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难言之隐:博士答辩要花多少银两?

发布时间:2015-05-29      来源: 学术中国原创话题 新闻来源:新    点击:

 

来源:学术中国原创话题 新闻来源:新商报

作者:苏坦 邱小晏 编辑:学妹

到一年答辩季,笔者的一位朋友心事重重,并不是因为自己论文写的不好,而是即将到来的答辩花费让没有收入“裸奔”跑完博士马拉松的他捉襟见肘。

 

“五个老师,每个给500评审费,一个记录员,至少也得给300,这也不算多,和同学一比很寒碜了;买花,每个老师100;有个老师从外地赶来,机票得给报了,需要将近2000。”朋友掰着手指头算着,“答辩完吃饭需要1000,装订论文需要400多,这就将近7000块钱了。”

 

朋友四年一直在学校读书,并未出去兼职,博士每个月1200多元的补助刚刚能够他的生活费。“各个阶段的同学我都失联了,一方面是因为需要静心读书,一方面是同学结婚、生孩子都需要随份子,现在大家都随的大,500600都是很正常的,我知道这些钱等我结婚时还能随回来,关键是现在如果一个月有两个同学结婚我就吃不上饭了。”朋友说着,一脸的无辜。其实我心里清楚,博士也有很多挣钱的机会,只是朋友经常说,好不容易有个机会读书,不好好利用岂不可惜。

 

其实答辩的花费还只是其中一部分,早在论文开题时,这种评审费、专家费、车马费和饭费就存在了。

 

朋友说:“开题时还好,一共花了6000多,但是开题时有6个同学平分,因此压力也不算大,论文中期检查时花了2000多,也还可以。就是答辩时因方向原因无法和其他同学并在一起,因此压力就大了。”

 

其实论文评审费在一些学校都成了公开的秘密,而且还有水涨船高之势,有的学生论文写的仓促,或者在职博士有钱就每个专家给上10002000的,像朋友这种给500仅仅是“有个最基本的面子。”

 

而评审费对于评审老师而言也是左右为难,有的老师看到学生艰苦,不忍收,但是又怕别的老师想收。还有的老师认为十几万字的论文让老师审阅,给500评审费简直是笑话,因为很多博导外出讲课一小时都几千乃至几万,给500块钱让老师审几天简直是侮辱老师。

 

而对于学校,不同学校的处理办法也不同,有的学校是全包的,只有二次答辩费用才自己出;也有的包一部分,比如每个老师给几百,不足的由学生补足;还有的不闻不问,学生自己处理。

 

学生的心态也各有差异,有的认为:“该给的就给,别出头也别寒碜。”有的认为:“评审老师坐了那么久,也不容易。”有的认为:“花就别送了,弄的虚头巴脑的”。还有的认为:“钱都收了,批的再厉害,总得让过吧。”

 

其实笔者发现,早在2006年就有媒体报导过博士论文答辩花费过万的问题,今天笔者把这篇9年前的文章重新链接在后面,也于此向各位博士做个调查:诸位答辩时花费多少银两?近十年过去,答辩花费是否还是博士生的难言之隐?

 

 

 

 

附 2006年旧闻重读:大连博士论文答辩花费过万 请老师吃饭要上鲍鱼

 

 

  大连博士论文答辩花费过万

来源:新商报 作者:邱小晏

 

  专家呼吁各高校应规范答辩费用,减轻学生个人负担

 

  “论文评阅费1000元、答辩费1000元、请外地老师的交通费2500元、住宿费1500元、谢师宴4000元、送给老师礼物花了将近5000元……”前两天刚刚进行完博士论文答辩的我市一高校博士研究生小林,在整理这次论文答辩的花费明细时愁容满面,因为这笔费用对于他这样一直求学没有工作的“穷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笔大数目,尽管此前已经对“银根”进行了种种压缩,但是实际花费还是过了万。

  小林告诉记者,“其实比起师哥、师姐,我的花费还算是低的。为了降低费用,我还特意和另两个博士研究生搭伙一起答辩,将费用均摊。”

  今年下半年准备博士论文答辩的安女士最近正忙着找与她一起搭伙答辩的博士研究生,这样她答辩的费用成本就能降低不少。她给记者简单地算了一笔账,“从福州、深圳请老师的双飞机票、给老师安排住五星级宾馆,请老师吃饭再加上送老师礼物,大约需要2万多元,再加上论文评阅费和答辩费,总花费能达到近3万。”

  小林和安女士面对记者,都提出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论文答辩的费用都要学生个人来负担,学校难道就一点儿不管吗?”

