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访中央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穆虹

发布时间:2017-09-24      来源: 人民论坛网    点击:

【文章来源】

人民论坛网

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访中央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穆虹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很不平凡的五年,我们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推动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崭新局面。在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第三十八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五年来,我们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全面深化改革,迎风破浪、大刀阔斧、上下联动、蹄疾步稳,谱写了改革新篇章,改革成为我们党的鲜明旗帜和当代中国的时代特征。近日,中央改革办常务副主任穆虹接受了专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就进行了详细解读。

记者:您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情况如何评价?

穆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改革,汇聚起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磅礴伟力,迎风破浪、大刀阔斧、上下联动、蹄疾步稳,主要领域四梁八柱性质的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一批重要理论、制度、实践创新成果正在形成,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历史性成就。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来评价这五年改革工作。

第一,这是改革集中推进的五年。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艰巨复杂的改革任务,党中央举旗定向、谋篇布局,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部署改革任务。定期召开深改领导小组会议,议大事、抓大事、谋全局,部署推动重点改革和相关工作。自上而下推动改革落实,基本建立起务实高效的改革决策机制、上下联动的统筹协调机制、有力有序的督办督察机制。

第二,这是改革全面深入的五年。党中央坚持问题导向,从体制机制层面入手,统筹谋划“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涉及的相关改革任务,把长远制度建设同解决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试点探路同推动面上改革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同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破除体制机制顽疾同解决新出现的矛盾问题结合起来,深入推进各领域各环节的改革,重大改革方案不断出台,重大举措有力展开。截至目前,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已审议通过一大批重大改革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共出台1500多项改革举措,改革涉及范围之广、出台方案之多、触及利益之深、推进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第三,这是改革成果显著的五年。党中央坚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各项改革相继落地、渐次开花。我国发展面临的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正一一破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改革激发发展活力的作用十分显著。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制度不断健全,文化领域体制机制逐步完善,民生领域制度建设不断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全面从严治党逐步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国防和军队改革实现历史性突破。

第四,这是改革积累经验的五年。党中央深入分析改革形势,深刻把握改革规律,凝聚各方智慧,坚持边思考、边实践、边总结,创造和积累了一系列改革的新鲜经验,回答了向什么方向改、为谁改、改什么、怎么改等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今后继续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指导。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穆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把握改革规律,认真总结邓小平同志开创的改革开放事业所取得的重要历史经验,科学分析新时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对改革的整体布局、重大问题、关键环节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改革认识论和方法论,构成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新一轮改革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主要体现在6个方面:

一是坚持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最根本的就是在改革方向上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在涉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不能犯错误。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运筹帷幄,总揽全局,亲力亲为谋划指导改革,亲自主持中央深改领导小组工作,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实践证明,坚持和加强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是艰巨复杂的改革工作得以顺利推进的根本政治保证,习总书记的政治领导力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关键。

二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谋划推进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坚持人民群众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抓住什么、推进什么,做到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努力使改革符合广大人民群众意愿、得到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五年来,党中央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作为衡量改革的重要标准,只要符合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只要有利于落实新发展理念,只要有利于增加人民群众获得感,就坚决地破、坚决地改,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三是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党中央在部署推进各项改革过程中,始终树立强烈的问题意识。在出台改革方案上,中央强调要把方案质量放在第一位,聚焦体制机制顽疾,敢于突破部门利益的藩篱。在部署推动改革上,强调要坚持问题导向,哪里矛盾和问题最突出,就重点抓哪里的改革。在督促落实上,强调要在是否解决了突出问题上下功夫,确保改革落地见效。

四是坚持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改革成效上相得益彰。根据党中央部署,中央深改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提出的改革举措,把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结合起来,把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结合起来,把改革创新与法律法规立改废释结合起来,把方案协同与实施节奏、力度的协同结合起来,推动有条件的地方和领域实现改革举措系统集成,提高改革整体效益。

五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鼓励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改革基层探索,强调要尊重基层实践,多听基层和一线声音,多取得第一手材料,发挥试点对全局性改革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党中央立足改革全局,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科学组织试点工作,在土地、科技、生态、司法、对外开放、医疗卫生、群团改革等方面推出一批试点方案,形成一大批可复制可推广经验。重视发挥地方、基层、群众首创精神,鼓励差别化探索,及时总结典型经验,推动面上的改革。

六是坚持以钉钉子精神狠抓改革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抓改革落实工作,强调要把抓落实作为改革工作的重点,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始终强调一手抓改革方案出台,一手抓改革举措落地,明确各个改革抓落实的主体责任,强调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亲力亲为,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建立健全督察工作机制,在督任务、督进度、督成效的同时,察认识、察责任、察作风,对发现问题的列出清单、明确责任、挂账整改,开展督察“回头看”,确保改革举措落地生根。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改革的一系列重要思想,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规律的认识,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和理论武器,成为指导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是新时期改革实践的重要经验总结,是改革理论的重大创新成果。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哪些重大突破?

