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快评】北清,请放开那些状元

发布时间:2015-06-28      来源: 人民日报评论    点击:

【快评】北清,请放开那些状元

达 仁

 

北大和清华,两家互为“隔壁”的高校,年年为了高分生源不惜伤和气互掐,今年更是恶化到了微博互撕、将矛盾公开化的地步。有网友讥笑两家百年学府透出“一股没出息的味道”。虽为揶揄,却也道出很多人的观感。

酒香也怕巷子深。招生是高校展示实力的重要机会,为了优质生源而做点宣传、给些优惠,理所应当也情有可原。像推出校园开放日、展示学生研究成果、免费提供外语培训之类,就是文明和理性的竞争方式。

但为抢生源而掐架,真是超出了竞争应有的尺度,反而让人觉得失了风度、没了气度。为什么矗立在高等教育塔尖上的北清两校,非要将生源竞争进行到头破血流、脸面涂地的地步呢?在缺少起码规则的情况下,招生老师和招生办为了奖金和政绩“蛮拼的”,必然陷入到你死我活的丛林之争中。而这背后,又是学校之间的暗中较量。

其实,状元和榜眼能有多少差距?第一名和第一百名又能有多大区别?不过寥寥数分而已。明面上是抢生源,实际是抢状元,是抢名次,是抢背后的面子和虚荣。在校方的思维逻辑里,录取考生的名次越靠前,学校才更显得高大上;抢到的状元越多,学校才更具竞争力和吸引力。殊不知,这种自我捏造出来的虚荣幻象,到头来只会沦为一场闹剧,让学校掉价,让高等教育失色。且不说,动用巨额资金和物力招徕考生,有没有涉嫌挪用公共经费、违规滥用职权的嫌疑?

即便要抢优质生源,与其刺刀见红,何不摊开牌,让学生自主选择?与其兄弟阋于墙,何不外御其辱,到国际上抢世界名校碗里的肉? 这才是对考生应有的尊重,也是作为中国顶级高校应有的气量。

说到底,既是百年名校,就当坚守师道尊严和文化道统,有更高更远的追求和抱负,而不是陷入到虚荣做作、世俗功利的泥淖中;既然意识到了学校的荣誉和社会地位,就更应倍加珍惜、严格爱护,而不该沦落到饥不择食的地步。

北清两校间流传着一个类似的段子:“北大距离世界名校有多远?”“出东门左转直行200米即是。”“清华距离世界名校有多远?”答案同样是“出西门左转直行200米。”段子归段子,学校的竞争却也可见一斑。存在竞争是好事,但关键是,竞争到底该在什么层次上进行,到底该怎样进行?竞争不能是无原则的不择手段,如果不能在研究成果、就业去向等高精尖层次进行,而是落入到考生名次的拉锯中,显然跑偏了方向。

在这里,不妨温习下那两句耳熟能详的名言:

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语出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语出开兼容并包之风的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