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各大法学院吐槽 (整理版)

发布时间:2015-06-04      来源: 法律出版社    点击:

“中国民商法律网官博”微博发布《中国各大法学院吐槽(整理版)》,微博称,“《中国各大法学院吐槽(整理版)》由冒名@强世功微博引发,整理了各位网友对中国各大法学院的吐槽,其中不乏精彩自黑内容。”附在微博后的长微博内容以吐槽各法学院为主,从人民大学到北京大学,从中国政法到华东政法,从清华大学到复旦大学……不少网友读过后也纷纷吐槽。

 

  中国各大法学院吐槽:最功利、最华而不实、最没有精神……

 

吐槽开启:
 

最功利的法学院:人民大学

  评语:“人大学生,对学生会主席竞选规则的研究世界一流。”人大号称法学界的总理衙门,总让人联想起政府机关和官场,在各部委中人大的校友应是庞大的一群。为仕途而进行的准备在校园里就已经开始,上下级的关系和人际往来也可见于班级,师生等。

 

最华而不实的法学院:北京大学

  评语:“北大空对空,学生不识法条。”一个矛盾结合体:一方面标榜北大精神,以人文战士和爱国者自居;一方面紧跟时髦,从不放弃一个时尚的机会。前者满足了学子们的虚荣;后者则驱使他们追名逐利。最后的结果是:喊着爱国的口号奋勇出国。在离开机场的时候说上一句:不是我不爱我的袓国,而是我的袓国不爱我。我自乘风归去,抑虚乎……一个浮躁而自以为是的地方。

 

最没有精神的法学院:中国政法

  评语:“中政缺乏生动和灵气”。一个急剧扩大的大学,质量因为人数的膨胀而下降。为体现大学两字,一些专业系令人惊奇地被冠以学院的头衔。形式重于实质,没有办学方向使得这所学校的魅力日减。只可怜江老先生,在百般吹捧中成了一次又一次的点缀。

 

最令人担心的法学院:清华

  评语:“五道口一心崇洋,合同法的英译本倒背如流”。清华法学院的崛起令人吃惊,一开始即以国内高水准的师资起步。一部分是名教授,一部分是海归,法学院年轻而富有朝气。最令人担心的是这个法学院会不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染上了其他法学院的毛病?是否能信守成立之初的信念并形成独立自由宽容的精神?时间还早,尚需观察。有两个问题值得注意:一是本校研究生留校,让人再度担心家族繁衍的弊端;二是不像最初师资的齐整,吸纳了一些不是那么好的师资,让人不知道这些人怎么进来的。长堤往往毁于蚁穴,当然需要警惕。

 

最有危机的法学院:武汉大学

  评语:跟华东政法一样,武汉大学也成了被挖角的地方,为别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又一个的教授或博导。然而华东政法尚有位居上海之地利,而武汉大学则天时地利人和惧失。一个曾经中国最好的法学院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最令人遗憾的法学院:复旦大学

  评语:“以最精致的妆容仰望星空、思考人生”。无论师资、发展历史还是学风,这所法学院都非常一般。然而它的名气超过了它的实质水平,复旦大学的名头成了掩饰平庸的华服。很难想象,在上海这样一个大都市,在复旦这样一个名校,却不能早就一个具有全国一流水准的法学院。

 

最被人遗忘的法学院:西南政法&吉林大学

  评语:与武汉大学一样,西南政法被挖人频繁。这个学校以前是中国最好的几个法学院之一,可现在看来,实在名不副实。博导中无学术大师,有的博导看其学术背景实在让人汗颜;师资里又缺中青骨干,再加上学校为专业院校,地处偏隅,很快被人遗忘在所难免。

  吉大“法学三剑客”时代何其辉煌,也是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从当年的“两所办”到现今的偏安一隅,让人不甚唏嘘。

 

最日渐平庸的法学院:华东政法

  评语:曹建明使得这个学院的名气达到最高点。而法学院的没落也随着他的离开开始。这个学院本来就没有什么大学者,而仅有的几个还算有点名气的博导也被挖走。有意思的是,有进有出,而这个学院是只出不进,结果自然是没落。

 

最混搭的法学院:中南财经政法

  评语:“中南学生太多太杂太功利”。财经院校中最好的法学,法学院校中最棒的财经。各种神吐槽“老子不是非洲人,老子是在武汉晒黑的!开f1的公交车司机,一天N变的天气……”

 

最遭冷落的法学院:西北政法

  评语:“西北政法,生源明显和其他几所不在同一档,考虑空间不大”。西北政法地处西北,又沦为教育大省的地方院校,经费投入不足。伹关键是没有个“我爸是XX”的好爸,你法学院自认为你牛,其实不是你牛,而是作为你“爸”的那个大学牛!

