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不以权力执行管教

发布时间:2015-06-16      来源: 中国教育报    点击:

欢迎关注“家庭教育之声”

共同寻找家庭教育真智慧

 

 

 

 
 
【管教的艺术】
每当有记者采访犯罪嫌疑人的父母时,他们常说:“孩子小时候很听话呀,一定是长大交了坏朋友被带坏了。”真的是这样吗?恐非如此。
 
 
事实上,家长的管教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最希望感受到爱,因为爱不是在孩子长大后就会自然懂得的,而是需要在家长给予示范教育时被孩子理解的。亲子间传递的爱,有助于孩子建立和理解个人价值。而在现实生活中,许多父母却因不适当的管教使孩子丧失了自我价值,失去自我价值的孩子往往因不能接纳自我而失去生活的热情。
 
 
管教是一门艺术。家长在孩子幼年时给予的管教,应以权力作为基础,但同时不能缺少能够帮助孩子体会到爱的情感成分。若家长仅将机械式指令输入而不注意孩子内心,那么该有的情感学习将受到影响。在家长这种权威式的管教中,孩子只是迫于权力的控制,表面上呈现“听话”的状态,但由于在潜意识中缺乏“自我成长”空间,他们对父母说教的内容仍难领会。长此以往,孩子会逐渐丧失建立“自我价值”的能力,并最终因家长这种“权力运作”的管教而导致亲子关系的紧张,甚至破裂。
 
 
如何管教
 三阶段
那么,家长应当如何对孩子进行管教呢?我认为,父母管教孩子可分成以下三个阶段,起初是以权威为基础的“纠错”阶段,其次是以情感关怀为主的“施爱”阶段,最后是帮助孩子形成自我价值感的“教育”阶段。
 
 
在第一个阶段中,父母必须在孩子犯错时果断地“指正”错误,不要因为孩子小就存在溺爱心理,因为孩子一旦形成错误认知,后期进行矫正已来不及。在这个阶段,家长应具体、明确、清楚、完整地指出偏差行为,可适当使用处罚。例如可以取消作为“福利”的游戏时间等。但需要注意的是,家长切忌使用“伤害”式处罚,因为打骂教育势必会影响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造成负面影响。
 
 
在第二个阶段中,家长需要为孩子营造安全、美好、可舒缓压力的避风港。当孩子遇到做不好的事情(失败)时,内心需要的是鼓励而非指责,帮助他更有力量前行。
 
 
第三个阶段是孩子建立自我价值感的阶段。孩子一旦建立了自我价值感,就等于建立了一个安全保护机制,在其遇到失败,诸如失恋、失学、离婚等重大事情时,也就有能力进行自我治疗、控制了。
 
 
亲子关系是所有人际关系中最难的关系,若要在“管教”的艺术中让孩子学习成长,感受到父母的爱,就在于如何发挥“爱的影响力”,而不是只为“权力”落实执行的管教。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