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饭卡被清零的钱让谁吃了?

发布时间:2016-04-05      来源: 法治宣传网感谢作者投稿    点击:

3月17日,上蔡县教体局负责人对澎湃新闻称,对学校实行包餐制,此前教体局持“不反对,也不提倡”的态度;此前接受澎湃新闻采访的教体局工作人员“不一定知情”;所谓包餐制,是学生家长的愿望,家长担心学生在外买零食、小吃,教体局没有统一要求包餐,学校实行包餐制也不向教体局汇报,“只要学生自愿,家长要求,他们都可以探讨”;包餐制目前尚在“探讨阶段”。(3月17日  澎湃新闻网) 
“饭卡余额清零”做法太简单太粗暴。
控制学生不购买零食在餐厅吃饭,实行包餐制,也就是按周收餐费,饭卡余额吃没吃完每周都要清零。这种一切为学生着想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饭卡余额每周都要清零的做法,真的能达到使得学生多吃饭少吃零食的效果,笔者想说:no。学生不是因为钱多而去买零食。
要想杜绝学生购买零食,先要从学校做起。
3月13日,一张南宁三中小卖部经营权竞拍现场图刷爆网络,引人注目的是173万元/年的成交价格。有网友算账,“扣除假期和周末,每天要将近4万元的营业额才能保本。这样的天价为何有人敢接?承包者不是傻子,主要原因是学校里有一大批的固定消费群体——学生。要想控制学生不购买零食,首先就是要将这样的校园小卖部赶出学校。
学生不吃饭购买零食,真的是因为钱多?
在昨天的新闻里,接受采访的三名学生,均表达了对学校餐厅饭菜质量的不满。虽然接受采访的仅仅是三名学生,并不能代表全体学生,但是这从侧面暴露了食堂经营的问题。大多数的学校食堂都是承包经营,也就是独家经营。经营者为获得利益不择手段是完全有可能的。学生对食堂的饭菜不满意就成了必然结果。只有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才能化解独家经营的不良后果。
饭卡被清零的钱让谁吃了?
连续的报道,使得上蔡县教体局负责人在今日做出回应,称纪检组已经展开调查,如有问题会处理责任人。笔者不禁想问:学生饭卡上的余额被谁吃了?是进了食堂经营者的口袋,还是进了学校的“小金库”。笔者相信纪检机关一定能秉公执法,不偏袒不包庇,查个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作者:邓告
稿源:四川省绵阳市三台县观桥镇
电话:15281167502
新闻源:http://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45160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