 

最无厘头的法学院:对外经贸

  评语:“一窝蜂去外资所做洋腿子也不好哈”。贸大法学院可以改名为各国法律资料翻译汇编法学院,本科生都有一种主修英语辅修法律的气质;研究生不是在实习,就是在逃课去实习的路上;至于博士生嘛,原来贸大还有博士啊。

 

网友补枪吐槽:

  我的前任是个法学家:随便补充几个吧,能加就加。最盛名之下其实难副的法学院:浙大光华。几年前,我也曾天真地以为这会是教授治院的典范,后终于知道阿斗始终是扶不起的。没有之江那块地儿,它什么都不是。走了孙笑侠林来梵,基本没拿得出来的人。事实证明:没人文社科基础的学校,光靠并购买人一条路打天下还是不行的。

 

  最大而空的法学院:厦大法学院。挂一个国际经济法的名头,吓吓人还是挺管用的。在学界陈安及其徒子徒孙那种大而空的动辄史诗般的研究节奏,早已是饱受诟病。以后国经再提厦大,那您真的out了,现在凭良心说最in的真是贸大。厦门这地方毕竟身处二三线,就业也不占地利优势,当然,去旅旅游还是不错的。

 

  最无厘头的法学院:必须颁给南师大法学院。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典范。那么多内敛的实力派法学院为一个博士点打得你死我活,南师大法学院却很早就兵不血刃地把一级学科拿下了……没能力说什么,今夜,请让我为西北政法哭泣。

 

  王老森:西政——习惯被遗忘,记忆见辉煌,暗自话凄凉,歌乐好忧伤。

 

  raonavy:还记得当年开学典礼上,校领导说如果想当官就学法律,想发财就学财经,到了中南财经政法,就可以升官发财。这里有亚洲规模最大的法学院……

 

  无角獬豸:吉大是要厚积薄发的 只要中青年教师别被挖得太狠。

 

  不刻意的小法官:清华的问题是人少了,50多个人,民诉刑诉就各俩人,知产无大腕儿(冯象算知产?)法史更是……法理一位已经成得道状,一位沉浸于小众的民族习惯法,一位致力于社会和政治学,还有一位网络法文学社会学都研究,虽然是真问题但终归在各领域都很难做到精深。商法老的老,年富力强的又忙着挣钱。

 

  夜色正阑珊:厦大、中山、苏大、湘潭、黑大、南京师大、南大、浙大,山大、郑大、川大的法学院也差不太大。

 

  我不叫冷冰冰:最被人遗忘的法学院-山大法学院……

 

  马长山:优劣各异,此乃常理。但若从地域而论,似乎是:北京更重学术和参与,孕育着学术贵族;上海更重实务与休闲,孕育着学术浪子;西南更重文本与论辩,孕育着学术道士;西北更重传统与厚积,孕育着学术行者;东北更重交流与酒风,孕育着学术侠客。

 

  青州杨玉圣:各名牌法学院境遇,与法学家热衷从政有莫大关联。法学家享尽政治地位、经济待遇和社会荣誉;中国法学会乃名副其实的正部级衙门,该学会下属近六十个学会或研究会,致使法学学科山头林立,壁垒森严,急功近利;法学家成为抄袭剽窃的丑角;法律人成为最容易学坏的知识者。法治不彰,法学疲软;反之,亦然。

 

  廖睿:评价好像还是客气了点。再刻薄点会更有力。

 

  Ayanamio:黑的满地翔……除去学术这种意识流什么的。大家都是法律高等技术学院毕业的节奏麽?关键是有些技术还不是很到位。经常会产生“我能反杀”这种错觉。

 

  aflame:华而不实应该是通病吧。

 

  我有一张大饼脸:看了半天我们学校,天气肤色公交车都提到了唯独没对专业作什么评价,黑得漂亮!

 

来源 | 中国民商法律网官博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