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如何一眼就能摸透一个人?只需10个问题加7个字!

发布时间:2017-07-10      来源: 摘自:水木然    点击:

本文转载自:哈佛商业评论
安东尼·詹(Anthony Tjan) |文
 
文有删节,原文参见《哈佛商业评论》2013年9月《如何慧眼识人》(Becoming a Better Judge of People)。
 
 
我们每天都要接触和判断大量的人,然而真正地看清一个人并非易事。那么,如何可以通过第一印象迅速地对一个人作出判断,然后辨认出(千万不要错过)潜力股呢?
 
尝试自问这10个问题,或者其中的几个,你就能做到窥一斑而知全豹。
 
 
 
1
这个人用来表述与倾听的时间比例是多少?
 
 
如果一个人表述与倾听的比例高于60%,你要慎重考虑,这个人是过于自大,不愿意向他人学习,还是说只是怯场,从而说话杂乱无章、漫无边际?
 
 
2
这个人是能量的给予者还是获取者?
 
 
不幸的是,有一种人时刻携带并且散发着消极的能量,你身边肯定不乏这种人。还有一种人,身上总是散发着正能量和乐观的情绪。中国有句古话说,授人玫瑰,手有余香。能量的给予者富于同情心、慷慨,他们是你会立刻想要共度时光(陪伴左右)的人。
 
 
3
面对一项任务,这个人比较倾向于“行动”还是“反抗”?
 
 
有一些人在接受任务时立即进入防守性、批评性状态。另外一些人立刻开始行动,进入解决问题的模式。多数情况,你应该倾向于与第二类人共事。
 
 
4
这个人给你的感觉是真实可信,还是阿谀奉承?
 
 
那些虚假的赞美,和使劲想要给你留下好印象的人一样,无法让人感觉良好。真正优秀的人不需要巴结他人上位。那些敢于做自己的人,才是工作环境中令人愉悦的伙伴。
 
 
5
这个人的配偶是什么样的?
 
 
面试重要职位的时候,我的一个商业伙伴给了我一个绝妙的点子:与面试人的配偶,伙伴,或者亲密好友一同外出活动。俗话说得好,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6
这个人如何对待陌生人?
 
 
仔细观察一个人是如何对待与自己素未谋面的人,我称之为“出租车司机或服务生测试”。这个人是否表现出了应有的大方与厚道,是否能够与司机或服务生进行平等的交谈?还是说他漠视这些人,甚至恶语相向?
 
 
7
这个人过去是否有遭遇挫败后重新振作的印迹?
 
 
过往的经历对于一个人很重要。我们研究发现,那些在性格成型时期经历过财务或者其他方面困难的研究对象,有三分之二在后期形成勇气主导型(Guts-dominant)人格。他们所展现的开拓与坚持精神,在创业时期至关重要。比起过早的成功,早期的失败与困难对于后天的人格养成,起着同等甚至更为重要的作用。
 
 
8
这个人读过哪些书?
 
 
阅读发人深省,帮助一个人了解历史,开阔思路,激发新思考。它还能帮助你紧跟时事动态。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是我认识的有趣的人大多热爱阅读。阅读是求知欲的最佳体现。
 
 
9
你能否可以忍耐与这个人同坐长途车?
 
 
这也是“飞机场试验”的一个变体。几年前在做第一份工作时,我听说了这个假设性试验:试问自己,当你和一个人同困飞机场时,你的真实感受会是如何。相似的问题还包括,你是否可以和这个人一道完成公路旅行?
 
 
10
你觉得这个人是否有自知之明?
 
 
我相信,英明的领导人必须具备一个先决条件,那就是对自己清晰的认识。这个人是否可以正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他能不能根据对于自身的了解而采取措施?判别这个问题比之前的都要有难度,但是你可以根据它判断一个人是否谦卑,他的所想,所说,所为是否一致。
 
2、识透一个人的7个字
 
来源:国馆微(ID:guoguan5000)
 
诸葛亮也有一套著名的“观人七法”, 教你如何瞬间看透一个人,他在《知人》一文中,正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一曰,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二曰,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三曰,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四曰,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五曰,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六曰,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七曰,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简而言之,是从对方的“志、变、识、勇、性、廉、信”七大方面全面考察,真可谓面面俱到。
 
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
 
《庄子 齐物论》中有言:“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人我彼此,各有是非,对世界的看法总是不一样的。
 
一个无志之人,要么是一个庸碌的人,要么是一个骑墙的小人。这样的人对世界形不成自己的看法,只能人云亦云,甚至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因此,探问一个人的是非观,可以看出这个人的志向。对是非的态度越强烈,越能看出一个人志向之坚强。
 
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变
 
“变”指的是应变能力。要认识一个人一定要与他多说话。将他逼到词穷的地步,看他如何应对。诸葛亮认为能言善辩者一定头脑灵活,思维敏捷。
 
内心有坚持的人,辞辩虽繁,但万变不离其宗。而没有底线的小人,虽然说话五花八门,但是言之无物,空洞乏味。
 
咨之以计谋而观其识
 
“识”指的是见识。临事对策,可以看出一个人的见识水平。一个人即使心地再好,品格再高,如果不会做事,终究不过是个对社会无害的人。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一定是能够为改善社会、改善身边环境出谋划策的人。
 
但我们又应该仔细鉴别哪些人真正是见识不凡,哪些人却只是纸上谈兵。一个人实际历练多了,提出的意见容易切中要害,就叫见识不凡;如果只是书呆子,他们的想法虽然天马行空,但百无一用,那是纸上谈兵。
 
 
告之以难而观其勇
 
遇到困难的事,这正是考验对方的勇气的时候。
 
没有勇气的人,在困难面前怨天尤人,因循守旧不知道如何破解难关。而真正有勇的人,遇事刚柔并济,曲折迂回,迎难而上,往往都可以解决掉难题。
 
醉之以酒而观其性
 
人的本性往往藏得很深,这时可以用酒打开对方心扉,使他倾吐内心最真实的自我。
 
庸俗之人,喝酒以后胡言乱语,甚至耍酒疯,闹得场面尴尬。而能够自我克制的人,有时会在此时流露心底的感慨,或谈理想,或谈挫折。因此识人的伯乐,最应该在酒桌上考察人的品性。
 
临之以利而观其廉
 
观察对方面对利益的态度,可以看出他的节操。节操高洁之人,对不义之财绝不享用。《孟子》有云:“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义之财,数额再大,终究逃不过清空的一天。
 
相反,如果以自己清廉的节操辛苦获利,则利虽小,也是可以久享的。
 
期之以事而观其信
 
在拜托对方办事时,还可以由此观察对方是否能如约办到。
 
晁说之有名言:“不信不立,不诚不行。”一个人能否在社会立稳脚跟,就看他能否信守诺言。
 
如果一个人答应对方的事办不到,他会诚意向人道歉,有时甚至会推荐能办好事的人。虽然此时他失信了,但反而彰显出他的品质。
 
现代社会社交网络发达,每个人每天都要面对大量陌生人。因此,虽然诸葛亮的识人之法已经提出了一千多年,但对于现代社会依然意义巨大。
 
结交好的朋友,任用适当的人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大获裨益。
 
摘自:水木然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