辉 煌
14年前,在2003届学生毕业典礼上,郑道老师对台下学生宣布:
今年学校取得了建校以来空前优异的成绩,平均成绩在全县近30所初中排名前十,两名学生总成绩分别排名全县第四名、第九名。
从2003年到2015年的12年间,河南某县一所乡镇初中,学生总数从辉煌时的近1900人跌至160多人,班级总数从21个班缩至4个班,教师从近90名减至15人,中考平均成绩从排名全县前十名退至倒数第三名。
“这所初中自2015年已是半死不活,再这样下去,只能是死路一条。”
创 业
学校第一届学生,现已从西安交通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蒋涵回忆说,2000年9月,这所初中刚建校时,教学楼、办公楼、宿舍和围墙刚完工,学校其他地方都是半人高的荒草,课桌椅需要自带。
上晚自习时,教室内飞进爬出许多昆虫,鸣叫声不绝于耳。
整个初一,每周两节的体育课就是干拔草、平整校园等杂活。
“吃住条件也很差,刚开学时,食堂还没有建好,就是一些小推车在学校主干道旁卖饭,我们就在蹲在路旁吃饭。”
当时宿舍很挤,都是双层床,一张挨着一张,就像大通铺。宿舍旁也没有厕所,很多男生晚上小便就在宿舍门前空地解决。
当时学校的教风学风还较好,附近的绝大部分家长都愿意将孩子送到这里来。
郑道老师也很怀念建校之初的学校,他说:当时学校的管理者懂教育,狠抓教学质量,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的管理机制。
他自己就受益于此,自己所管班级平均成绩连续排名靠前,他从一个教师被逐渐提拔为年级主任。
掠 夺
2004年,这所学校转入滑坡路。
“最根本的原因的是,这所初中最宝贵的财富被夺走了。”
郑道说:乡镇初中最宝贵的资产是学校的优秀管理、教学人才,这是一所乡镇初中健康持续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4年,这所学校被“釜底抽薪”。
当时县里为支持两所民办公助初中发展,以支持民办教育发展的名义,相继从包括这所初中在内的全县20多个乡镇初中,抽调了300多名教学、管理骨干,分配到这两所民办公助的初中,一所初中分了200多名,另一所分了近百名。
“包括我在内,从我原来所在初中调走了近20名骨干教师,一下子把这所初中的教学、管理骨干抽空了,况且还是中青年骨干。”
2004年,这所初中原校长被调走,随后四任校长中的三任均是通过“闪电式提拔”上来的。
2015年仍在这所初中任教的教师秦廉说:
这三任校长在2003年时,都还是普通教师,随后却以火箭式的速度,被提拔为校长,其中就有校长与县、乡教育部门领导有亲属关系。
“乡镇初中发展的好坏与校长紧密相关,一个好乡镇初中背后一定有一个好校长,但一个管理经验不足的校长完全能将一个乡镇初中管得乱七八糟。”
由于接连三任校长升迁速度过快,管理经验不足,治校能力又不服众,学校管理、教学人员出现分裂,派系斗争愈演愈烈。
郑道说“很多教课很好的教师如果没站队或者没站好队,待遇、晋级就一直上不去。”
乡镇初中教师待遇比较低,乡镇生活环境也没有县城好,很多教师纷纷找门路调到县城学校去,一些留任教师在乡镇愈演愈烈的拜金主义影响下,一边教学一边做生意,教学甚至成了副业。
秦廉说:2005年,这所初中的学生宿舍发生火灾。
“2004年是个分水岭,此前,学校发展很好;此后,学校别说发展了,就连正常的教学、管理都难以维持,接连出现问题。”
“这所学校教学管理水平被县城学校甩得越来越远,学生流失越来越严重。”
成绩好的学生纷纷跑到了县城初中上学,而成绩较差的学生纷纷辍学打工。
“生源流失严重一部分原因是学校教学管理水平下滑严重,还有县城中学硬件设施好、教学水平高等原因,此外县城民办中学还通过各种方式下乡抢生源、挖名师。”
由于外出打工的越来越多,这所初中所在乡越来越多家长就把孩子送进县城寄宿学校;另外大部分家长通过打工挣到钱后,也有经济实力把孩子送进教学质量更高的县城中学。相比而言,乡镇初中的经济实力、管理能力跟不上,难以发展成为寄宿学校。
王强曾在这所初中任教,在2008年也想办法调到县城中学,他介绍说:
“乡镇初中一旦走上下坡路,就会进入恶性循环,招不来好教师,甚至连原有很多好教师也想办法走。这样一来,学生的流失就会更严重。”
衰 败
秦廉说:“生源质量确实一年不如一年。”
2015年时,该校160多名学生大部分都是成绩又差、家庭经济状况又差,这些学生考不进县城公立中学、私立中学,家庭又没有经济能力让他们到县城中学当高价生,留在这所初中是无奈选择。
“2015年,我们学校是七年级二个班,八年级一个班,九年级一个班,年级越高,学生越少,因为很多学生上着上着就不上了。”
很多学生自进入这所学校后,就放弃升学希望了,有的就等着混个初中文凭,有的则是找到合适的打工机会就退学。
最让秦廉心疼的是,很多国家为帮扶乡镇初中发展的钱跟物质都被浪费掉了。
该校第一批学生宿舍和餐厅分别是2000年、2004年投入使用的,而该校在2010年又新建了学生和餐厅,原来的学生宿舍和餐厅被拆掉。
“尤其是餐厅,2004年才建的,可供1000名师生就餐,使用不到6年就拆掉,况且新建的餐厅跟老餐厅差不多。在学生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新建宿舍和餐厅不是烧钱么?”
2015年时,该校教学楼、办公楼大部分被闲置,两栋教学楼共有18个教室,只有一栋教学楼的一部分在使用。
“上级部门发放的实验仪器、音体美课程器材、图书等设备也被浪费,大部分设备从发到学校后,就一直被锁在仓库,利用率极低。”
秦廉希望相关部门把钱花在刀刃上,应优先解决乡镇初中的管理、教学人员待遇问题,形成激励机制,引来、留住好校长、好教师,让校长、教师们能安心在乡镇初中工作,这要比投入巨资提升乡镇初中的硬件更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