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经济上去了文化也得跟随

发布时间:2015-11-10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日前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明确,“区域协同、城乡一体、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重”是今后五年文化改革发展的重要指针。补齐基层尤其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的“短板”,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目标实现的关键。近年来,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市流动人口大幅增加,基层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呈现出多层次、多元化特点,现有的基层文化设施和服务已难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实际需要。(11月9日新华网报道)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1/09/c_1117086846.htm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经济上去了,但是文化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设施供给不足、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等问题的存在,具体表现是,基层尤其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总量不足、布局不合理,西部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尤为突出;面向基层的优秀公共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资源难以有效整合,条块分割、重复建设、多头管理等问题普遍存在,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功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服务效能低等问题仍较突出。
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给出破解之法——整合基层宣传文化、党员教育、科学普及、体育健身等设施,建设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是一个重要抓手,有利于完善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补齐短板,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与此同时,中心也是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文明风尚的重要基层阵地。
在乡镇(街道)层级,对尚未建成的文化站要进行集中建设,对尚未达标的要提档升级。在村(社区)层级,主要是盘活现有存量,依托村(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文化活动室、闲置中小学校、新建住宅小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以及其他城乡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明确产权归属、保证服务接续的基础上进行集合建设。中心主要向城乡群众提供文艺演出、读书看报、广播电视、电影放映、文体活动、展览展示、教育培训等基本公共文体服务。除此之外,根据实际条件,做好党员教育、科学普及、法治教育以及就业社保、养老助残、妇儿关爱、人口管理等其他公共服务,在基层打造一个方便群众、便捷高效的一站式、窗口式、网络式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财政部自2013年起,设立了农村文化建设专项资金,按照每年每村一万元的标准下拨各地。同时,广电村村通、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也重点面向农村基层。今后对分布在不同部门、分散使用的经费将实行统筹使用,集中力量办大事。同时,要求地方各级政府根据实际需要和相关标准,将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所需资金纳入财政预算。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大意义。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建设对于满足居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城镇化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要加强基层公共文化队伍建设、加大基层公共文化的投入力度、丰富基层公共文化活动形式,以优质的基层公共文化来增强城镇化的动力。
作者:陆毛
联系电话:18683815482
邮编:62110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