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父母严厉,孩子更容易出现网瘾

发布时间:2015-08-19      来源: 家庭教育之声    点击:

实验研究

据路透社近日报道,希腊克里特教育技术学院社会工作系人际关系与心理治疗专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现,如果父母对孩子要求严格且缺乏关爱,会让孩子对网络产生更大的依恋。

 

研究人员从技术学校中选取了700多名年龄在20岁左右的年轻人,要求他们在课堂时间填写了一份调查问卷,回答了关于他们所出现的孤独、悲伤和焦虑等心理问题,以及对互联网的使用状况。此外,这些年轻人还回答了在生命中头16年里父母对他们的养育方式。

调查结果

结果显示,父亲对自己的控制支配权很强和缺乏感情的孩子,长大后与其他人相处时会存在困难,也更有可能沉溺于网络;母亲对其关心不够的孩子,长大后更为悲观,这也导致了他们在虚拟世界中寻找更多的安慰。

 

研究者认为,这是因为,严厉的管教和苛求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他们没有感情,导致孩子出现悲伤情绪或在结交朋友方面遇到困难,这些特征增加了他们对互联网的依赖。反之,能够给孩子带来温暖和爱意的抚养方式,能降低孩子沉溺网络的风险。

 
 
 
 


■判断孩子有网瘾的征兆

根据科普作家李秋弟分析,如果孩子有以下两三种表现,就可初步判定对上网已成瘾:

1.吃过饭就直奔电脑,严重的甚至吃饭时还在网络上“厮杀”、“通关”。

2.干什么都没兴趣,但一提到上网就立刻兴奋起来。

3.经常把自己独自关在电脑房,并且时间越来越长。

4.一段时间(从几小时到几天不等)不上网,就会明显变得焦躁不安,不可抑制地想上网。

5.企图缩短上网时间,但总以失败告终。

6.上网已严重影响学习,影响与父母的关系和与同学、朋友的交往。

 
 
 

■上网成瘾三大原因

主要是一些孩子厌学、孤独且生活单调。

部分父母和学校把成绩看得太重,绝大多数孩子不同程度地有压抑和挫败感。越感觉不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越容易出现上网成瘾。与现实中的失败和挫折相反,孩子在网络上能体会到前所未有的成功。

另外,对内心孤独的孩子,网络可成为寻求发泄和认同的原动力。

 
 
 
建议

1.和孩子一起上网

父母不要视网络为洪水猛兽,而要引导孩子合理使用网络,并和孩子一起享受网络给生活带来的方便。亲自体会网络,有利于父母以宽容的心引导和帮助孩子。

2.上网之初先立规矩

小学生每天上网一般不应超过1小时,中学生不应超过两小时;要学会选择并欣赏健康网站;要保护自己和家庭,不能在网上留下家里电话,不能泄漏家庭隐私,不能把家庭住址轻易告诉网友。

3.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

父母可把电脑放在家里的“公共场所”,如客厅或公用书房等,这是帮助孩子安全上网最简单的方法。

4.指导孩子上网聊天

网络聊天的自由随意和网络语言特有的魅力,是吸引孩子的主要原因,有的成人对此都无法自持。所以父母要在自我节制的前提下,引导孩子。可让孩子和网友制定明确的谈话主题,选择情趣相投的聊天对象,还可指导孩子用外语聊天,在轻松的氛围中提高外语水平。

5.与孩子一起参与专家聊天室

很多网站会邀请专家、学者或知名人士作客聊天室,就某个话题深入交流,既解决问题,又增长见识。父母不能把网络聊天一概斥为无聊和浪费,而要因势利导,将网络应用在现代理念、良好品行的培养上。

6.戒除网瘾有过程

戒除孩子的网瘾,父母不能急于求成,要巧妙运用递减法。如从原来每天上网6小时改为5小时,再改为4小时,逐步减到每天一两小时,慢慢恢复到正常状态。

网络是把双刃剑,我们应用其利避其弊,引导孩子科学理智地使用网络。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