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高校教师“僵尸编制” 追踪:老师去哪儿了?

发布时间:2015-07-12      来源: 腾讯    点击:

 

转播到腾讯微博
高校教师“僵尸编制” 追踪:老师去哪儿了?

 

央广网北京7月12日消息(记者肖源 中国教育电视台记者高硕)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上月20号,两份内容相似的特殊公告,出现在《陕西日报》的版面上。这两份类似最后通牒的公告,刊发单位是陕西省的两所省属高校——西安工程大学和西北政法大学。通告中对占有学校教师编制,但并不在岗的人员分别作出限期回校和辞退的处理。“铁打的”老师“流水的”学生,学生还在,这些老师又去哪儿了?

今年5月中旬,知名主持人何炅被质疑在北京外国语大学“吃空饷”,此事一出,备受关注。最终,以何炅主动辞去在北外的任职告终。最初举报何炅的北外副教授乔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对高校教师吃空饷,作出这么一番评论:

乔木:他长期,至少从2007年开始,长期在外面漂着,从我来说,心里是不平衡的,因为你侵害了我们一些老师的利益。

事实上,在高校,一些教职工长期占着编制,却并不在校内工作的现象,并非个例。今年年初,湘南学院曝出19人“吃空饷”,其中内退的8人,停薪留职的11人。学院要求未办理正式退休手续或辞职手续的限期回校上班。

今年六月二十号,西北政法大学在《陕西日报》上刊登了一份辞退公告,其中称,依据该校《教职工辞退管理规定》,对李某等十名教职工作出辞退处理。

西北政法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孙静:我们这次辞退的这10个人全部是在我们的编制内的人员,其中有9个人是出国攻读学位,与学校签订了相应的出国的留学(课程)协议,协议期已经满了,还没有回到学校来上班。

据孙静介绍,这10名在编人员中,出国时间最长的是七年,最短的也有两年。而根据《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连续旷工超过15个工作日,或者一年内累计旷工超过30个工作日的,单位就可以解除聘用合同。那么,西北政法大学为何在这么长的时间里,都一直没有对相关人员作出处理呢?西北政法大学人事处副处长孙静认为,为了留住优秀人才,是主要原因:

孙静:因为学校培养一个人才也不容易,要耗费时间,耗费精力,耗费人力,耗费财力,所以学校也是希望这些人镀金再提高以后回来。所以我们在时间空间内想给他们多留一点时间,尽量的争取让他们返校,来继续从事这个教育工作。

在编不在岗,离岗教师在这期间是否存在吃空饷的情况?孙静给出了否定的回答:

孙静:这么长时间有些人也不能说是没有进行处理,学校是根据这些人的各个的实际情况不同,然后在第一时间内该停止他的工资福利待遇,在第一时间内全部都是给停止了。

据了解,西北政法大学编制人数是1006个,目前校内还有将近100个教职工未能纳入编制内。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陕西省的另一所省属高校——西安工程大学。该校事业编制人数是1437个,未进入编制的教职工还有200余人。一些人在编不在岗,而另一些人在岗不在编。这对那些有志于投身高校教学的人,显然并不公平。

相比西北政法大学的处理决定,西安工程大学在同一天刊登的公告,相对柔和一些:三十名教职工旷工超过一个月,限一周内到学校报到并办理相关手续,逾期不到的,学校将按相关规定处理。公告后面也逐一附上了朱某等三十名教职工的名字。该校人事处处长赵晓峰表示,本次处理的30名教职工均违反了《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所以在5月11号的校长办公会上,同意人事处提出的处理方案。

赵晓峰:这30个人呢,情况有大概这样几类,一类是出国出境长期不归,还有一部分人是旷工或者是有不明原因不在岗。这些人里面有教师,也有管理干部,也就是学校的教职工,在册教职工,因为尽管是他不在岗,但是他在学校的编制内。

但是,与西北政法大学相比,西安工程大学教师出国失去联系的时间要更长一些,短则四五年,长则近十年。至于为何现在才处理这些教职工,西安工程大学人事处处长赵晓峰认为,历史遗留问题,很难及时处理:

赵晓峰:出现这种情况,学校第一时间首先因为他不在岗,就停止他的所有的薪酬,然后尽可能的去通知他,联系他,然后回校办理相关手续。在2000年初期处理过,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就是需要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处理,同时也有上级主管部门包括我们一些人事部门一些新的一些要求来做。

赵晓峰所说的的上级主管部门的新要求,到底是什么?

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处副处长雷健表示,以前事业单位只需确定总的编制人数即可,至于这些数字背后对应的人是谁,并没有要求。而现在的新政策则要求实名制,也就是说,每个编制都必须与人一一对应。

雷健:从去年底今年初,因为陕西省进行财政供养人员的一个台账的建立,就是要求财政供养人员都要提供一个详细的信息记录。那么这些长期未归人员,他可能信息不全,那么就无法办理财政供养人员台账的这个手续,所以学校就在这个阶段就把这个事情做一个了结。

至于高校为何会存在10年在编不在岗的情况,雷健说,教育厅每年都要求学校自查,省厅每两到三年也会有针对吃空饷的检查,但因为高校有一定的用人自主权,主管部门确实很难掌握全面信息:

雷健:这种情况学校不需要给教育厅报,高校它还是属于有一定的用人自主权,在校内处理完毕之后,然后它再提供相关的材料到我们,比如到减人手续什么这些的到我们教育部门,然后再去人事部门办理手册。

抛开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不谈,高校教师编制这一公共资源,其上所附着的像基本工资、社保缴费、养老待遇等等,这些很多都靠财政拨款。高校理应因事设岗、以实际教学工作为标准来核定编制规模。“师位”可贵,却变“尸位”。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