穆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各领域改革,扭住重点、突破难点、分类指导、精准发力,立足打基础谋长远推动重大制度创新,立足问题导向破除利益藩篱等顽瘴痼疾,立足配套协同推进提高改革整体效益,立足增进群众获得感扩大改革受益面,推动各领域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一是经济体制改革整体推进、重点突破,激发发展动力活力的作用逐步显现。为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中央作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大决策,“三去一降一补”取得阶段性成效。出台国有企业改革系列文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有序展开,放开电力、石油、天然气、盐业等行业竞争性环节和公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市场准入,民间资本进入更多领域,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开展市场准入负面清单试点,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制定完善产权保护制度的意见,推动建立公开透明平等的市场规则。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实施资源税改革,税收征管体制改革平稳落地。利率汇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存款保险制度实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迈出实质性步伐。推动新型城镇化体制创新、户籍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促进城乡、区域间要素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继续完善。立足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修改立法法,推进经济、民生、环境保护、司法、国家安全等重点领域立法,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推动立法质量不断提高。推动立法与改革决策相衔接,保障重大改革于法有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建立健全人大工作机制,完善人大监督制度,发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作用。推出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建设的意见,有序推进政党协商、政协协商、基层协商等多种协商民主渠道。开展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全面覆盖的国家监察体系。推动以司法责任制为核心的司法权力运行机制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三是文化体制改革纵深推进,文化创新创造活力进一步释放。深化国有文化单位改革,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两个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着眼提升文化管理效能,巩固壮大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着眼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向社会免费或优惠开放。着眼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统筹推进中华文化走出去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体育领域改革率先在足球、篮球管理体制方面打开缺口,各种形式的群众体育蓬勃开展。

四是社会体制改革立足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围绕实现脱贫攻坚目标,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机制创新,全面建立健全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统筹推进社会保障领域制度改革,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推进社会保障城乡统筹、有序衔接。按照“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多主体供给、租购并举、政府保障基本需求的住房制度正在加快形成。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国所有省(区、市)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部取消药品价格加成,群众就医负担持续减轻。顺利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加强儿童医疗卫生服务改革。

五是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框架基本形成。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以8项基本制度为支撑统筹推进相关改革,初步建立起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基础性制度框架。中央环保督察制度利剑出鞘,中央环境保护督察组连续实施四批环境保护督察,覆盖全国所有省(区、市)。全面推行河长制,各级党政领导领衔责任,系统推进河湖保护和生态环境整体治理。

六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协调推进,管党治党正在实现制度化规范化。着眼补空白、立新规推动党的组织制度改革,制定落实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修订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若干规定。着眼树导向、强监管推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构建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着眼强基础、补弱项推动基层组织建设制度改革,出台国有企业、社会组织、民办学校等领域党的建设制度。着眼增优势、添活力推动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制定实施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意见。统筹推动中央和地方群团改革,发挥群团组织密切联系和服务群众作用。

七是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党中央、中央军委坚持以新形势下的强军目标为引领,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国防和军队改革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整风肃纪、蹄疾步稳,在主要领域实现历史性突破,军委管总、战区主战、军种主建的新格局基本确立,军队体制结构、组织架构、力量体系、部队面貌焕然一新,军民融合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强军事业注入强大动力,为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奠定了坚实基础。

记者:您对五年来全面深化改革工作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穆虹: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夯基垒台、积厚成势、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的五年。五年来改革伟大实践和重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改革的政治担当和政治智慧,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运筹帷幄、亲力亲为、知行合一的领袖风范和领导魄力,充分彰显了亿万人民改革实践的能动性和创造力。这些重大成就,使我们对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更加充满自信,对实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的新体制机制充满信心。

党的十九大将对今后五年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改革发展作出新的战略部署,明年将迎来改革开放40周年,全面深化改革继往开来、任重道远。必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继续高举改革旗帜,总结运用好党的十八大以来形成的改革新经验,站在更高起点上谋划和推进改革,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奋进。

《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21日 08 版)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