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这是中央最高层拍的板!老师和家长确实要有紧迫感了!(请互相转

发布时间:2017-06-29      来源: 闻风教育    点击:

随着2017年高考的结束,意味着我国恢复高考已整整40年!同时随着今年高考的落幕,也宣告新中国40年来最重要、最复杂的一次教育综合改革下的“新高考”正式开启。

这是中央最高层拍的板!老师和家长确实要有紧迫感了!

来源:闻风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名誉会长、著名教育家顾明远作为国家考试指导委员会的24位委员之一,近日对外透露出了一个十分重大的信息。

 

顾明远明确指出,这次的新高考改革前后酝酿了整整4年时间,经过了10多轮讨论,之后又分别通过了国务院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最终经中央常委会议、政治局讨论,才最终确定了下来!这再一次印证了,目前全国上下从幼升小到高考正在深入进行的一系列重大历史性教改,都是中央顶层设计的结果。

牢牢把握8个最核心的教育大变革方向

 

改变“一考定终身”的不公平

改变“只招分,不招人”的现象

2017年起,在高考招录中会采用 “两依据一参考”政策,即依据高考统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内容。也就是说以后全中国的高考科目采用“3+3”模式,高考成绩由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一高考成绩和3门(物理、生物、化学、历史、地理、政治6科中选3科)学生自主选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成绩构成,作为高等学校录取的基本依据。

 

新高考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将高中学生的综合评价内容作为招生录取时的参考。从“招分”转向“招人”,打破了过去以分数录取学生、一考定终身的弊端。

 

不再区分文、理科,宣扬传统文化

突出语文在高考中的关键性、决定性作用

改变中国高考几十年来文理分科带来的偏科、知识面狭窄、过早抑制学生可塑性等的严重弊端,从幼升小一直到高考更大地鼓励每个学生增加各学科知识的宽度、广度而不是深度,从而最大限度地提升全体学生的广泛阅读水平,让每个学生在全程12年的基础教育中逐步建立感兴趣的学科方向。高质量的阅读需要高水平的语文学习,语文重点突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今天中午刚结束的北京高考语文,有一道小作文题,如下图。

 

 

 

大家可以看到没有广泛的语文阅读积累是很难完成的。此外,今后的高考所有科目都会是对语文的持续考察。

 

仅说一个例子。你原来参加高考做数学卷子可能所有的考题题面只有2000多字,以后的题面阅读量也许会有5000多字甚至更多,你的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有的考生甚至连题都没时间做完。而语文、阅读的这一切将反映在今后所有高考科目中。

 

有趣的是,据了解,在北京,原来通过奥数掐尖来的很多知名重点中学正在前所未有地通过多种办法去迫不及待地提高那些奥数牛孩的语文和人文素养。

 

中高考考查学生多年的积累

明显降低考试难度而增加考试宽度

以后的高考、中考,你在小学学的内容也是必考内容,明显降低中考、高考的考试难度,通过中考、高考的强势变革引导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广泛阅读、见多识广,增加考试的范围、广度而不是难度,纠正目前全国上下几十年来早已根深蒂固的课内外教学的“奇、难、偏、怪“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作为学生你该掌握的就必须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必须掌握,必须掌握的还要掌握牢固。

 

降低学生平时学习负担,摒弃在全国普遍存在的9年义务教育畸形掐尖的严重现象,构建符合学生成长和年龄阶段正常、合理的教育环境,逐渐修补早已破坏深重的国家教育生态。

 

为展现国家的决心和实施的力度,2017年9月新学年开学,全国上下中小学学校教材全都采用重新制定的新版本,以对接国家教育的重大变革。今后,主要学科的考试将不再有考试大纲,哪个学生的知识越宽广、体系越健全而不是越艰深,哪个学生就会成为教改重大变革最受益的群体成员。

 

“高考指挥棒”将完全指向全面素质教育

中国教育将有3个重大质变

第一,全面素质教育的首要关键是不会再用一把尺子选人了。

 

以后的新高考、中考不再完全以分数作为选拔人才的唯一依据。原来只用分数这一把尺子选人,淘汰了太多本不该淘汰的“精英“,严重导致中国人口众多而成材率却明显偏低。一个明显的改变是,新高考方案中有一个很大的亮点就是实行分类考试,也就是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的考试招生分开进行。

