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离婚对儿女的伤害怎样降到最低

发布时间:2015-05-23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点击:

欢迎关注“家庭教育之声”

共同寻找家庭教育真智慧

 

 

写在前面
城门失火,难免殃及池鱼。父母婚变,孩子心痛,是个沉重的话题,也是一个越来越有普遍意义的话题。
变将来时:孩子陷入寒冷的深渊
 

心灵倾诉:我是个17岁的女孩,我的父母正在闹离婚。记不清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家里就充满了战争,先是“热战”,后是“冷战”。现在,他们之间已经没有任何感情。这一切让我陷入了寒冷的深渊。家对我来说只是四堵墙支起一个顶盖,虽然可以让我遮风避雨,可是仍然让我感到寒冷。就是炎热的夏天,我也总是感到从头顶冷到脚底,冷到了心灵的最深处,冷到了心灵的每一个角落。

 

 

现在,我就要高中毕业了,可他们几乎天天都在冷战,我哭过,我怕我的家就这样毁掉。冷战起来他们谁也顾不上我,谁不高兴了,对我就没有好脸色,拿我当出气筒。他们已经去过两次法院了,说是调解不成,过两天法院就要判决了。如果他们真的分手了,我该怎么办?

 

 

心理援助:父母婚变还是将来时,孩子的心灵已经受伤。心理咨询中,看到了太多孩子的眼泪。如果婚变难以避免,孩子的心灵该怎样救助?

 

 

从父母方面说,应尽量避免把夫妻冲突暴露在孩子面前,更不该拿孩子当出气筒。明智而有远见的父母,要设法不使个人的痛苦影响到孩子。另外,计划婚变时间应避开孩子发展的关键期(如毕业考试前),减少对孩子的消极影响。婚变之前应对孩子做理智的安排,商议好保障孩子权益的具体办法,明确各自对孩子应负的具体责任,对大一些的孩子要尊重他们的选择。

 

 
就孩子方面说,年龄大些的孩子应积极自救,如果父母的感情没有彻底破裂,可以为父母搭一座感情沟通的桥梁,促使父母不计前嫌,握手言和。如果父母一定要离婚,就要在父母之间做出选择,要考虑谁对你的成长更有利。如果父母已经离婚了,要进行自我心理调整。一是站在父母的角度来理解父母,尊重父母重新选择生活的权利。二是无论选择了跟谁,都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积极适应生活的变化。三是不过多抱怨,努力地完成好学业,为自己的未来奠定坚实的基础。
变进行时:孩子成为牺牲品
 

心灵倾诉:孩子爸爸再次提出离婚的时候,我知道他是铁了心了。我把儿子叫过来问:“你爸要和妈妈离婚,你跟谁?”儿子一下子就哭了:“我谁都不跟,你们要离婚我就不活了。”我想,就是离婚了也不能便宜了他,我要好好地惩罚他,让他一个人带儿子,他就会知道,没有了我,他会有多么难。就这样,孩子被极不情愿地推给了他爸爸,被蒙骗到了奶奶家住了下来。

 

 

离婚后,按照约定每个周末儿子都回到我这来住两天,我每次都尽量多给他买一些东西来补偿他。可是我看得出来,儿子心里,无论买什么、花多少钱,也不如给他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后来,他爸爸答应我把孩子接来。我先是同意了,忽然又觉得不对劲儿。他那么痛快地答应我把儿子接回来,还不是娶了老婆想把孩子甩给我,落个清净?不行,我不能这么便宜他,即使要儿子我也得跟他提条件。于是,我跟他讨价还价,互不相让。结果,因为我们的拉锯,儿子喝了药,幸亏抢救及时才没酿成大祸!我一直把儿子当作什么都不懂的小孩子,只知道让他服从大人的安排,却从来没有想过他也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人格。我只是从生活上给他多花些钱,却从来没想过从心理上关心他,理解他。现在想来,我恨孩子的爸爸,更恨我自己……

 

 

心理援助:父母婚变一旦到了进行时,就不可避免伤害孩子的心灵,最重要的就是不要争夺孩子的感情。孩子既需要父爱,也需要母爱。无论失去哪一方,对孩子都是难以承受的痛苦。何苦再逼孩子做如此痛苦的选择?父母应该关爱孩子的心灵,尊重孩子的感情,诚挚地告诉孩子:离婚只是父母分开住,我们依然爱你。

