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慎坤
知识分子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是一个配衬或点缀,即使当代,所谓主流知识分子也很难有独立的思想和异见,知识分子依然无法摆脱谋臣策士的附庸地位,在权贵面前,知识分子一旦站立起来,势必会付出很大很大的代价。过去历朝历代,知识分子站着说话还是活着苟生面临艰难选择,也上演了一幕幕的人间悲剧。
马克斯·韦伯指出,社会是一个充满了各种利益和诱惑的“大染缸”,是一个各种利益相互博弈的复杂地域,政策背后站着的是一个“活生生的”,有着各种利益的人和集团,必然会发生各种各样的价值冲突。
被誉为“五四”之子的思想家殷海光认为,知识分子不止是一个读书人,知识分子必须有独立精神和原创能力。知识分子必须是他所在的社会的批评者,也是现有价值的反对者。
谈到知识分子的社会使命感,一位己故的思想家曾说:“不管在哪一个国家,真正的知识分子一定是批评政府、反现实的不满分子。这种不满应该是正常的现象。知识分子的使命就是要推动社会进步,就是要批评现实。一天到晚歌功颂德,粉饰太平,是知识分子的耻辱。”
作家王小波生前曾认为,那些从事医生、律师、工程师职业的人,只能是专业技术人员,不能称之为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应该是那些以关注社会、批评社会为已任的人。王小波认为,知识分子可以干两件事,其一是创造精神财富,第二是不让别人创造精神财富。王小波说,在他经历的一些历史时期,中国知识分子往往在后一方面表现得特别出色。
知识分子本是一个社会的良心,是茫茫黑夜里的呐喊者,是开民智去愚昧的引导者!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只要站着说话,就要付出代价,有时甚至是生命的代价。一个真正的知识分子常常“只问是非,不管一切”,不考虑自已所处的时代,不迎合权势,更不会左右摇摆。恭维不会沾沾自喜,攻击诽谤不足以动摇,荣华富贵也不足以诱惑他们对真理的追求。
中国在几千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曾经产生过一些站着说话的知识分子以及喂养这些知识分子的土壤和气候,这样的时光算起来很短暂,但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丰富的取之不尽的思想文化宝藏,这两个时期,一个是春秋战国时期,一个是上个世纪初到中叶的民国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和上世纪初到中叶的民国时期,是知识分子群雄辈出的时代,也正是这两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中国出现过短暂的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盛世,产生了一些堪称伟大的思想和思想家,这两个时期,又恰恰是中国历史上看上去很混乱很无序的时期,这两个时期,用鲁迅的话来说:是两个获得了做自由奴隶权利的时期!
春秋战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不像奴隶的知识分子,在那个时期,文人士大夫们不必依附于某一个君主,可以自由奔走,到处宣扬自已的观点、思想、理想、狂想乃至谬论,即使没有人听,但在人格上是完全独立的,不必担心胡言乱语被砍头坐监,因为那个时期的枭雄都在忙着打仗,忙着把自己的国土面积扩大,没有功夫来收拾这些知识分子,更不在乎知识分子胡言乱语会带来动荡不安!以至于君主们还到处招贤纳士,让中国有了值得数说的思想和思想家,这些思想和思想家一直影响了中国好几千年,也让后人津津乐道了好几千年。
上个世纪初到中叶,是中国历史上又一个思想活跃的时期,虽然知识分子刚刚从禁锢的思想中获得解放,但是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真正的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尽管他们的心灵上依然还有奴隶的阴影,内心深处还有着一种极权统治下深深的恐惧,但在这个时期,我们欣喜地看到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少有的思想争鸣:一群不愿做奴隶的人和一群已经习惯做奴隶的人,在思想上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辩论和大论战。
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因为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容易走向极端,极端保守抑或非常激进!欣慰的是,他们可以说自己想说的话,可以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这个时期的知识分子是独立的、也是有尊严的!遗憾的是这个时期只不过昙花一现,如果拥有春秋战国那么长的一个时期,今天的中国也许会是另一番景象。
今天中国知识分子是一种什么光景?是站着说话还是活着苟生?是敢于针砭时弊还是谎话连篇出卖灵魂?是对黑暗丑恶保持缄默还是为真理大声疾呼?是乐守甘贫保持本色还是投机取巧甘当贱骨头?不要说过去60多年,就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历经了多少次令人眼花缭乱的变革,知识分子同样目睹了这个时代这个国家频繁的改变。
新中国成立以来,镇反、反右、四清、文化大革命、批林批孔、批邓批走资派、批“四人帮”、批“两个凡是”、批资产阶级自由化以及xx风波等一个紧接着一个的政治运动政治风波政治劫难,随着毛泽东离世,华国锋登场,在谱写了短暂的春秋之后,中国又经历了邓小平、胡耀邦、赵紫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正常或非正常的交替变更,知识分子对自已所处的这个时代,除了感同身受,也应该最有发言权。
知识分子的命运因为时代的改变在不断改变,有的附身权贵谋取权势,有的顺势而为拥有了惊人的财富,有的厄运不断遭遇各种残酷的打击和非人的折磨!不可否认,中国在经济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利益集团的迅速崛起,吞噬了中国经济眩目的光彩!特别是腐败泛滥、分配不公、维权艰难,贫富悬殊超过了中国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导致许多人倍感无助、无奈和乏力。
身处这样一个差异巨大的历史时期,目睹中国社会的是是非非,有多少知识分子选择站着说话?的确值得拷问,绝大多数选择了跪着苟生,向权贵低头向现实妥协,真正能够挺直腰杆说话的,恐怕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