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张文显: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发布时间:2017-08-15      来源: 《 人民日报 》    点击:

《 人民日报 》( 2017年08月14日 07 版)

【作者简介】

张文显,现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副会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国家教材委员会专家委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一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二级大法官、著名法学家。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入调研、充分论证、科学谋划、汇聚全党智慧的基础上,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并把这“两个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一概念的提出及其战略布局的谋划,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抓手

 

习近平同志指出:“鲜明提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大论断,明确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性质、方向、道路、抓手,必将有力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我们党提出的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的概念和理论之一。它的提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重大意义,使全面依法治国有了总目标和总抓手。

 

全面依法治国涉及很多方面。比如,它涉及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治监督、法治保障、法学教育等各方面,涉及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涉及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涉及国家法治与地方法治统筹互动、协调发展,等等。当前,要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上取得新突破,就需要在理论上提炼出一个符合法治发展规律、理论统领性强的概念;在实际工作中,必须确立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目标、总抓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就是这样一个理论概念和总目标、总抓手。它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鲜明宣示我们将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明确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来谋划、来推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框架内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有利于在法治轨道上不断深化改革。只有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才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全方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习近平同志深刻阐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科学内涵,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应围绕这些方面,全方位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建设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是法治国家、法治社会的制度基础。要坚持立法先行,发挥立法在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推动作用。坚持上下有序、内外协调、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原则,完善和发展法律规范体系。全面坚持和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立法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立法优先、立改废释并举,实现从粗放立法向精细立法转变。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实现立法和改革决策相衔接,做到重大改革于法有据、立法主动适应改革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在于实施。完善法治实施体系,首先要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抓紧抓好。各级政府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在法治轨道上开展工作,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坚定不移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完善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优化司法职权配置。保障人民群众参与司法,加强人权司法保障,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建设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法治监督是指对法律实施情况的监督,它是法律良性运行的保障机制。应建立由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构成的更加严密的监督体系,形成强大的监督合力。着力推进监督工作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形成对法治运行全过程全方位的监督体系,督促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监察体制改革,形成反腐败斗争和廉政建设的强大合力。

 

建设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法治保障包括政治保障、制度保障、思想保障、组织保障、运行保障、人才保障等内容。应切实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提高依法执政能力和水平,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加强高素质法治专门队伍和法律服务队伍建设,加强机构建设和经费保障,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坚实的人才和物质保障。改革不符合法治运行规律、不利于依法治国的体制机制,为全面依法治国提供完备的制度保障。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社会氛围,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行为惩戒机制,使尊法信法守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建设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统筹推进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和制度治党。党章是最根本的党内法规,全党必须一体严格遵行。完善党内法规制定体制机制,加大党内法规备案审查和解释力度,形成配套完备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注重党内法规同国家法律的衔接和协调,促进党员、干部带头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提高党内法规执行力,运用党内法规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落到实处。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管党治党的总体部署,坚持宪法为上、党章为本的基本原则,全面建成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

 

当然,除了上述五个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包括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规范体系,诸如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规章等,它们也是法治国家建设的重要遵循。如果按照分支领域划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还可以细分为经济法治体系、政治法治体系、文化法治体系、社会法治体系、生态法治体系、军事法治体系、国际法治体系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应坚持各个层面统筹推进。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