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保送生成了“拼爹生”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 扬子纠 点击:
次
扬子纠:莫让保送生成了“拼爹生”
免试入读重点大学的“保送生”,在多少人眼中有着莫大的光环,但在一些学生、老师和家长的心中,也不乏百感交集的叹息。尽管教育部要求收紧“保送生”推荐名额,但全国“保送生”的总量仍然比较大。记者在多个省市调查发现,由于存在自我裁量甚至暗箱操作空间,加上相关信息透明度低,以及高校面试存在“走过场”等原因,一些特殊群体将“保送生”渠道异化成为子女升学“捷径”的状况依然让人忧心忡忡。(人民网 5月14日)
旨在为优秀学生提供免试入读重点大学的“保送生”制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频频曝出徇私舞弊、弄虚作假的案例。例如,前两年凭信息竞赛省级一等奖获推荐保送的学生在高校测试时竟有一半不掌握相关知识,近三分之一不敢参加测试;还有凭借省级三好学生获保送资格的学生,就读后被人举报其三好学生资格不是在他就读的中学获得的。南方两所高校对近年“保送生”跟踪调查发现,这些学生在学科特长、创新能力、组织才能、社团活动等方面并未显示过人之处,有的在学习成绩上反而不如高考生。
在高考加分项目不断减少的背景下,某些特权人士就不择手段为子女争取保送资格,使得曾经是克服高考一考定终生的高考保送生沦落成“拼爹生”,更让人瞠目结舌地是为了将自己的子女保送进高校,这些“拼爹生”的父母不惜利用自身手中权力来谋取子女的特权,这是一种典型的教育不公平,这些拼爹生的存在,对于社会其他莘莘学子显然是最大的不公。
诚然,政府在教育资源调配上缺乏有力的制度监管。政府在公共政策中的不同取向或偏差,使得在资源配置中出现失衡的局面,优秀的人才,优厚的资源在配置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城市导向”。除此之外,中国程序公正的缺失,加剧了教育的腐败,更多特权的介入,通过权力和金钱的交易,换取稀缺的教育资源,这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现在我们需要考虑的不是废除高考保送生制度,而是如何加强保送生制度上的公开透明。
既然保送生是优秀的,那么就应该面向社会进行公示,让社会各层人士共同监督,保证阳光,不折不扣地落实阳光招生,避免保送生成为了拼爹生。如果说,将保送生制度规范化,阳光话,则意味着教育公平实践中的新进展,不仅能培养优秀人才,更能实实在在地提高人们对中国教育的信心、对社会公平的信心。(文\扬子纠)
(
http://society.people.com.cn/n/2015/0514/c1008-26998535.html)
作者:扬子纠
地址: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镇尔玛路16号
电话:
15181691102
邮箱:
yangzijiu132@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