饭卡被清零的钱让谁吃了?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次
3月17日,上蔡县教体局负责人对澎湃新闻称,对学校实行包餐制,此前教体局持“不反对,也不提倡”的态度;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教体局工作人员“不一定知情”;所谓包餐制,是学生家长的愿望,家长担心学生在外买零食、小吃,教体局没有统一要求包餐,学校实行包餐制也不向教体局汇报,“只要学生自愿,家长要求,他们都可以探讨”;包餐制目前尚在“探讨阶段”。(
3月17日 澎湃新闻网)
“饭卡余额清零”做法太简单太粗暴。
控制学生不购买零食在餐厅吃饭,实行包餐制,也就是按周收餐费,饭卡余额吃没吃完每周都要清零。这种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饭卡余额每周都要清零的做法,真的能达到使得学生多吃饭少吃零食的效果,笔者想说:no。学生不是因为钱多而去买零食。
要想杜绝学生购买零食,先要从学校做起。
3月13日,一张南宁三中小卖部经营权竞拍现场图刷爆网络,引人注目的是173万元/年的成交价格。有网友算账,“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将近4万元的营业额才能保本。这样的天价为何有人敢接?承包者不是傻子,主要原因是学校里有一大批的固定消费群体——学生。要想控制学生不购买零食,首先就是要将这样的校园小卖部赶出学校。
学生不吃饭购买零食,真的是因为钱多?
在昨天的新闻里,接受采访的三名学生,均表达了对学校餐厅饭菜质量的不满。虽然接受采访的仅仅是三名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但是这从侧面暴露了食堂经营的问题。大多数的学校食堂都是承包经营,也就是独家经营。经营者为获得利益不择手段是完全有可能的。学生对食堂的饭菜不满意就成了必然结果。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化解独家经营的不良后果。
饭卡被清零的钱让谁吃了?
连续的报道,使得上蔡县教体局负责人在今日做出回应,称纪检组已经展开调查,如有问题会处理责任人。笔者不禁想问:学生饭卡上的余额被谁吃了?是进了食堂经营者的口袋,还是进了学校的“小金库”。笔者相信纪检机关一定能秉公执法,不偏袒不包庇,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作者:邓告
稿源: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观桥镇
电话:
15281167502
新闻源:
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5160
(责任编辑:郑源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