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教育时评:“胯下之辱”有助于打破传统师道尊严

发布时间:2015-05-14      来源: 新华网    点击:

学生正从张教授身上跨过去。

学生正从张教授身上跨过去。

》》教授趴地求学生赐"胯下之辱" 称培养学生新思维

》》教育时评:求学生赐“胯下之辱”徒增笑耳

  教授趴地上求学生赐“胯下之辱”

  武汉理工大100余名学生从老师身上跨过,还有部分选择从后门逃跑

  从古至今,中国人几乎都很难接受被人跨过身体的行为。这种“胯下之辱”,被认为是奇耻大辱。然而,日前,武汉理工大学的一名副教授却自己主动趴在教室前门,要求学生“凌辱”他。老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这位教授的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此举是何用意?这位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正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

………………………………………………………………

  在公众的惯性思维中,师道尊严不容挑战。于是,发生在武汉理工大学的一起所谓“胯下之辱”的教学尝试便成为热门新闻。5月11日晚,该校计算机科技学院副教授张能立在讲授“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的选修课时,主动趴在教室前门入口处,要求学生“凌辱”他。张副教授的举动震惊了在场的150余名大学生,在其一再鼓励下,100多名学生跨过了老师的身体。张副教授解释:跨过老师,只是表象,传递的却是这种敢于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的精神。(《武汉晚报》5月13日)

  张副教授的较真劲儿之所以引起舆论喧哗,大概在于此举至少扯动了公众两根神经:一根是师德和师道尊严的神经,即张副教授“自取其辱”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是否吻合;另一根,则是这种举动是否就是教育创新。

  自古以来,胯下似乎是国人最不能忍受的道德区域之一。常人尚且不堪忍受,格外强调师道尊严的教育体制当然更视之为禁区。不过,要弄清张副教授此举是否含有屈辱性,有必要弄清其动机。张副教授所授课为“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从现今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新思维能否解决问题,往往在于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尝试突破人们传统思维自设的“雷区”。很显然,胯下就是道德尊严的禁区。按照张副教授的解释,此举的意义不在于道德,而是“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精神”。从这一角度看,张副教授的举动虽然大胆,但仍不乏创意,尤其是这样的惊愕之举或许更能激发学生们僵硬思维冰山的消融。

  此举也看不出对师道尊严有何伤害之处,换句话讲,过于强调仪式感,表面上看似维护了师道尊严,但这种依靠表面仪式制造的道德高地,能否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值得存疑。倒不是说学生不应该尊敬老师,而是说老师的尊严首先来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非设立带电的“师德围墙”。

  近年来,一些学校一些老师有过不少有益的尝试。比如,有位校长为兑现承诺,当着学生面亲吻了一头小猪。放在过去,这怎么看都有些粗俗不堪,而在今天,这样的互动更有助于赢得学生们的好感和尊敬。相反,板着脸说教不可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的尝试,都注重强化师生互动。师生能否有益互动,必须突破看不见的身阶障碍,即传统意识中的师道尊严。被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思维,原因之一在于对师德权威言听计从,不敢质疑。显而易见,张副教授所做的,正是主动放下师道尊严,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道德”解放。

 

  自古以来,胯下似乎是国人最不能忍受的道德区域之一。常人尚且不堪忍受,格外强调师道尊严的教育体制当然更视之为禁区。不过,要弄清张副教授此举是否含有屈辱性,有必要弄清其动机。张副教授所授课为“解决问题的思维与策略”,从现今社会发展状况来看,新思维能否解决问题,往往在于反其道而行之,或者尝试突破人们传统思维自设的“雷区”。很显然,胯下就是道德尊严的禁区。按照张副教授的解释,此举的意义不在于道德,而是“用科学真理否定权威、反抗权贵精神”。从这一角度看,张副教授的举动虽然大胆,但仍不乏创意,尤其是这样的惊愕之举或许更能激发学生们僵硬思维冰山的消融。

  此举也看不出对师道尊严有何伤害之处,换句话讲,过于强调仪式感,表面上看似维护了师道尊严,但这种依靠表面仪式制造的道德高地,能否真正赢得学生的尊敬值得存疑。倒不是说学生不应该尊敬老师,而是说老师的尊严首先来源于“传道授业解惑”,而非设立带电的“师德围墙”。

  近年来,一些学校一些老师有过不少有益的尝试。比如,有位校长为兑现承诺,当着学生面亲吻了一头小猪。放在过去,这怎么看都有些粗俗不堪,而在今天,这样的互动更有助于赢得学生们的好感和尊敬。相反,板着脸说教不可能收到这样的效果。

  近年来,一些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方面的尝试,都注重强化师生互动。师生能否有益互动,必须突破看不见的身阶障碍,即传统意识中的师道尊严。被传统填鸭式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之所以缺乏创新思维,原因之一在于对师德权威言听计从,不敢质疑。显而易见,张副教授所做的,正是主动放下师道尊严,从而实现学生思维的“道德”解放。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