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严师更应谨言慎行

发布时间:2017-07-22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近日,西安一段小学老师教育学生的视频热传:一位女老师挨个斥责一排小学生,质问为何漏题,期间曾用手戳女孩头部。对此,有网友批评老师伤害学生自尊,也有人称并无不妥。校方回应称,已处理涉事老师,责成其道歉,获家长谅解。该视频再度引发了人们对师德的关注。(中国教育在线微博)
俗话说:“严师出高徒。”古语也有“教不严,师之惰”的说法。可是近年来,教师体罚学生事件层出不穷,从武校教练体罚学生致学生臀部受伤发炎,再到老师用铁尺扇学生,再到视频中的老师用手戳女孩头部,事件常曝光于媒体,教育部门三令五申,社会舆论纷纷声讨,但是体罚事件仍屡禁不止。
过去人们用感激眼光看的“严师”,坚信“黄金棍下出好人”。随着社会文明的发展,人的素质的提高,教育的方法不断的进步和提升,以严出名的老师越来越不受欢迎,被学生不待见,甚至看着绕道走。我们不禁思考,是严师难出高徒?抑或是高徒不需严师?诚然,严格要求学生要讲究艺术性,这是我们今天积极推行素质教育应当遵循的重要准则之一。这是新的时代精神赋予了严格要求学生全新的含义。我们向来所认同的“严师出高徒”如今也有了更深更广的诠释。严师更应谨言慎行。
在素质教育推进的过程中,越来越多的教师发现,现在的学生不比以前、不听话、管不住,甚至是“软硬不吃”。而学生对教师的严格要求也越来越反感,时常会顶撞教师,让教师难堪,颜面尽失。另一方面,家长因为“望子成龙”,放权给教师,只要自己的孩子能够有好分数,能够考上好大学,“光宗耀祖”,为家长争“面子”,就可以无原则地接受严厉的“管教”。教师由于有了家长给的“尚方宝剑”,片面追求物化了的“成绩”,把“严”作为管理学生的唯一方法,依旧奉行“打是亲,骂是爱,不管不教会变坏”的老皇历。走入对严师认识的误区。
笔者认为,“严师出高徒”里面的“严”是指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和对学术的“严肃对待”,并非指老师态度严厉与否。韩愈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在成年之前,需要经历漫长的学习过程,习得将来从事一门职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习得与人打交道、与人合作的技能,这样才能成长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老师是这个过程中的核心要素。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与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人格与德性上的熏陶。为了达到此目的,老师必须要有权威,就要通过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树立起“慈父”的形象,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使学生终身受益,从而真正做到“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获得学生的终生尊敬。
教育民主化是现代社会教育政策坚持和努力的方向。师生关系民主化,即不是传统教育的“教师中心”,也不是所谓进步教育的“儿童中心”,而是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结合起来,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2006年6月29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其中,第二十九条对禁止体罚学生进行了详细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再次体现,现代社会对师生平等的重视愈加明显,对学生的内心愈加呵护。这无一不在提示现代的教育工作者:要做一名严师,更应谨言慎行。
民主和谐的氛围是学生主动学习、自主学习、创造学习的摇篮,更是学生能力不断发展的催化剂。所以,教师在严格管理学生的同时,更要严格要求自己。做新时代的严师,就必须把“严”建立在对学生真心关爱的基础上,做到“严而有爱”“严而有度”,进而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建立。
作者:涤生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