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倾诉:我是一位中学生的母亲,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离异。我不打算再婚了,一心养育孩子。谁知过去快一年了,孩子还是整天心事重重,好像很压抑。最近,无意间发现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自从父母离婚,虽然母亲在物质生活等方面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我仍常常感到一种孤独和失落。我感到自己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自豪地谈论有关爸爸的事情。因此,我总是感到自己是那么怯懦,是那么没有自信……”看得我心里挺难受的。
这个周末,我们娘俩长谈了一次,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跟他爸爸过不到一起,希望他理解妈妈。经过谈话,孩子心里的压力好像减轻了许多,他表示不怪妈妈,要争气当个像样的男子汉。我顺口又说,你爸爸怎样不好,怎样没出息,你不用想他,要争气,长大不做他那样的人……
心理援助:单身母亲应该怎样面对失去完整的家的孩子?
隐瞒只能增加孩子的不安,要允许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出现情绪反复,耐心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事实。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负疚感,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过分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
单身母亲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活,防止孩子产生“仇亲心理”。夫妻之情断了,并不妨碍父母跟孩子的亲情。在说明离异缘由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强拉进自己的感情同盟,制造孩子对父亲的敌意。应该告诉孩子,不管怎样,父母都是爱他的。
尤其要注意防止孩子人格偏离。缺少父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阴人格”,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缺少母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阳人格”,表现为孤僻、冷淡、缺乏爱心和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等。因此,单身母亲要特别留意弥补孩子因缺少父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叔叔、舅舅、男老师等负责任的成年男子。
单身母亲很容易和孩子形成感情依赖,母子间心理距离过于紧密,容易引发两人的心理冲突。所以,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生活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注意充实孩子的生活,弥补亲情不足。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排遣内心忧伤的情绪。孩子精神生活充实了,就会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学着照顾自己,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母亲有正确的认识,理直气壮地培养孩子,而不认为是委屈了孩子。如此,才能和孩子一起建立起健康幸福的单亲家庭。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再婚家庭继母或者继父难当的问题。应充分估计到孩子接纳一个“入侵的管教者”的困难,坦率地承认自己是继母或者继父这一事实,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包容和理解孩子。最好不急于扮演家长的角色,不妨先从建立友情做起,待孩子认可后,友情自然升华为亲情,逐步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当孩子做错事时,既不要矫枉过正,也不要过分溺爱放纵,要以情换情,以心换心。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从心里把你当成最亲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