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西方式民主崩溃元年

发布时间:2017-10-14      来源: 共同自由    点击:

西方式民主崩溃元年   
文 |  观雨,Andy整理
 
摘要
公元1992年,冷战结束。二十世纪最大的悬念似乎尘埃落定,日裔美籍学者弗朗西斯.福山为此写了一本很著名的书,叫《历史的终结》。这个名字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类社会已经发展到头了,现在已经是最高阶段,再往后也不会继续进化了。这个人类社会的最高阶段就是西方民主社会。西方民主制度这一套是坠好的,他打败了所有其他的制度,人类文明不会有比这更好的制度了。于是这哥们一拍板,人类社会进化史到此为止!然而是不是这样呢……
 
上集: 民主的坑历史
 
要讨论民主这个话题的话,首先要搞清楚一个观念:民主这个词虽然听起来很时髦,并且民主制被现在很多发达国家所采用,但这并不意味着民主制是一个先进的制度。事实上,民主制是一个古老的制度。
 
民主制诞生于公元前509年的古希腊雅典城邦。雅典在这一年进行了民主改革,改革者克里斯提尼设计了一套精妙的民主制度。
 
 
1.执政官大家选,任期一年,不能连任。
 
2.每个部落选出五十人,组成一个五百人会议。五百人会议的职责是组织五六万的雅典公民定期开公民大会(一周一次)。
 
3.审理案件时,从这五六万人里选出五千人组成法庭,投票决定案子的判决。
 
4. 选出十个将军,负责领导军队。将军可以连任。为了避免将军权力积累过大,每年全体公民投一次票,随机的放逐其中的一个将军(放逐五到十年),并选出新的递补。
 
这套制度现在看起来虽然粗糙了一点,但和现代西方民主制的基本框架是一致的。那么,这一套“先进”的民主制度,有没有带领雅典走向繁荣富强呢?
 
很快,历史给雅典文明带来了一场大考----伯罗奔尼撒战争
 
伯罗奔尼撒战争是以雅典为首的提洛同盟与以斯巴达为首的伯罗奔尼撒联盟之间的一场战争。
 
这场战争从前431年一直持续到前404年。 这两个联盟颇为有趣,斯巴达陆军强悍,经济一般,搞的是寡头专制制度,雅典海军强悍,经济发达,搞的是民主制度,各方都有一群跟班的小弟,像极了二十世纪的华约和北约。
 
然而历史并不是简单重复,2000多年前的这一战,专制的斯巴达战胜了民主的雅典。希腊从此由盛转衰。
 
 
那么问题来了,雅典又有钱,制度又先进,怎么就败了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攫取战争过程中的几个片段,来管中窥豹
 
1. 战争初期,执政官伯里克利制定了陆地坚壁清野死守卫城,海上四处出击骚扰敌方的合理战略。本来一切顺利,雅典占据主动。但是死守毕竟是件辛苦的事,加上坚壁清野造成的损失让人心疼,民众的不满渐渐积累,最终发泄到了伯里克利的头上。大家开始骂伯里克利是胆小鬼,民主领袖对民意无任何反制措施,亦无法阻止公开政敌的存在。最终政敌克里昂一阵煽动,民众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逮捕了伯里克利,结果伯里克利抑郁而亡。
 
2. 煽动民众推翻伯里克利的克里昂在民众的压力下被迫接班,而他能力实在有限,在台下的时候整天攻击伯里克利胆小无能,现在自己上台了,门都不敢出。面对毫无改善的局面,公民大会忍无可忍,强迫克里昂带兵出城进攻。克里昂无可奈何,带兵出城,最终自己战死,全军覆没。
 
 
3. 战争进入第二阶段,老一对政敌挂掉了,雅典又出现了新一对政敌。主和尼基阿斯,主战亚希比德。两人都是土豪,为了说服民众支持自己的政治主张,作了不少秀。尼基阿斯到处捐神庙造神像,组织民众观光,试图用端庄慈爱的神像感化民众,放弃战争。亚希比德呢,花大价钱赞助马车参加希腊的奥运会,为雅典赢得了非常好的成绩,鼓励民众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斯巴达死磕到底。
 
