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当孩子偷拿你的钱时,最睿智的妈妈是这样处理的!

发布时间:2015-05-13      来源: 儿童教育 手册    点击:

某个小学内发生了偷窃事件,当时的老师让班上的学生会干部留在教室,一个个询问是否偷窃。 结果查明,偷窃者是一个女孩子。于是,这个女孩子在众人面前被指为小偷。从那以后,她不但没有改过,反而步向仇视老师、同学甚至社会的人生。

 

虽然不只是这次事件逼得她如此,但她已被烙上“我是坏孩子”的烙印。虽然钱找回来了,但是这种“抓犯人”方法会伤害孩子自尊,甚至会导致“破罐子破摔”的后果。

一位妈咪曾经给我说过这样的故事,斑斑觉得这位妈咪处理“盗窃者”的做法很棒,强烈推荐给各位爸妈:

一个家庭有一个12岁的男孩子和8岁的小女孩,他们各自为了买一块新手表,哥哥从妈妈的钱包里面,偷偷拿了两张50元,哥哥将一张50元给了妹妹,一张自己留着买手表。妈妈发现钱少了,她猜测是孩子拿的,但是她不知道谁拿了。

 

 

一次晚饭的时候,妈妈对孩子们说:“我觉得钱包里的钱好像少100块,是不是有小偷进来呢?妈妈很担心。”哥哥低下了头,妹妹神情有点紧张,妈妈证实了钱是两个孩子偷的。

 

妹妹胆小,偷偷将50元放回妈妈钱包。数着钱,妈妈笑了说:“妈妈好像弄错了,前几天说钱少了100元,其实是我算错了,是少了50元。”妹妹表情变得坦然了。但是哥哥还没动静,妈妈补充了一句:“我不相信是自己家人偷的,可能有小偷进来,我们去叫警察,你们说好不好?” 妹妹瞟了瞟哥哥,哥哥神情也变得紧张了,趁妈妈做饭时,偷偷将50元放回妈妈钱包。

 

看着会孩子们归还的钱,妈妈心里欣慰,在一次跟孩子聊天的时候说:“妈妈大头虾,50元也根本没丢,是妈妈数错了,年纪大了这脑子坏了……”

 

哥哥与妹妹对视着笑了,从此,家里再也没有丢过钱!

面对孩子的偷钱行为,父母应该怎么做?

1、千万不可采用“审问犯人“的方式来“提问”孩子,或者强逼孩子认错,建议用比较和缓的方式去“点”他们,让他们知道父母清楚他们犯错误了。 如果粗暴地“抓犯人”,会伤害孩子的自尊,还会导致孩子不承认和敌对的行为。

2、一定要弄清楚孩子偷钱的原因,才能想出杜绝此项行为的方法。如果孩子是为了买某种东西而偷钱,而且比较合理,妈妈尽可以满足,如果是不合理的需求,比如孩子已经有一个手表了孩子还要买手表,妈妈尽可以“借钱”给孩子,让孩子日后还,一来可以避免孩子偷钱,二来还可以养成慎重的购买习惯。

(内容来源于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