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信不信“其实嫁给谁都一样”?

发布时间:2015-07-04      来源: 中国青年报    点击:

 

(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屋檐下 ID:zqbwyx)

 

女友们纷纷度过结婚15周年、20周年纪念日了,多数都在苦于找不到有新意的庆祝方式。再心思玲珑,从相恋到相守,廿几年下来,各种纪念日七算八算、百八十个过下来,完全没有想法了。

 

岁月流逝,年华渐去,朱颜日改。年少时梦想和笃信的神仙眷属、相看两不厌的境界早就告别经年,破碎重组的不算,坚持下来的婚姻里,能够做到相濡以沫、没有相看两相厌,已经是不错的夫妻。

 

然后有一天,大家看到这样一个网帖:

 

15件事,你老公为你做过哪怕只有一件,你就是幸福的女人。帖子里列举的事情包括:载着你坐过自行车;陪你逛过街牵着你的手;有没有对你表白过,不管任何方式;有没有对你说过:娶你是我今生最正确的决定;工资卡有没有在你手里;有没有想买一件东西都问得小心翼翼;春梦里的女人是不是你;有没有不停哄你;有没有和兄弟一同潇洒时你一个电话就立马回去;有没有为你做过一顿饭;有没有被你当玩具,很配合你;哪怕你饭做得再难吃,都说好吃;有没有为你背过黑锅;有没有在他妈那儿点你最想吃的饭菜。

 

对照检查下来,女友们有代表性的回答是这样的:都做过,怎么还是幸福感不够啊;都做过,可都是很久以前了;做什么都没劲了,换人做才行;这得年年月月做才行吧。

 

 

这些答案很说明问题。第一,说明女友们的爱情都曾经非常有质量。她们都是被爱过、宠过,拥有过一点儿不缺爱的时期。当下的婚姻,都是自主选择,是心甘情愿扑进围城的。

 

但是,多多少少,都有一丝丝小不满、小遗憾、小抱怨、小不甘。这些“小”会不会在某种情境刺激下爆发膨胀而终至形成危机,还真是件不好说的事儿。

 

第二,在经过漫长的相守之后,婚姻中的温柔浪漫之举是日趋衰减的,客气点儿就不说是淡漠绝迹了。

 

以前写过一篇小文章,题目叫“最浪漫的事是没有后来的事”,写的时候年轻,现在回想起来特别想给自己点200个赞,觉得悟性真高,充满前瞻性地预见了后来的婚姻生活。

 

事实上,朋友圈中早年最显恩爱的、彼此喂剥好的葡萄、上厕所都手拉手互相送到卫生间门口的、当众依偎着共饮同一扎啤酒的,早就纷纷散伙了。

 

这类比较强烈、富于激情的表达,是需要兴头乃至体力的,属于阶段性强、不好坚持的东西,容易累着,可持续性差,透支消费,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等到稍微懈怠一点,反差偏偏奇大,让人非常难于接受,容易下离散的决心。

 

倒是看似双方不怎么留心在意、很少腻腻歪歪、相处自在淡然些的,婚姻坚持的时间久些,也比较恒温,不至于骤冷骤热。

 

第三,当很多事习以为常之后,做和受的人,都会日益觉得理所应当,仿佛生来便是如此的。有时候我们对熟悉的事物的感知能力,远比来自陌生人的要迟钝甚至麻木。

 

我姥姥说过一句大白话,叫作“远的香、近的臭”。有时候来自远距离的人的一点温情关心,反而容易被体察感念。近在咫尺、天天如此的,反而习以为常,乃至视而不见。这就是“换人做才行”的内在实质。

 

其实,换个人也还是一样的。只要你们共同走过了足够长的岁月。这个叫“岁月”的自然力量,会在你们之间累积一些东西,同时销蚀一些东西。

 

 

很难说是累积的那些,比如亲情、比如陪伴、比如细碎平庸的日夕相处,对一桩婚姻的存续更有价值;还是销蚀的那些,比如柔情蜜意、比如性的吸引、比如电光火石间迸发的热辣燃烧的爱恋,更弥足珍贵。

 

我看到一个女作者写的文章,讲她如何为婚姻保鲜,让爱在婚姻中充满活力。各种手段和方法,包括但不限于精心妆容、保持生活中的小情调、有投入的爱好、适度的距离、温柔深情的表达……都不能说是没用的。

 

文章最后,作者透露了她的婚龄:两年!令人莞尔。如果20年,这些还都是有效的,才值得作为经验推广好吗?

 

一个闺蜜感叹,其实嫁给谁都一样。她的意思当然不是说大街上随便拉个男的,嫁了都一样。不过是在“岁月静好,现世安稳”都已达成并且习惯了时,回首试想人生的另一种或几种可能,感慨油然而生。

 

信不信“嫁给谁都一样”呢?如果这样的话,年轻时的恋爱、被选择和选择,还有什么意义啊?

 

还是有的。

 

第一层是现实意义。在这一层,我们只谈选择。当你谈论选择这个词时,理性的成分居多,那种脑袋一热、奋不顾身,不属于选择的范畴。在比较年轻和缺乏经验时,选择的意义,通常不是找到最好的(当然不排除有天纵英明的),更多的,是选到最不坏的。

 

我们在选择中判断基本的人性,是否良善之辈,起码分手时不会把你的私照上传网络;是否吝啬贪财,有朝一日离婚,忙于财产转移,抚养费都不付一分;家教如何,有没有打老婆传统,是不是存在婚内暴力的倾向等。这些都是底线判断。稍有要求一些的,诚实正直、三观端正、性情温厚、爱家庭爱孩子诸如此类。

 

这些,保障了未来几十年相处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说“嫁给谁都一样”是有一些靠谱儿的,能通关的人,在这些方面不会存在巨大的差异。

 

第二层是情感意义。这是精神层面的,所谓“爱过”。不爱,或者不怎么爱而有婚姻,直接启动“亲人”模式,当然也是现实存在的,而且大部分也能白头偕老。如果婚姻走到后来,大家都是殊途同归、亲情高于一切的话,直接亲情可不可以呢?

 

从前的包办婚姻,大致便是如此。在激情柔情日渐消褪、温情亲情经年滋长的意义上,说“嫁给谁都一样”,应该在大多数情况下也是符合事实的。

 

不一样之处在于,没有过炽热深切的吸引、两情相悦的缱绻、心意相通的默契,一方面固然是一桩婚姻先天性的缺憾,在日后经年累月抵御琐碎、庸常、一地鸡毛的对抗中,也委实少了几分支撑的力量。美好回忆这种东西,是很有些精神兴奋剂的功效的。

 

 

玛格丽特·杜拉斯说:爱之于我,不是肌肤之亲,不是一蔬一饭,它是一种不死的欲望,是疲惫生活中的英雄梦想。和一个人携手一生,有的是疲惫生活的漫长时光。

 

在这些时光里,曾经的美好、爱的体验,虽然不再是星辰是童话,它或许会转化,像水,会变成冰、雪花、露珠,甚至空气,但它仍然以某种形式存在着,会让你的疲惫生活仍不时有光亮划过。

 

这时候我们说,嫁给这个人,还是不一样的。

 

文/周珣 图片来源于网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