雅典公民差不多被两边忽悠瘸了,然后公民大会一商量,得出了一个荒谬的决策:亚希比德是对的,我们雅典人孔武有力,应该死磕到底。而尼基阿斯造了辣么多神像,肯定受神灵庇佑,最适合带兵出击。
 
。。。。。。
 
结局是注定的,不情不愿的尼基阿斯带着举国之兵出城寻战。最后尼基阿斯在明知打不过的情况下被迫发动了大决战(不打回去就会被投票处决),又又战死沙场,又又全军覆没。至此雅典大势已去,公元前404年斯巴达攻陷雅典,雅典GG。
好坑...
 
简单的看完这场战争的几个片段,我们大体上可以总结出雅典民主制的几个缺点。
 
就雅典的这套民主制度而言
民主制度强调人人对国家负责,而人人负责的另一面就是无人负责。每个公民都可以无风险的提出不负责任的意见,而这个意见,又会对国家产生重大的影响。在雅典的庙堂之上你找不到一个真正的负责人,只有一个接一个的替罪羊。
 
民主制度效率低下。任何决策,即使是战时决策,也要通过公民大会。辩论输了,战略也就没了,辩论赢一半,战略也就实施一半。为了获取支持,需要耗费大量的资源在无用的作秀上,极大的降低了本国资源的利用率。
 
 
民主制度容易导致民粹盛行,精英的意见完全被忽略。国家里优秀的人才失去对国家的影响力,而国家也最终失去优秀的人才。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苏格拉底经常告诫雅典的年轻人不要让暴民统治国家。就因为说过这个话,在战争结束后,他成为民众泄愤的对象,被一通投票判处了死刑,罪名是腐蚀雅典青年思想。
 
 
国家一旦陷入民主制度的混乱中,就不可逆转。因为一切权力属于普通公民,在民意的汹汹巨浪中,无人可以力挽狂澜。尼基阿斯战死后的雅典已经是危如累卵,而这种危局丝毫没有让雅典人从混乱中清醒过来。公民大会在一场又一场的闹剧中,疯狂而草率的投票处决了一个又一个政治家,一波又一波前线将领。极少数清醒人士所拥有的也仅仅是一张选票而已,根本无济于事。
 
 
在这段历史里,民主制度将人性的弱点无限放大,最终招致大祸。雅典衰落后,民主制度就退出了人类文明的舞台。但是他造成的巨大破坏,仍然令后人心有余悸。
 
柏拉图认为民主制和暴君制一样是最坏的制度,亚里士多德甚至认为民主制比暴君制更坏(你可以推翻暴君却无法推翻暴民)。
 
即使是被认为是民主世界灯塔的美国,在立国之初,国父们也是千方百计的设计一套宪政制度来反制民主。还捣鼓出“美国总统”这么一个玩意。
 
为什么说美国总统可以反制民主呢,我们可以简单了解一下美国总统的权力:
 
行政方面,总统有权处理政府的各种工作,并有权认命所有联邦政府的高级官员。
立法方面,总统可以否决任何法案,并可以建议立法和委托立法。
司法方面,总统有权认命联邦最高司法官员。
军事方面,总统是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
外交方面,总统可以不经参院批准而与外国签订一切行政协定。
 
所以说美国总统是世界上权力最大的职位之一,我们在他身上看到的不是三权分立,而是三权统一。本质上,美国总统是一个君主。
 
当然咯,不能世袭
 
而总统一旦选出,普通民众再无权干涉国家运作。设立强总统,还只是美国国父们反制民主的第一步。除此之外,国父们还打造了一个强大的中央政府,设立了一个直接压制众议院民主热情的参议院。
 
从上面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国父们对民主的态度,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充满怀疑,层层设防
 
所以在美国历史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是一个共和制国家。
 
等一下,民主和共和不是一伙的么?
 
