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农村和城市中小学生成绩差距越来越大?这能说明什么问题吗?

发布时间:2017-07-16      来源: 全民职教    点击:

惠益农:
 
针对这个城乡学生成绩差距问题,我整理搜集了来自网络的几个不同的看法:
 
网友一:
 
因为环境不同,孩子的见识眼界不同,接触的资源也比较多。最怕的就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比穷人家的孩子还努力,这是拉大贫富差距的一方面。
 
城里的孩子也许有一些吊儿郎当坐吃山空的,可是也有一部分受到家庭的熏陶,他们心里都会不自觉的立下目标,以后自己至少不能比父母差,至少靠自己能维持现在的状态和条件。于是越来越多的富人家的孩子品学兼优,通过父母提供的条件越爬越高。
 
网友二: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之前网上讨论的“寒门再难出贵子”的问题。从家庭方面看,城里的孩子专心学习,不用再做其他事情,最多做一点家务活;而农村的孩子就不一样了,他们放学回家,有的父母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爷爷奶奶,他们肯定要干很多的家务活,喂猪、放羊等等,而这些事情在城里孩子那里一辈子都可能见不到的。
 
 
 
网友三:
 
环境决定一切吧,这个确实是。城里人基本上都受到过好的教育,父母亲文化素养比较高,农村就正好相反,几个父母亲有多少高的文化教育,就算是下一辈人能考上大学的都没几个。就拿我自己来说吧,78年的初中都没上完,现在我女儿上小学六年级,怎么能帮她辅导功课,只能平时抽空看看在网上买的一些课本详解来看看,要不然你看都看不懂。
 
网友四:
 
因为城里的教育水平、教学设备、师资力量、家庭教育和学习环境比郊区、县里、乡镇和农村强许多,城里家长的文化程度基本上比农村家长高,在教育孩子这方面就比农村家长强,优秀教师大部分都走了城里的学校,教育部门把先进的教学设备都给了城里的学校,学习环境也比农村好多了。
 
在以前农村也出了不少大学生,城市家庭出来的也很多考不上大学的,但是学习成绩好坏就怕看你自己学不学了,和你是不是城里孩子村里孩子都没有关系。
 
 
 
网友五:
 
农村,父母打工种田,养鸡猪牛,父母文化低,小孩玩泥巴掏鸟窝,农村只能算认字,谈不上教育,在学校以外接触不到生活的节奏,意识差,世界观里的世界小,稀里糊涂过日子,农村的孩子天真快乐,长大后没有任何竞争力,因为没有价值,没本事,没关系,请别再以农民工说事。
 
网友六:
 
农村孩子和城市的真的差距挺大的,不仅是基因方面最主要是意识方面差距非常大。拿我家来说吧,在很多农村孩子一天到晚玩泥巴,穿着开裆裤到处跑的时候我孩子五岁不到现在就单词量已经超过两千。每天背诵很多国外儿童英语原著。
 
还加上每天要背中国国学,现在老子,孟子,论语,大学等全部能背诵出来了。还有弹钢琴拉大提琴,还有珠心算。基础根本不同。这种也是没办法的,很多农村的经济也好意识也好都达不到。(内容摘自网络)
 
快意人sheng:
 
可以从人口流动这个角度来解释。
 
1、生源问题
 
几十年前城市农村人口没有流动,那时候真的是只有分工不同,没有学习能力的差距。但是现在农村优质的人口很大比例已经流向城市,他们的子女已经变成了城市人。留在农村的人从整体水平上来讲,已经不如以前。当然,只是说总体水平,个体差异永远都有。而且这里的水平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应试能力,不代表综合能力。其实会种地也是一种能力,但是我们现在谈的是学习能力。
 
2、教育质量
 
学生流动了,老师也在流动。发达地区的好学校,一般都是全国范围搜寻名师,县级重高优秀的老师流失多。老师的重要性可想而知。而且,城市的优质教育环境,反过来又把农村的优秀学生也同步吸引走了,能考上城里的重点高中,很多人应该就不会选择县中了。
 
3、家庭环境。
 
农村孩子可能资质也不差,但是家长的水平,学校的水平也制约了孩子的发展。当一个地方的孩子很多是留守儿童时,身心健康都很难保障,谈学习是不是差了很多呢?
 
就算孩子不是留守儿童,家长在孩子身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有多少,麻将赌博成风是不是农村比城市更烈?
 
农村家长从事体力劳动的是不是比例更多,体力劳动的直接表现就是工作时间长,轮班倒班加班,朝九晚六周末双休的有几人?你整天都在工作,你的孩子有时间管吗?
 
为何高考状元大很多是公务员的孩子?基因是一方面,还有原因也是他们有时间管孩子吧。
 
有钱有时间有意识的农村家长,又面临接受信息量小以及自身能力的问题,对待孩子的教育,方法单一、见识不足。就像评论里的一种论调“农村孩子只要有钱补课就不比城里孩子差”,反映的就是见识上浅薄。不要谈高尔夫、马术、批判思维、财商这些,就拿阅读来讲,农村父母在阅读上的重视几何?重视的人又多少会选书?会选书的多少会引导培养阅读兴趣?这些事情在城市,大部分是家长为主力,不能靠学校靠老师。
 
当先天可能已有短板,后天教养又没有跟上。差距的拉大就很合理了。
 
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办?还是要靠国家吧,发展农村经济,吸引优质人才,加大教育投入。
 
 
九斗学生心理:
 
有好几位亲戚在农村的小学教学,这种感慨不仅仅他们在对比农村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的差距时会感叹,在对比他们的孩子和城市孩子之间,他们同样会感慨:自己孩子早已经被城市孩子落在十万八千里之外。为什么会这样?
 
1.师资力量。农村中小学老师的待遇普遍不高,这种情况下很难留住人才,以江浙为例,在农村当老师一个月几千块钱的收入不如在当地工厂打工的收入更多,除了一些求稳定、求编制的人愿意当老师之外,其余很少有人愿意到一线去。
 
2.生源的问题。在这点上全中国的父母都是一样的,也许全世界的都一样,为了孩子更好的未来,有能力者都会迁移到城镇、城市,为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
 
3.父母的问题。很多农村儿童都属于留守儿童,即使不是留守儿童,很多孩子的父母对教育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考高分,上大学这样的认识上,而农村孩子的知识输入的宽度、广度、深度远远不及城市孩子的综合输入。
 
4.教育投入的问题。在城市很多孩子的父母有力量、资本、资源为孩子的个性发展提供财政、时间以及对应的各种支持,但是在农村很多父母还在为生计发愁或者为更好的物质生活而发愁,两种不一样的生活状态,导致对孩子教育的投入不一样。
 
在农村的中小学一般剩下的是这样的孩子:
 
A:父母没有能力迁移到城镇,不能给孩子提供更好的教育基础资源的孩子。
 
B:一群不懂教育的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看管的留守儿童。
 
C:一群父母根本不重视教育,甚至很多父母需要教育的孩子。
 
教育绝对不是学校或者孩子任课老师就能搞定全部的事情,而这群孩子在家庭教育这一环节已经输在了起跑线,又怎么进行比较呢?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