 

  【政策差异导致大连答辩费较高】

 

  在对大连、北京、上海三地高校的调查采访中记者发现,各高校对博士生论文答辩的费用支出问题,采用的实施办法和具体标准差异较大。

  大连本地高校中,有的高校实行所有答辩费用都由博士生自己负担,有的高校是根据院系和学生不同有不同的费用支出比例,学校负担一定比例的论文评阅费和答辩费等,博士生负担外请老师等其他费用。还有的高校负担论文答辩相关费用。辽师大研究生院李院长告诉记者,对于正常论文答辩的博士生,相关的论文答辩费用都由学院培养经费支出,外请老师的费用也由学校承担;而对于延期论文答辩的博士生,学校则不负担其费用。

  中国人民大学在读博士小奚对记者说。前两天刚有师哥就此问题咨询过研究生院,学校负担部分评阅及答辩费,不足部分由博士生本人补齐。因为他们外请的老师大都是北京本地的,所以就不涉及老师的住宿和路费等费用。中午一般会在校内餐厅请老师吃饭,总共的论文答辩费用在2000元左右。

  记者电话连线采访了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吴主任,他介绍,复旦博士生的论文答辩费用没有那么高,外请的老师大都在本地,不存在路费和住宿。即便是请外地老师,费用一般也都由院系的科研经费负担。

 

  【互相攀比致使答辩费用水涨船高】

 

  除上述地区差异外,学生们之间的互相攀比也是导致答辩费用飞涨的重要因素。

  小林告诉记者,他这次根本没敢参照师哥、师姐他们论文答辩时的标准。师哥、师姐外请老师都是来回双飞,住五星级宾馆,请老师吃饭的档次也特别高,要上鲍鱼和海参,一般花费在2万左右。小林说,“论文答辩的花费似乎已经成了一种约定俗成,大家都参照以前的标准来,请的都是相关领域和专业的老师,别人请他来住五星级,咱们请他来住的宾馆差距太大也不太合适。”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博士生花费这样高的一笔论文答辩费其实进入了一种水涨船高的“无奈状态”。安女士说得挺直白,博士论文答辩不太好过,有人把它比喻成是在闯“鬼门关”,大家都想过得顺利点儿,以前师哥师姐都给你打了个底儿,我们都参考这个标准来。再就是大家还有这样一个心理,论文答辩时请来的博士生导师和教授都是相关专业领域的权威人物,送老师礼物,给老师安排高档次的食宿,都是想跟老师搞好关系,将来大家都要在一个圈子里,希望能得到提携和帮助。

  从此次小林的花费明细中可以发现,高额的答辩费用中,外请老师的食宿、路费加上送礼物占了大头,花费1.3万元。高额答辩费用之所以高,是高在了高档次接待上。住五星级宾馆、吃海参鲍鱼,这样的高档次接待,作为被邀请的老师真的看中这些吗?

  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吴主任说,据我了解,邀请参加答辩的老师大都是博士生导师的朋友,他们一般不会提出非得住几星级宾馆、吃大餐等高标准的要求。作为学术活动,大家相互体谅,因为是朋友,知道彼此的喜好,一般由院系出面安排食宿,这样也避免了由学生个人出面,增加学生负担。作为博士生导师和教授,他们更看中论文质量。

 

  【博导呼吁】高校应规范答辩费,减轻学生个人负担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郑保卫对记者发表了他的个人观点。他说,按照原来的规定,学校支出评阅费每位老师200元。而在实际操作中,学校和学生都觉得拿不出手。因为博士论文一般都在十余万字,甚至有的20万字。许多老教授往往要看上一个礼拜,还要写评语。学校觉得200元评阅费有些少,怎么办?不足部分由学生出,无形中增加了学生负担。

  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的郑保卫也经常被一些高校邀请。他说,答辩结束一般就到了中午,对方安排就餐,我们老师其实也是硬着头皮参加。老师的时间其实都挺紧的,吃个饭要2个小时,觉得这是一个负担。所以后来我就提前安排工作餐,半个小时解决问题。老师和学生都高兴,负担也减轻了,皆大欢喜。另外,请外地老师的费用由学生负担,这种做法不太合理。

  郑保卫呼吁说,高校应该适当增加答辩相关费用标准,最好不要再有由学生个人支出部分。同时外请老师应该由学校或院系出面安排并负担相关费用,各高校应规范论文答辩相关费用支出办法,减轻学生个人负担,这样还可以避免助长不正之风。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