 

 

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切记孩子是有思想有感情有独立人格的人,不要以孩子相互要挟,不要把孩子当作负担互相推诿,或者用孩子来要挟报复对方,在孩子心灵的伤口上再撒一把盐。

 

 
即使婚变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不要拿孩子撒气,对孩子的抚养费等生活做出妥善的安排,以实际行动让孩子体会到,虽然父母分手了,但他并没有失去父母。
变过去时:孩子失去完整的家
 

心灵倾诉:我是一位中学生的母亲,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离异。我不打算再婚了,一心养育孩子。谁知过去快一年了,孩子还是整天心事重重,好像很压抑。最近,无意间发现孩子在日记中写道:“自从父母离婚,虽然母亲在物质生活等方面对我照顾得无微不至,但我仍常常感到一种孤独和失落。我感到自己和别的同学不一样,不能像其他同学那样自豪地谈论有关爸爸的事情。因此,我总是感到自己是那么怯懦,是那么没有自信……”看得我心里挺难受的。

 

 

这个周末,我们娘俩长谈了一次,我跟孩子解释为什么跟他爸爸过不到一起,希望他理解妈妈。经过谈话,孩子心里的压力好像减轻了许多,他表示不怪妈妈,要争气当个像样的男子汉。我顺口又说,你爸爸怎样不好,怎样没出息,你不用想他,要争气,长大不做他那样的人……

 

 

心理援助:单身母亲应该怎样面对失去完整的家的孩子?

 

 

隐瞒只能增加孩子的不安,要允许孩子在接受的过程中出现情绪反复,耐心帮助孩子理解和接受事实。最好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现负疚感,带着赎罪心理对儿女有求必应的母亲,要么培养出一个自私骄横不会体谅别人的冷血孩子,要么给心地善良的孩子增加不必要的还债负担。过分的爱怜是一种沉重的心理包袱,也容易加深孩子对自己与众不同之处的关注。

 

 

单身母亲应该坦然面对自己的生活,防止孩子产生“仇亲心理”。夫妻之情断了,并不妨碍父母跟孩子的亲情。在说明离异缘由的时候,不要把孩子强拉进自己的感情同盟,制造孩子对父亲的敌意。应该告诉孩子,不管怎样,父母都是爱他的。

 

 

尤其要注意防止孩子人格偏离。缺少父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阴人格”,表现得懦弱、多愁善感、自卑、缺乏毅力、果断性不强;缺少母爱的孩子容易形成“偏阳人格”,表现为孤僻、冷淡、缺乏爱心和同情心,没有安全感等。因此,单身母亲要特别留意弥补孩子因缺少父爱所带来的消极影响,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叔叔、舅舅、男老师等负责任的成年男子。

 

 

单身母亲很容易和孩子形成感情依赖,母子间心理距离过于紧密,容易引发两人的心理冲突。所以,母亲要有自己的生活,不要把生活的希望全寄托在孩子身上。要注意充实孩子的生活,弥补亲情不足。鼓励孩子多参加群体活动,排遣内心忧伤的情绪。孩子精神生活充实了,就会从消极的情绪中解脱出来。

 

 

单亲家庭的孩子要学着照顾自己,培养独立的生活能力,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孩子的责任心是完全可以培养的,关键在于母亲有正确的认识,理直气壮地培养孩子,而不认为是委屈了孩子。如此,才能和孩子一起建立起健康幸福的单亲家庭。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是再婚家庭继母或者继父难当的问题。应充分估计到孩子接纳一个“入侵的管教者”的困难,坦率地承认自己是继母或者继父这一事实,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包容和理解孩子。最好不急于扮演家长的角色,不妨先从建立友情做起,待孩子认可后,友情自然升华为亲情,逐步建立正常的亲子关系。当孩子做错事时,既不要矫枉过正,也不要过分溺爱放纵,要以情换情,以心换心。日久天长,孩子就会从心里把你当成最亲近的人。

原文来自《中国教育报》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