罚学生喝水致肾积水实乃学校监管“注水”
发布时间:2015-11-1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5岁男童森森(化名)因顽皮影响其他小朋友吃饭,被老师罚喝了15杯水,当天就因严重肾积水住院治疗。今天双方才达成调解协议,由该幼儿园向森森支付医疗费、后期治疗费、精神损失费等共计15万元。(11月5日荆楚网)
5岁的年龄,正是天真无邪的童年时期,嬉戏、哭闹,那是常有之事,我们每个人都会经历这个阶段。在家里,父母都能理解,甚至鼓励自己的孩子多玩多耍,促进智商的正常发育。可在幼儿园,因为老师喜欢“乖学生”这一条“潜规则”,当看到学生“不乖”,甚至影响到他人时,“教育”一下是常有之事。在笔者看来罚学生喝水致肾积水实乃学校监管“注水”。
在老师眼中,所谓的“乖孩子”就是指那些上课认真,不东张西望,遵守课堂纪律的,老师怎样安排就怎样做的孩子。可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老师自认为的乖孩子毕竟不多,始终有一些“熊孩子”在课堂上捣乱。“熊孩子”要影响课堂教学、管理,怎么办?对于只有5岁左右的孩子,打招呼显然不管用,或者只能管几分钟。但学校作为教书育人的“家园”,当语言无法震住“熊孩子”时,教育引导才是最佳管理办法。
从近年曝光的老师体罚幼儿园孩子情况来看,有被罚吃拖鞋的,有不让午睡的,有扎针的,还有不准吃饭的等等,简直是五花八门,令孩子的家长感到心里发凉。虽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禁止体罚学生”的相关规定,但仍未彻底杜绝体罚现象的再次重演。
在笔者看来,除了学校加强对老师教学的监管外,要想杜绝老师体罚学生,除了禁令,关键还需转变老师的观念和确定“乖孩子”的标准。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有缺点,不可能每个学生都一样,都是一个模型出来的,要多些宽容,综合来看待学生。同时,逐步消除大班教学现象,学生多了,老师需要出更多精力,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心情不好时,难免将学生作为“出气筒”也就再所难免。
【四川汶川县 刘正猛 18090430056】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