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微信716738729    热线:13944917050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用“严查”的办法整治形式主义是值得夸耀的“大招”吗?

发布时间:2020-05-24      来源: 蓑翁钓雪    点击:

 
 

 

前几天,多家媒体报道:某地整治形式主义频出“大招“严查”18种情形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实际上,近年来类似的消息一直目不暇接,如:某地纪委监委“加大执纪问责力度”,“ 将日常暗访督查和随机群众抽评结合起来”,“真正解决部分党员干部”“出工不出力、出力不不出活、出活不出彩”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某地出台的10条举措中,包括采取霹雳手段、“从严追责问责”、“适时组织巡视巡察”、“形成强大震慑”等内容;某省成立了14个由省级领导牵头的督导督查组,深入各市进行督导督查……

 

众所周知,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危害甚烈,且久禁不绝。所以,中央从去年年初开始,几次下发文件,提出整治要求,并把2019年作为“基层减负年”。这一举措,深得社会各界特别是基层干部拥护。各级党委、政府和纪检监察部门,纷纷效仿,制定了比中央要求还严格的实施意见,也在情理之中。

 

但是常识告诉我们,治病,必须找准病根儿,选对药方。

 

大量事实表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虽然主要表现在基层,但是根源在县以上领导机关。按中纪委网站一篇文章的说法,“基层的形式主义是上级的官僚主义逼出来的”。所以,层层对下提要求、搞督查,实属本末倒置,用老百姓的话说,是“上头儿有病,给基层吃药”。

 

更重要的是,无论是基层还是上层,越来越多的官员搞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虽然不排除他们的政绩观存在一定偏差,但是正如俞可平先生所言(大意),鱼塘中一两条鱼死了,可能是鱼本身的问题;若有成片的鱼死亡,那必定是鱼塘的水有问题了。形式主义在多种领域泛滥,并久禁不止,主要根源是压力型和全控型领导体制。在这种体制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往往让位于层层对上负责;上级领导机关常常不顾基层承受能力,提出一些“高”、“严”、“全”、“美”的要求和任务,像倾盆大雨一样压给基层;基层不敢冒然“犯上”说“,在疲于奔命的同时,不得不用一些“墙头纸上”的花架子甚至弄虚作假来应付上级。

 

那么显而易见,用开会、发文件的办法压缩会议文件,用强化督查的办法减少督查检查,用考核问责的办法规范考核,基本上属于“治标”层面,总体上没有摆脱“向上集中权力、向下施加压力”的路径依赖。这些招法,虽然可能使有些问题得到一定程度地解决,但更多的问题将变换形式,继续泛滥。从体制上看,这些招法将使上级领导机关的行政权力得到进一步强化,依法治理的步伐受到一定程度的阻滞,基层自治的空间受到进一步的挤压。而这些,恰恰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滋生的土壤。

 

所以,用“严查”的办法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不是什么“大招”,而是南辕北辙的老套路!

 

那么,究竟靠什么根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呢?按照我们的习惯,还是先看看最高领导人是怎么说的吧。

 

邓小平同志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邓小平文选》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333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作风建设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走出作风问题抓一抓就好转、松一松就反弹的怪圈,从根本上说还是要靠科学有效的制度。”(习近平:《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中央文献出版社2015年版,第59页)

 

这两段话都告诉我们,整治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必须依靠科学有效的制度。制度建设,不应该走老路,而应该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及“进一步简政放权”等要求,避免走“向上集中权力、向下层层施压”的老路子,坚定不移地推进治理体制改革。

 

应改善政绩考核机制,减少考核项目和频率,取消对村级“两委”和城镇社区组织的目标考核;取消弊端丛生的“一票否决”,以切实减轻对基层的压力。

 

应在县乡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放开“村官”的竞争性选举,并搞好“乡官”直选的试点和推广,扩大县级领导班子选任工作中的民主,逐步实现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赋”的目标,以改变一些官员只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的状态。

 

应进一步健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挥权力机关的作用;全面坐实村民自治和社区自治,“鼓励和支持社会各方面参与,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加快建立多元化开放型的社会监督体系。

 

应进一步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适度减少政府对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干预,大幅度减少面向基层的工作指令和工作任务。

 

应加快法治中国建设的步伐,摆脱靠文件、会议及领导讲话指挥工作,靠集中整治解决问题的路径依赖,厘清上下级之间、条块之间的职能,建立对基层社会依法管理,对基层干部依法问责的治理机制。

 

我们相信,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和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指引下,治理转型的目标一定会逐步实现,会议、文件及督查考评过多过滥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顽症一定能够逐步治愈。

 

本号:直面热点,官话实说;欢迎批评,感谢转发!

为防失联,敬请关注本人备用号《草根论政》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