不大,每周都向社会公开通报微腐败的典型,但仍出现这样的事,有两点值得思考。一是基层反腐败任务依然艰巨,有的地方震慑还没有到位,不能有丝毫松懈,还须持续加压;二是部分民众对反腐的“单边”心态,反腐机构在“过河”,自己只在一边看着吐槽,而不愿真正参与进去。有纪委的同志说,感觉相比查办大要案件,治理微腐败的压力更大,其中,“只抱怨不举报”的群众也是原因之一。

微腐败属于群众“直接接触性”腐败,其治理尤其离不开群众的支持配合与参与。抱怨固然也是一种关注,但要赢得这场斗争的胜利,需要更多人实实在在的行动。很多人都向往香港社会的清廉,但香港反腐的成功,是胜在“有你和ICAC”,“你”就是社会大众,点点涓流汇成大海。反腐以人民的名义,但不止于名义,也应当理解为人民的权利和义务。看到香港教授因学生行贿将其举报入狱的新闻,扪心而问,“我”现在能做到吗?

请记住,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样,中国便怎样。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