 
其实还真不是,民主共和这两个词虽然经常放在一起来说,但是实际上是完全两个不同的东西
 
 
民主和共和的区别在于:
 
民主指平民统治。
 
共和则是一种混合的政体,讲的是君主、贵族、平民共治。
 
民主更侧重体现多数人的意志,而共和更侧重不同人群和力量的平衡。
 
两个制度下的价值观也有很大的不同,民主制强调多数决定,强调人人平等,共和制强调爱国主义,强调公共利益高于个人私利。
 
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民主制下的国家像业主委员会,一人一票,共和制下的国家像股份公司,一股一票。
 
美国的这一套体系,设计得非常合理,一方面保证了国家控制在精英手里,另一方面又保证了普通人不会受到国家机器的欺负。合理的制度很快就使美国向着一流强国的方向迈进。
 
 
然而到了二十世纪,情况出现了变化。一个标志性的事件是1920年美国的妇女获得了选举权,从这一年开始,美国才有资格跟别人吹牛说自己是民主国家。
 
同一时间,很多西方国家也都跨出了这一步。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同时也意味着民主开始成为人类社会的认知主流,甚至开始从人类社会防范的对象变成人类社会的政治正确。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认为有两个原因
 
1.首先在工业社会中平民的经济地位提升,政治制度自然会开始向平民倾斜。
 
2.近现代的共和政体在形成的时候往往给民主留下了很大的空间。因为精英阶层自信的认为,平民的意见不会形成合力,大量混乱的意见会互相抵消,最终掌控国家的还是那10%的精英。
 
然而两百多年前的先贤们,千算万算也算不到二十世纪通信技术的大发展:电报,报纸,电视,广播,以及现在的互联网。二十世纪以后,平民交换意见,接受洗脑,简单得跟喝口水一样。终于平民的意见形成了一股碾压一切的合力。
 
于是一开始为民主留下空间的共和政体,走向被民主反噬的结局。
 
 
所以我们看到,二战后民主思潮排山倒海,在冷战结束后达到顶峰,至此,世界上已无任何一项制度可以挑战民主制的地位,无任何一个思想可以挑战民主的权威。民主制,这个来自远古的荒原巨兽,再一次对人类文明龇出了獠牙。
 
 
下集: 山雨欲来
 
 
 
 
上集说到,民主制,这个来自远古的荒原巨兽,再一次对人类文明龇出了獠牙。
 
 
败相初露
 
阿根廷,曾经是个发达国家
 
1861年,阿根廷开始执行现代化的经济自由政策,成功转型为一个现代商业国家。是仅次于欧洲和北美之后进入商业文明时代的国家。
 
1908年,阿根廷成为世界第七大经济体,人均收入与德国比肩,布宜诺斯艾利斯也成为了国际化的“南美巴黎”。当时的人看阿根廷人和我们今天看见中东石油大亨是一样的。
 
 
1912年,阿根廷决定开始实施普通男性无记名投票法选举总统,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民主形式。
 
呵呵。。。
 
1945年,贝隆将军赢得大选。贝隆的夫人出身于贫民窟,代表的是社会上数量最多的穷人的呼声,在贝隆将军竞选期间发表了大量同情穷人的演说,帮助贝隆将军登上了总统的宝座。贝隆上台后,贝隆夫人自己也担任了劳工部部长。
 
既然是代表大多数人的呼声,那么上台了自然就要为大多数人做事。
 
伟大的贝隆总统顺应民意,做了下面几件大事
 
 
 
 
 
法令一出,人民无不欢欣鼓舞,他们至今仍然怀念贝隆时代。这就是民主的威力,国家政策直接体现“大多数人的意志”,当然还有另一种说法:直接满足“大多数人的私欲”。
 
那么这么个搞法的结果是什么呢?
 
