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金主义教育无异于饮鸩止渴
发布时间:2015-06-03 来源: 法治周末 点击:
次
六一儿童节前夕,广东省清远市有一群这样的家长,竟然参团或自驾车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售价数百万元的豪华度假别墅曹惠民
六一儿童节前夕,广东省清远市有一群这样的家长,竟然参团或自驾车带着孩子去参观一套售价数百万元的豪华度假别墅,以此来激发孩子的成功欲望。这些家长告诉孩子,只要努力赚钱,就有机会购买几百万元的别墅、名车,过上社会精英的日子,娶上门当户对的大家闺秀或名门千金。
他们传递给孩子的信息就是,从小要有奋斗理念与财富意识,长大后才能成功,才有能力购买豪华别墅与名车。
这些家长们行动背后的逻辑就是“以物质财富论英雄,将物质财富与成功等同”。这很可怕,也不靠谱,家长不应把自己对成功的认知和理解“强行”投射到孩子的世界里。望子成龙的心情可以理解,但不应该“越俎代庖”“拔苗助长”,更不能“急功近利”。这种极具拜金主义色彩的教育无异于饮鸩止渴。
家长们需要明白几个问题,什么叫成功?财富的多寡是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唯一标准吗?这些所谓的成功教育方式是否能真的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除了这些所谓的成功教育方式,是否还有别的更好的方式可以选择?
实际上,家长们的这种教育方式本质上隐含巨大的负面效应。首先,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被家长们的功利主义思维所绑架。家长们并没有尊重孩子们成长发展的规律,却为孩子提供了一种功利而危险的家庭环境。
这种教育也模糊了孩子对道德价值的判断。孩子一旦在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接受并认同其父辈对成功的错误解读,那么他们将把拜金主义、利己主义等思想发挥到极致,这很容易导致形成一种偏激的思维模式进而影响其身心发展。
家长们的行为说明孩子学习的目的和动力就是财富的占有。这无益于孩子身心的全面协调发展。近年来,部分孩子的炫富和沉沦就说明了这种家庭教育的缺失。
鼓励孩子追求卓越,强化孩子的学习动机都无可厚非,但要注意方式。家长们需明确什么才是真正的成功?成功必须建立在独立、健全的人格之上且成功必须是靠其自身的努力和拼搏而得来的。
比尔·盖茨、李嘉诚等首富大概都不是靠参观豪宅、豪车而获得成功的,他们是靠自己的双手和智慧而获取的巨额财富。我们必须为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嵌入一种可持续“基因”,而不是满足于一种短期的功利主义诉求。在合法、利他的基础上所获得的可持续的成就才是真正的成功。
成功可以有很多的解读,但德育、智育、独立的人格和良好的习惯应该是成功教育的四大支柱。德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完善的人格。智力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青少年的学习和思考能力。教育的重要任务就在于培养人才。我们需要鼓励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明确学习目的,积极培养主动的学习习惯,建立良好的自我管理和学习模式。
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人格教育,人格教育的目的在于使青少年能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调整自己的心态,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同时健全的人格也意味着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能够客观面对压力与困难;在与别人沟通和互动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适应能力;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自己所处的环境,逐步培养健康的心智模式。
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和追求,必须建立在良好的行为习惯之上。家长应该为学生的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学生要立足现实,踏实地做好每一件事情,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要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并为此建立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坚持,在学习实践中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必须让孩子首先学会做人,学会感恩、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然后再谈成功。而且孩子必须具有健全的人格,能够学会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智慧去获得成功,而且这种成功能够持续。对于孩子而言,输在起点远比输在终点可怕的多。因此,笔者觉得带孩子去图书馆、博物馆、或者去农村远比参观豪宅要好的多。 (作者系中国矿业大学文法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