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观察】公务员李磊的故事 |这是一篇刷爆年轻公务员朋友圈的文章

发布时间:2015-06-06      来源: 法治境界    点击:

 

来源:江湖夜雨不熄灯

 

 

故事的主人公叫李磊,他有着最大众的名字,最普通的家庭出身。2009年,他从国内某211大学研究生毕业,考入国务院某部委,留在北京。

这是属于他的故事。

 

1

那是2009年春天,楼市多空之争似乎快见分晓,无数经济学家倾向楼市大跌,而结果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

 

北京、上海、深圳……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像乘坐着火箭,一飞冲天,再也不回来。

 

我们的主人公李磊并不关心这些,他还在享受着自己在大学最后的日子。新闻说的4万亿刺激计划和他无关,天通苑正盖着的密集塔楼与他无关,那些找不着工作的焦虑、情侣异地的难题都与他无关。

 

因为他已经拿到了金饭碗——一张公务员的“录取通知书”。出色的考试能力和优异的校内表现,最终把他送去一个无数人艳羡的地方。那个部门的名字成为下岗的父母嘴边最常提及的名字,而他在家乡那个小城市里成为一个小小的传奇。

 

相比之下他平静得多,偶尔和还在读书的女朋友路过他未来工作的地方——那栋建筑平实、低调,在高楼林立的北京显示出一种特殊的奢华和身份。

 

师妹在自行车后紧紧地抱住他的背。

 

那是2009年,离故事的结局不久了。

2

工作的第一年李磊常常加班,要不就跟着领导频繁出差。他见了很多市面,听了很多好话,在酒桌上坐在副主宾的位置,旁边四五十岁的中年男人(处长?局长?)殷勤地向他敬酒。

 

他喝不出来杯里是茅台还是五粮液,但酒精从口腔顺着血液冲到头脑。他昏昏沉沉地从酒店大床上看着窗外雾蒙蒙的月亮,想着自己的前途比这月光要明亮。

 

他看不起那些除了孩子老公就没有别的话题的办公室大姐大妈,也看不起庸庸碌碌无所作为的处长们,我和他们是不同的,他想,我有追求,我有理想。

 

工作的前两年,他是整个办公室走得最晚的人。最初是自觉,后来就是不得不。别人能5点下班,而他的工作多得要做到很晚很晚。一个个打不完的电话,写不完的报告,整不完的材料。外人看着每句话都差不多,谁又知道他看了多少书多少报道,为一个词换掉另一个字苦吟推敲。

 

像个拧紧的陀螺越转越快,身边的风却让人产生在飞的幻觉。

 

那年机关评了很多奖,其中没有他。领导把他叫到办公室谈话,和颜悦色地夸他工作很出色,以后要再接再厉。

 

他听着那些口头表扬,像渴极时喝到假酒,反而不知道该做什么反应。

 

那年春节他回家,父母偷偷塞给他几千,说是让他包给侄子侄女的压岁钱。

“快谢谢叔叔,将来跟着叔叔去北京当大官。”抱着孩子的表姐脸上笑出了花。

他也尴尬地笑,短促得像个不怎么成型的叹息。

 

那是2011年2月,他的存款是647.9,北京二手房的均价是26423一平米。

3

2012年夏天,他的女朋友毕业了。

 

女孩进了一家外企,非常忙,他却慢慢闲了下来。新来的大学生像他当年一样努力,而他已经开始觉得空虚。重复的工作让他觉得无聊,出差时那些地方的人奉承话听多了,也渐渐失去了味道。

 

呆久了他才明白为什么那些同事学会了上班时炒股,学会了在朋友圈卖水果,学会了早早下班接孩子。“偷偷懒,单位十年不给你涨工资,咱们就自己把时薪调高。”同在这里的学长苦笑着安慰他:“别急,好歹等下去,还有套房子。”

 

他现在下班后会尽快回家,路过菜市场买点蔬菜,做好等着女朋友回来。

 

常常等不到。于是他可以躺在沙发上看电视,打游戏,时不时打扫房间。整理书柜时他看到自己大学时做的经济学笔记,密密麻麻里他看到标红的几个字——“劣币驱逐良币”。

 

没过多久这钟等人下班的日子就结束了。

 

“这儿离公司太远了,我想搬去国贸。”女孩眨巴着眼睛,而他报以沉默。

 

有些真相并不适应于说出口:比如他的全部工资只够在国贸租个卧室,比如他这间简陋的单身宿舍,怎么看都不配女孩手里拿的Chanel包。

 

故事的走向并没有意外。那是个好女孩,并不会因为宝马车就爱上某个老男人,只是久而久之,女孩看他的眼里再也没有那种欣赏的光。

“我愿意和你一起奋斗,”女孩离开时说,重音不是“在一起”,而是“奋斗”。

 

他狠狠地痛苦了一场,在工作的第五年,他认真考虑跳槽。上班的时候他拿大把的时间浏览招聘网站,却发现那些理想的工作离自己越来越远。他的专业早就在日复一日的报告丢得干净,而那些体制内的工作经验根本换不来市场价值。

 

“不是我说你啊,兄弟。”当了某家民企HR的同学拍他的肩膀:“体制内干过的爷,我们养不起。”

 

“我可以从零开始。”他咬牙说。

 

“受得了跑市场、下车间?低三下四被90后管?”同学不客气地笑:“再说,都是从零开始,干嘛不招应届生,比你年轻好用有可塑性。”

4

他不折腾了。

 

他还是加班,没办法,活是干不完的,但他也开始在上班开开小差炒炒股票,学会了把工作当工作,别走心谈什么追求理想。没有以前的那些劲头,那些荣誉反而轮到了他,资历到了嘛。拿着这些不知道有什么用的证书,他想到那个半夜写报告的孩子,恩,确实是傻。

 

他的人生剩下了最后一件事:等。

房子等着分配,加薪等着政策,升职等着别人退休。

 

不等,之前的几年就毫无价值。那么巨大的成本,他没勇气付得起。

 

最近办公室里的一位老处长退休了,40多岁的大姐顺利等到补位。他挺看不上那个老处长,有点秃顶,顶着啤酒肚,张口闭口就是自己的儿子孙子,微信刚刚会用,朋友圈里全是“家里有属兔的转”、“不赞不是中国人”,从上到下透着一股俗气。

 

虽然看不上,但面子总要过得去。他帮着老处长收拾桌子,偶然发现书里夹着的照片。

 

那照片泛着黄,上面是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人,穿着白色衬衫,卡其色裤子,一头浓密的黑发侧梳成峰,下巴微扬,眼睛里闪烁的全是这个年龄的人才会有的无畏和自信。

 

那照片的背景他无比熟悉。

 

他把照片翻了过去,上面一行小字:

为共产主义奋斗终生——XXX,25岁于北京。

 

25岁,那就是他来这里的年龄。

 

他在2015年初夏浑身冰凉。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