没收外国资产,导致外国资产外逃,且企业国有化后迅速丧失竞争力。
 
提高关税壁垒,阿根廷成为经济孤岛,失去了与世界协作的机会。
 
拒绝偿还外债,彻底失去国际资金来源。
 
大幅提升工人工资和福利,增加了国企和政府的负担,为了维持高福利不得不开动印钞机走向恶性通胀。
 
 
贝隆政府可谓招招致命,步步作死,阿根廷经济从此一泻千里,溃不成军,出现大规模失业和通货膨胀。终于在1955年,面对破败不堪的国家,军队发动了政变,贝隆下台。
 
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因为哭也没有什么卵用了
 
面对混乱的局面军政府只会高压维稳,治标不治本。很快又被民众推翻,又选出个民粹总统,民粹总统接着玩贝隆那一套,军政府受不了了再次政变,民众受不了再次选出个民粹总统。就这样,军政府—民粹政府的循环播放一直持续到80年代。
 
 
 
目前,阿根廷人均GDP仅为法国的30%,全国铁路运营量仅为巅峰时期的1/35,青年的失业率常年在10%-20%附近徘徊 ,近半数阿根廷人处于贫困线以下,潘帕斯雄鹰堕落。
 
 
2000多年后,民主魔影重现...
 
阿根廷的发展历程是整个拉美败局的缩影。在世界民主浪潮的影响下,拉美国家非常喜欢跟随邻居美国的民主化步伐。他们似乎认为只要实行了和美国一样的制度,就可以获得和美国一样的成功,至于美国人为了现在的成功付出过多少鲜血和汗水,并不在考虑范围内。
 
这就好比认为只要穿上和清华学霸一样的西装,就能获得和他们同样的薪水一样,简直。。。太机智了。
 
更糟糕的是,当民主制度被包装成一颗万能药丸的后,这些西方的跟随者完全不去理解西方先贤们在设计宪政制度时对民主的防范。反而认为你们这些老师民主得还不够彻底。
 
你看英吉利还坐着个女王,美利坚还搞着个间接选举,我干脆就直接全民直选;你们搞三权分立,我就来个五权分立(委内瑞拉),搞得比你们还民主,以后岂不是比你们还成功?想想还有点小激动呢。
 
那个搞五权分立的哥们现在画风是这样的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一点,不管包括拉美在内的第三世界民主国家如何颓废,不管阿拉伯之春如何战火纷飞,只要那些发达国家还在欣欣向荣,我们就不能说民主要崩溃。
 
毕竟,第三世界搞不好民主,说不定是因为他们蠢呢?
 
 
那么,我们把目光转向一个顶尖的发达国家。
 
大厦将倾
 
2015年,德国总理默克尔决定对中东难民敞开胸怀,当年计划接受100万难民,并在随后几年计划每年接收50万难民
 
 
 
闻祸患而不备 务以仁义自饰者 可亡也
 
             -----《韩非子·亡徵》
 
2016年德国暴力、奸杀、恐怖袭击等恶性犯罪事件频发。2016年7月12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73%的德国人担心恐怖主义袭击,比前一年增长了21%;68%的人害怕政治极端主义,比前一年增长了19%;67%的人担心外国人涌入的后果,比前一年增长了18%;66%的人担心德国公民和政府无法解决难民问题,比前一年增长了16%。鉴于这一调查结果,海德堡大学的政治学教授施密特将2016年称作“恐惧之年”。
 
德国社会,风雨飘摇。
 
默克尔。。。 
 
啪啪啪,脸好疼
 
但是,难民危机难道不是因为默克尔的傻逼造成的么?这跟民主有什么关系?
 
