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解决应试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等教育的改革

发布时间:2016-04-18      来源: :新华网思客2016年3月30日    点击:

蒋永红

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团成员、教育评论员

随着时间的发展,应试教育的弊端现在越来越凸显了,由于教师、教育主管们的待遇、评优评先都和学生的分数挂钩,唯分数论带来了生源的恶性竞争,催生了各种超级学校,也催生了学校的军事化管理,催生了僵化封闭的考试课程,更催生了对学生高强度的重复性应试训练,导致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同样也影响了学生人格的成长、扼杀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探究的主动性……

当然这个罪魁祸首毫不意外是高考招生制度唯分数论造成的。正是对应试教育的危害性在教育界逐步形成了共识,因而不少学者专家建议取消高考。

但是取消当前的招生录取制度会遇到两种阻力。一种阻力是教育主管部门和一些家长认为高考是唯一实现教育公平的途径,是底层向上流动和改变命运的机会;另一种阻力是如果取消高考,高校自主招生更加不公平。正是这两种观点,使得高考指挥大棒在教育界肆意挥舞,教育教学改革无法取得进展,使得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

其实第一种阻力是一种教育投机观念。

在我写的《为什么说统一高考对“穷孩子”不公平》一文中,谈及到应试教育对底层学生是不公平的。不久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农业政策研究中心基于8次大规模调研做出《中国农村中学辍学调查》,认为“农村地区整个中学阶段(初中、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累计辍学率高达63%,也就是说这些学生根本就没有机会参加高考。教育主管部门和有些家长之所以信誓旦旦的认为高考是底层家庭学生改变命运的机会,无外乎是一种常见的“生存者偏差”的逻辑谬误,指的是只能看到经过某种筛选而产生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筛选的过程,因此忽略了被筛选掉的关键信息。正如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戴家干日前所说,中国高考招生制度是建立在大多数人不成功的基础上,这样一个制度是好是坏?很多人只看到了通过高考进入到重点院校的学生的成功,却没有看到更多的人的命运因为变得更差了,甚至连义务教育都无法完成。所以说,认为高考改变命运的人大都是站在个人教育投机的角度来看高考制度的,因此没有顾及到更多的在应试教育中被淘汰的那部分人,甚至有的人会认为辍学的越多越好,那样自己家孩子受到的竞争就更小。

还有一部分人反对取消高考,主要是认为除了高考当前没有什么其他的更好的方式来替代。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2005~2009的5年间,统一高考录取的学生约有16.4%为农村户籍,而自主招生平均仅为5.4%。再加上人大招生腐败案的爆发,人们对于高校自主招生的公平性有了很大的质疑。正是对高校招生自主招生的不信任,高考招生制度的改革迟迟无法推上日程,即便是近期此起彼伏的高考制度改革轰轰烈烈,但是依然是在当前的统一招生制度的框架下进行,并无法改变应试教育的本质。

由此可见,正是人们对高校自主招生能否保证公正、公平的担忧压倒了唯成绩论的统一高考招生制度造成的应试教育对学生以及整个教育界的摧残。

除非高校自主招生既能够改变唯成绩论的录取方法,又能够保证录取过程中的公正公平,否则两害相比取其轻,统一高考招生制度将成为无法替代的录取形式,同样应试教育将依然会随着统一高考招生制度而长期存在。

更加令人遗憾的是,自主招生从2003年至今有十几年了,高校依然没有办法做到独立自主的招生。高校缺乏自主招生的能力的主要原因是自主招生依然是高校行政权力主导的,其对高校各个院系专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并不熟悉,仅仅是把高校自主招生当做招生权力的转移,并没有认识到自主招生的目的是为了不同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和培养方式。所以自主招生时至今日,在行政权力主导下的高校自主招生,很自然的选择了最简便的招生方式,又走上了“北约”、“华约”、“理约”等类似高考的“招生联盟”,或者依赖外部单位和机构的认定作为录取依据。显然高校本身缺乏自主招生的能力也使得公众对高考更加依赖。

但是,教育界需要知道应试教育的危害,并而改变应试教育而努力。高校自主招生在国外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这需要高校根据自己学校的专业的需要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比如师范类学校在招生的学校除了考察学生是否具有一定的学术基础之外,还需要考察学生是否有爱心、是否有耐心等其他在教育过程中所必须的因素。要想改变基础教育应试的现状,则必须使得分数成为高校对学生进行多元评价的一个参数,这样高校专业和学生才能匹配,才可以人尽其才,教育资源不至于错配,教育公平才能从人的意义上真正实现。

当然,高校现在还不具有自主招生的能力,甚至还需要很长的一段路程。首先,高校要去行政化,大学的发展回归教师主导。学术自由、教学自由才能够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能够清晰的认识到在本学科的研究中需要什么样品质的学术,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的多元评价体系。

其次,要进行现代大学制度建设,让腐败远离大学,让高校成为社会道德的引领者。

最后想说的是,教育是一个系统,我们不能因为高校去行政化艰难而退缩,毕竟基础教育期间学生受到的教育是不可逆的,不像大学学习,错过了还可以补救,基础教育期间错过了人格发展的良好时机,则会带来很大的影响。应试教育改变,任重道远,但还需诸君努力。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