 

说白了就是,一个人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能干什么、想干什么就去接受与之对应的高等教育。但是目前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的老百姓普遍不认可高等职业教育,他们总感觉职业院校低人一等,所以新高考方案中的分类考试没有引起足够的反响,也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北京已经在目前的高考中实行了高中”直升“高职院校、高校”外培“、”双培“计划,越来越受到社会和家长的瞩目。北京市西城区甚至在自己的“十三五”教育规划中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大国工匠“的理念和实施策略。

 

第二,每个学生从幼升小开始培养兴趣、特长、爱好将成为全面素质教育重中之重。

 

中国今后的高考录取将完全改变旧有的录取模式,先取消三本院校,并逐步实施按照专业录取,改变一直持续至今的按照一本、二本、三本院校分数线录取的方式。

 

2017年先行试点新高考的浙江省,每个学生将可填报80个专业,就是要充分挖掘出每个考生真正的兴趣、特长、爱好等的方向,北京及全国其他地方2020年也已经正式确定采取这样的大学录取方向。要想给自己的孩子选到最好的专业方向,最大限度确保孩子从“成人”到“成才”再到“成功”,兴趣、特长、爱好的建立必须从小不间断发现、引导和培养,幼升小时就成为开始学校这方面教育培养的起点。

 

以全国最优质的高中教育学校为杠杆

撬动9年义务教育的均衡,引导教育模式的改变

偏重搞全面素质教育而放弃传统的应试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必然是降低小升初的强选拔性,使小学、初中教育逐步均衡并优质。其中有三大举措目前看是最见效的。

 

第一,  将普通小学纳入优质教育学校或教育集团并实现直升优质教育初中校;

第二,强推贯通培养。不仅小升初有优质初中校直升,初中校的学生也会建立直升优质高中的机制,以北京为例,2018年就会逐步开始推进;

第三,通过“校额到校”机制,让更多普通初中校的学生能进入重点高中校就读。目前山东青岛的校额到校比例已经达到了65%。

 

教育体制正在向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方向转型

恢复高考40年,改革开放近40年,当时中国各方面人才曾极度匮乏,因此中国教育这40年来亟需“复制”大量人才,这种人才复制的教育培养机制为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其重大作用。

 

随着自然资源消耗持续加剧、环境污染日益深重、GDP迅速回落,目前的中国最急需的就是创新,创新要靠拔尖创新人才,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机制,欧美主要发达国家拔尖创新人才层出不穷,从产出概率来讲远胜我们,应试教育是封闭的教育,封闭的教育难以造就开放的环境从而产生大量拔尖创新人才,中国教育的大变革可以说是迫不及待了,也时不我待!

 

应试教育“公平”,素质教育“虚幻”

倒逼中国诚信体系的建立

有一个事实大家总会提及,就是说很多发达国家的孩子学的课本比我们容易多了,课后玩儿的时间也比我们多,许多国家还没有统一的类似我国高考的选拔机制,学生自己写个简历就能申请大学了,但人家并没耽误高端、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获得世界级科技奖的人数远比我们多得多。

 

别的不说,这从一个侧面更印证了应试教育存在着严重的弊端。不过,当一个制度很公平、看似机会相等的时候,即便它千疮百孔也很难让人舍弃。其实,大家最担心的是如果真搞了全面素质教育,那就远不像应试教育那样有分数的严格量化标准了,钱权交易怎么办、走后门怎么办、权力寻租怎么办?!

 

因此,在我们目前缺乏诚信体系的情况下,搞真正的全面素质教育就要倒逼国家诚信体系的建立,好在现在反腐、反贪,相应机制正迅速完善。在没有完全搞出这些机制前,中国的全面素质教育走向是很独特的,没有照抄照搬任何国家,是一个多方面的集合体,以避免出现不可控的的不公平。中国搞素质教育是急需,诚信体系建立是渐进,虽有矛盾,但毕竟是大方向,需要我们开始渐变,真的需要转向了!

(本文来源于“闻风教育”,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