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学者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防二孩遇冷

发布时间:2015-10-31      来源: 澎湃新闻    点击:

 

 

学者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防二孩遇冷

 

多位人口学专家对“全面两孩”的效果表示担忧,建议出台配套性措施给予鼓励。东方IC 资料

“两个孩子当然最好,但我们得考虑现实问题。”

和大多数兴奋的网友不同,28岁的成都女子莫女士10月29日通过手机获知全面放开两孩的消息后,并没有太激动——两年前的“单独”两孩政策发布时,她就获得了生育两孩的资格,但她在兴奋之后又放弃了。

“养不起,太累了。”莫女士说,当时她也曾考虑是否再生一个,但算了一笔账后放弃了。抚养成本太高,成为和莫女士一样的许多家庭放弃生育两孩的理由。

10月29日下午,十八届五中全会关于“全面放开两孩”消息发布后,多位人口学专家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全面放开两孩是生育政策调整的进步。人口学专家、福建统计局普查中心副主任姚美雄告诉澎湃新闻,“全面两孩”是党中央在中国人口问题进入关键历史阶段做出的一个了不起的决策,显示了中央对于调整人口政策的魄力。他说,全面放开两孩不仅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对于世界经济发展也将带来积极作用。

据多位学者的测算,全面放开而后新生儿的出生峰值可能在2017年到来,最乐观的估计新增人口峰值不会超过800万,对于提升生育率、扭转中国人口形势的作用可期。学者们同时建议,为避免申请人数会重蹈“单独两孩”遇冷的覆辙,国家应尽早建立配套措施,保证“全面两孩”政策能有效落实。

姚美雄认为,“全面两孩”不能像“单独两孩”一放了之,考虑到中国出台政策的惯性,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后不会在短期步入鼓励生育阶段,但可以给予生育两孩的家庭配套措施帮助,比如给生育两孩的妇女更长的产假、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能让更多“摇摆不定的人”加入到生育两孩的队伍中。

因抚养成本许多家庭放弃生两孩

如何降低生育两孩的家庭的经济负担,是个亟待考虑的问题。

莫女士告诉澎湃新闻,她现在有一个4岁的女儿,今年刚读幼儿园,放弃生育两孩的主要原因是经济上不堪重负。

她算了一笔账:丈夫在一家事业单位上班,她在一家私企做行政,两个人的月工资加起来1万左右。女儿吃奶粉时,每个月要六七百元,刚不吃奶粉进入幼儿园,每月的学费是1100元,孩子渐渐长大,买衣服、玩具每个月也要好几百元。此外,她和丈夫还要承担每月2800元的房贷,一家人的生活开支4000左右,“差不多是月月光了”。

由于工作繁忙,莫女士并未休够98天产假,生完孩子两个多月就被叫回了共工作。她清楚公司没有保障她的正常产假,但也只能无奈接受,“生了孩子再换工作也没那么容易”。

像莫女士这样放弃生两孩的妇女并非少数,“单独两孩”实施效果证明中国妇女的生育意愿已改变,许多人出于抚养成本等因素考虑,主动放弃了生育两孩的机会。

公开信息显示,符合政策的“单独”夫妇共有1100万对,全国各地启动时间不等,到2014年末有107万对“单独”夫妇申请再生育。所占比例只有目标人群的十分之一。截至今年5月底,申请生育两孩的人数也只有13%左右。呈现逐渐走低趋势。

“全面两孩”对提升生育率作用多大?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出来的中国生育率为1.18,计生主管部门称这一数据存在漏报,对外口径中的生育率在1.6-1.7之间变动,而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的生育率低于1.5。

一般认为,生育率在2.2左右才能维持人口世代更替水平,保证人口的数量平衡。

根据2010年的《世界人口数据表》的统计,2010年全球平均每个妇女生2.5个孩子,发达国家为1.7个,欠发达国家为2.7个,中国的生育率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比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还要低许多。

全面放开两孩生育对中国人口形势的影响有多大?能在多大程度提升生育率?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口学者郭志刚告诉澎湃新闻,全面放开两孩后,肯定有一部分夫妇放弃生育两孩,甚至还有的一个孩子也不要,还有一些因各种原因生不出来。因此,从终身生育而言,平均每对夫妇生育的孩子肯定低于两个,必然低于世代更替水平。

北京大学人口所教授穆光宗告诉澎湃新闻,当前生育率过低的因素已不再是政策钳制,而是人们的生育观念已经发生了根本转变,中国已进入“内生性超低生育陷阱”。

黄文政说,在一胎化已经成为城市常态的情况下,愿意生两孩的夫妇越来越少。而且,根据中国人口协会发布的调查结果,不孕不育患者占育龄人口的比例就高达到12.5%,中国需要很多家庭生育三孩甚至四孩,才能弥补一些家庭的无子或者一孩。

郭志刚认为,在目前的生育率现状下,“全面两孩”政策对提高生育率有一定作用。而如果要将实际生育水平提高到更替水平,可能不仅需要允许三孩或更高孩次的生育,还需要进行鼓励生育。

黄文政将中国的生育政策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对比发现,日本、韩国、台湾、新加坡和伊朗都走过了从管制生育到鼓励生育的道路,这些国家和地区停止生育抑制时前一年的生育率都在1.6以上,除立即鼓励生育的新加坡经历了生育率小幅反弹,伊朗未变外,其余各地的生育率整体都在继续走低。“就算鼓励效果也不明显。”他说。

学者:应建立配套性措施避免“遇冷”

多位人口学专家建议出台配套性措施给予鼓励,以避免全面两孩遇冷。

人口学专家黄文政建议,在税收、教育、医疗和就业等各个方面切实减轻养育家庭的负担,“让普通家庭愿意生、敢于生、乐于生、生得起、养得起、养得好”。

他认为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将税收和财政分配与人口规模和生育率提升直接挂钩;确保教育资源的规划和配置足以维持可持续的生育状态;将幼儿园甚至托儿服务纳入义务教育;未来的养老金分配让养育更多孩子的父母获得更高的收益

姚美雄告诉澎湃新闻,“全面两孩”不能一方了之,鉴于“单独两孩”的遇冷局面,国家应把保证“全面两孩”落实效果作为一个整体政策去考虑。

他说,按照中国政策出台个惯性,不可能在短期内步入鼓励生育的阶段,但可以对生育两孩的家庭在政策上给予帮助,最具操作性的两项政策包括,立法保障生育两孩的妇女的产假,以及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

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正常生育的女职工享受98天产假,如果遇到难产、多胞胎或晚婚晚育等情况,规定产假时间有相应延长。但这一规定中,没有对生育两孩妇女享受产假的具体规定。

姚美雄建议,应该通过立法将生育两孩妇女的产假延长,他认为延长到半年比较合适,虽然这可能给企业带来暂时负担,但从国家的长远发展看,这样的付出必将收获回报。

此外,姚美雄建议将幼儿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可以减轻许多家庭“丢了奶瓶就要学费”的压力。他认为,后期甚至可以考虑将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纳入义务教育体系。他说,“十三五”规划中对保证“全面两孩”落实效果应有整体的政策安排。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