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古典名句也能涵养执政智慧

发布时间:2015-08-0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也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精华,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念的重要来源。习总书记在很多重要讲话中引经据典,生动传神,寓意深邃。(8月5日新华网)
在习总书记的历次重要讲话或调研座谈中,我们总能感受到习总书记引经据典的语言魅力和从中散发出来的政治智慧的光芒,难道古典名句也能涵养执政智慧?
古典名句实际上凝结了古人在政治、文化、思想、艺术、军事、外交、经济、社交、生活等诸多方面的智慧和经验,虽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耐人寻味,对于如今各级执政者来说,无疑具有启示意义。事实上,虽时代大变,今天的执政者所面临的执政环境和挑战要比古人复杂得千万倍,但认识事物、分析事物、处理事务的方法、道理不会大变,特别是那些充满哲理的经典语句,往往折射出治国理政的高度智慧。
“政者,正也。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之江新语·要用人格魅力管好自己》等文中引用。同样的道理如果以白话文讲出来,所达到的警示、教育、宣传效果就要大打折扣。简短的语句,既充满哲理,顾名思义,又节奏明快,容易入脑入心,让人印象深刻。为政者,须先身正、心正、行正,以身作则,方以上率下,令行禁止。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树立威信,就当从自身做起,千古不变的道理就蕴含在短短几字当中,对于今天的官员实现高效行政裨益无穷。
“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以圩今天的执政官员来说,为官不为、为官乱为现象堪忧,朝令夕改、政策操作性差、不符舍实情、不符合民生需要现象存在不少,这就是“生事”,“生事”的结果就是乱政挠民,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健康发展。“畏事”的现象同样存在不少,执政者莫能任患,是政府懈怠、民心涣散的根源。面临党所面临的复杂形势繁重任务,畏首畏尾、明哲保身就属“畏事”,“畏事”者,党和群众不信任之,更不需要。
“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 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等文中引用。这与同样是习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中的谋事要实高度契合。审度时宜,就是深刻认清当前工作形势,做出精准分析、科学判断、提出科学举措乃至战略,做到一切施政举措有的放矢。同样意思的话,如“三思而后行”,散发的是科学的方法论的思想光芒。
古典名句也能涵养执政智慧,向习总书记一样从古典语录中汲取政治经营,用之于实践,又从实践中内化、升华为政治素养、品性。如今,学国学、读国学、用国学正成为全社会的现象,彰显了国学中蕴藏的智慧的生命力无穷,作为执政者,从古典名句中提升执政素养、陶冶道德品性、升华领导人格魅力,何乐而不为?
 
 
 









  作者: 伍文胥联系电话:
13458011077
地址:四川省三台县乐加乡人民政府
邮箱:621114
邮编:wugw5.ok@163.com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