关系非常大,要搞清楚这个问题的内在逻辑,我们需要绕一个大圈子来重新认识德国。
 
幸福的穷鬼
 
在德国,如果你翻开政府发放给穷人的福利清单,你会看到这些东西:每周150克腌黄瓜,100克冰激凌,往返三十公里之类的二等座的火车票2张等等等等。。。而德国政府对穷人的定义是低于平均收入60%的人,大概就是月收入低于1035欧元,折合七千多块钱人民币。
 
 
德国穷人家里往往是电脑电视各种家电一应俱全,然后他们还能从国家拿到免费的住房,居住标准是人均45平米。而一个普通的德国大学生,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只租得起十平米左右的房间。
 
 
我去,大家是不是觉得德国政府太伟大了,德国人太幸福了。其实德国从19世纪末就开始实施救助穷人的福利制度,但是那个时代的福利制度仅仅是保障穷人饿不死,大概每周的补助只有3个马克。怎么一百多年后,一个旨在保障温饱的福利制度,就进化成一个“奔小康”的福利制度了呢?
 
 
原因很好理解,德国民选出来的领导人,不管是希特勒,还是战后的那些领导人,为了赢得选票,都会提升福利来讨好选民。虽然战后一切归零,但是社会一旦走入正轨,其福利标准又不可避免的逐年提高。因为谁敢对福利动刀,谁就是大多数选民的敌人,你根本上不了台。经过逐年积累,福利标准终于生生就从温饱奔到了小康
 
 
到了现在,德国社会已经形成了一套诡异的逻辑。
 
举个例子,一对典型的德国夫妇。如果他们不上班,他们在政府那儿每个月可以拿到两千欧元,还不用交房租。如果去上班,还得受累,付掉房租未必能剩下两千欧元。
 
呵呵,那我还上个毛的班
 
德国的第一大产业不是什么汽车能源建筑啥的,而是救助产业,从业人员达200万人。德国的第一大机构,是一个救助机构(天主教明爱会),雇员达50万人。救助产业主要干些什么呢,发明穷人!奇葩吧,因为穷人越多,他们就能从政府那里拿到越多的钱,他们想方设法把人定义为穷人或者需要帮助的人,然后申请补助。
 
  
德国这个最大的产业,不产生任何效益,并且每年消耗德国五分之一的税收。然后还制造大量脱离社会,放弃生产的穷人。目前在德国被定义为穷人的数量达到1250万人。
 
 
 
答案是没法打压。为什么呢?从业人员达200万,加上家属和上下游产业链的人员,从该行业获益的人数达上千万之巨,再加上一千多万张穷人的选票,两千多万张了。德国总人口才八千多万啊,没有人能对抗全国四分之一的选票。
 
 
好了,一个八千万人的国家,有两千多万人负责白吃白喝,然后这个国家还是一个急需劳动力的制造业大国。现在你们明白德国拥抱难民的内在逻辑了吧,100万难民?根本不够,最好再来500万!
 
 
用我们老祖宗的话讲这个叫饮鸩止渴
 
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引进就引进了,为啥还要对他们那么好,像亲爹一样伺候着?作奸犯科都不敢抓,生怕他们被敌视?德国人贱吗?
 
这就涉及到现代民主的另一个逻辑链条
 
1. 开发并争取没有倾向新选民,比争取已经支持对方的老选民成本低得多
2. 交通技术大发展和全球化时代的降临,使得源源不断的开发新选民在技术上成为可能
 
于是尽可能的扩大选民范围就成为了现代民主的本能。
 
所以民主社会强调人人平等,强调多元化,恨不得是个人就有一票,这样才能尽可能的获得更多的选民。
 
...... 
 
