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教育部发布"有偿补课"禁令 众家长表示"叫好不叫座"

发布时间:2015-07-09      来源: 中国网    点击:

中国网7月9日讯(记者 尚阳)日前,教育部印发《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的规定》,提出六条“禁令”,严禁中小学校和在职中小学教师有偿补课。然而,对于家长和学生来说,这一规定的出台仿佛“叫好不叫座”;教育专家则指出,“在校教师有偿补课”乱象的形成还在于教师的绩效工资太低。

此次教育部所发《规定》指出,有偿补课问题已连续6年高居信访首位,严禁有偿补课刻不容缓。教育部明确规定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机构或由其他教师、家长、家长委员会等组织的有偿补课;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为校外培训机构和他人介绍生源、提供相关信息。

家长:孩子课外不补课 等于输在起跑线

宋先生的儿子小达今年正上高二。由于小达的英语和数学相对薄弱,所以每周末都去培训机构进行学习。对此,宋先生也很无奈:“现在的孩子都在补课,自己家的孩子如果不去补,就感觉输在了起跑线上。”宋先生得知教育部出台的“禁止中小学教师进行有偿补课”规定之后,他表示《规定》的实施并不能让多数家长和孩子放弃去补课,因为许多做题技巧通常都是孩子从课外班学来的,在校老师在课堂上所传授的知识还是有所保留。但是,在机构任职的在校老师却会讲的很详尽。

未来,宋先生还是不排除会让孩子继续在课外找老师进行补课。此外,宋先生还向记者透露,现在不仅是初高中补课现象严重,亲戚家只有10岁的孩子也在课外补了几门课程,“很多家长都希望学校任课老师在课外开班,因为他们会将那些技巧、方法在课外班传授给孩子。”宋先生说。

对于刚刚中考结束的莎莎来说,课外补习已成为“规定动作”。“有些在学校任课的老师也在课外班教课,但是会发现在课外班相对教的比较细致,而且还会总结一些答题技巧。虽然我也很厌恶教师在外有偿补课,但是为了孩子能有好成绩,也只能选择报课外班。”莎莎的母亲张女士深有感触地说。

女儿即将步入高中,张女士也在惆怅,也许补课之路将一直贯穿莎莎的高中生活……

专家:有偿补课乱象根源在于教师绩效工资太低

对于此次《规定》的实施,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在接受中国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在校教师有偿补课主要原因不只是来自社会的补课需求,这一需求其实是可由教育培训机构满足。我国教师的待遇问题没有得到很好保障,教师本身有参与补课获得报酬的需求,权利与责任不清晰,是有偿补课乱象的根源所在。

熊丙奇还举例,在日韩等国社会的补课需求也很旺盛,可是义务教育公立学校老师却不会到培训机构补课。究其原因,熊丙奇认为,日韩等国实行国家教育公务员制,公立学校的教师是国家教育公务员,享受相应的待遇,必须履行相应职责,如果一名教师选择做教育公务员,就不能到培训机构有偿兼职;反之,如果他想去培训机构上课,就不得再担任教育公务员。由于教育公务员的待遇保障比较优厚,因此教师很珍惜这一职务。

“我国在实行义务教育绩效工资后,教师的待遇还是不高。在培训机构可能比在学校里挣得多,这实际抓住了教育部门的软肋,教育部门也担心留不住优秀教师,所以往往只能睁一眼闭一只眼。”熊丙奇说。

有评论也指出,教师和学生家长“两头热”,是有偿补课的“七寸”所在。家长要分,老师要钱,两者有互为认可的交换价值,很容易结成共同体。因此治理有偿补课,关键在于让家长从课堂上要分、让教师从正道上要钱。

而要想解决“在校教师有偿补课”现状,熊丙奇建议借鉴他国经验建立国家教育公务员制,进一步建立完善教师相关职业制度规范,从而明确教师权利及责任。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