但是因为不同的人对社会的贡献不相等,片面强调人人平等很难服众,怎么办呢?于是民主社会捣鼓出了一个新的工具---政治正确。就是说我对社会进行洗脑,强行规定“对弱势群体极其照顾(特权),无视强势群体的正常需求”是正确的。
 
 
在难民危机中,好好照顾难民,就是政治正确。
 
从政客的角度出发,我不仅要利用政治正确为你们争取到选民的地位,我还要尽可能的讨好你们这些潜在的新选民,这样今后你们的子子孙孙就是我的票仓。
 
呵呵,默克尔才不是傻逼。
 
 
我们总结一下德国的难民危机的前因后果就可以发现,现代民主制度往往会造成两个非常巨大的恶果:
1.良币自甘堕落
2.劣币驱逐良币
 
这是民主制度下个人权利和义务严重不统一,选票和贡献严重不匹配的必然结果。一个整日酗酒的醉鬼和一个兢兢业业的企业家居然对国家前途拥有同等的影响力。这国家不翻船就见鬼了。
 
 
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谁也别笑谁
 
历史的进程
 
奥巴马在他的第二届任期内,为2700万偷渡过来的墨西哥非法移民颁布了大赦令,从此他们拥有了投票权。你说他们的票会投给谁?
 
。。。
 
 
 
 
确实,美利坚文明不愧是一个伟大的文明,他们在大厦将倾之时对自己进行了纠错和自救。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投票给川普的选民平均年龄超过了45岁,基本上是老年人+内地农民组合。川普的当选,是一个70岁的老头带领着一群平均年龄45岁的农民去对抗美利坚衰落的命运,何其悲壮。
 
 
 
然而这并没有什么卵用,未来属于在大学里接受洗脑的年轻人,属于移民们疯狂产下的后代,属于民主党。
 
而且,当你理解了移民困境的内在逻辑,你就会明白即使选出几个右翼领袖,也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因为川普们顶多可以暂时驱逐劣币,却阻止不了良币的自甘堕落。
 
 
从阿根廷到德意志,从欧罗巴到美利坚,民主的巨兽一旦放出,就再也无人可以阻止它肆虐的步伐。 回望两千多年前的苏格拉底,现代精英的处境并没有本质上的改变。面对民主这头巨兽,他们最终只能低头。
 
 
 
于是我们看见民选政府早晚会代表卢瑟们对社会的中坚分子进行打劫,然后越来越多的劳动者会加入打劫者的阵营,社会为了弥补劳动力的缺失又去引进更多的打劫者,国家生产力走向衰落成为大势所趋。
我把这个过程称之为---生产力换选票。
 
 
 
---既然生产力都换了选票了,为什么西方国家还能体面到现在?
 
原因很简单,因为西方文明非常优秀,是人类最早一支迈入现代文明的力量,在他们的全盛时期,积累了大量的财富,同时也积累了巨大的技术优势和崇高的国际地位。几百年的努力,使得他们可以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以一个剥削者的身份从共和走向民主,有全世界为他们的民主买单。
 
 
 
简单的说就是----吃老本,本还挺大
 
但是吃老本,总有吃完的一天,剥削落后国家,总会有遭到反抗的一天。一旦碰上经济低迷,本国衰落的生产力就无法支撑日益提升的民主社会运营成本,那么唯一的希望就是加大对落后国家的剥削。而如果此时国际剥削体系里又出现了一个搅局者,那么民主的大厦就会加速走向崩溃。
 
当然,这个搅局者也不是那么容易出现的,他至少要同时挑战西方文明的三大优势:技术垄断,金融霸权,军事威慑
 
而这个搅局者一旦出现,就会成为发达国家的粉碎机,民主世界的死敌。刚刚过去的2016年正好满足了这两个条件:经济低迷+搅局者出现
 
 
如今的西方民主已是烈火沸油纸糊的场面,徒有其表而虚弱不堪。他们看上去仍拥有一切,实际上却是在茫然中等待着历史的重击,亦如2000多年前的雅典。
 
结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和自然界一样,衡量一个文明的成败,不是看他按照某个固定标准得了多少分,而是看他最后能否活下来。
 
沧海桑田,
只要能活下来,
不管过程有多么狼狈,
多么不堪,
多么令人不屑,
我他吗的活下来了,
我就是胜利者。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