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深大前校长:我们不会去申请211,我痛恨这个等级制

发布时间:2017-09-23      来源: 齐鲁晚报    点击:

摘要

“双一流”建设高校和学科名单公布后,网上各种声音都有。这很正常。最近高晓松在节目中“痛批”清华博士的时候说,大学是“国之重器”。对“重器”进行排名,如同兵器谱,不管哪个版本,都会有争议。但我们更关注的,还不是哪一所大学、哪一个学科有没有上榜,核心的问题是,从211、985到现在的“双一流”,相关政策和名单的出炉,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起了哪些正面的作用,又存在哪些弊端,如何更好地完善?或许这些才是值得深入讨论和思考的。本期推荐3年前深大原校长章必功的一篇访谈。值得品味。

深大前校长:我们不会去申请211,我痛恨这个等级制

作者:朱洪蕾 梁舒翔  

211和985是深圳大学前校长章必功不喜欢的数字,以此将高校分成三六九等一直惹他不满。曾有一家银行招聘时打出“只招985、211大学”的口号,深大学生向章必功诉苦,他当即表态撤出深大所有在该行开设的账户。

 

如此威武护犊的背后,是章必功一贯对高校等级制的拒斥。11月21日下午,章必功在办公室内接受齐鲁晚报记者专访时,谈到最近引起热议的985、211去留,素来在高校改革上敢于直言的他说:“这些数字的根源就在于,我们的高等教育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意识中,划圈子培养人的方式早已不合适。”

 

不过,要取消仍面临着强大的阻力,阻力就来自“实力不行又挤在这个圈子里的高校”。

取消211,有高校将失去天然保障

 

齐鲁晚报:您曾经在公开场合称,您反感985、211这些数字。

章必功:是的。有一次清华、北大的学生,到深大来开会,我去讲话,我说,我告诉你们一个我的脾气,我这个人就是不喜欢某些数字,其中就有985和211,他们听了以后哈哈大笑。

然后我补充了一句,你们不愧是985、211的,知道我的锋芒所向,是对着教育部。

实际上清华北大这些学校,他们并不在乎你把他说成什么,他有实力。什么学校会在乎,会怕取消985、211呢,是实力不行又挤在这个圈子里的,如果取消了,他们就会失去了很多天然保障,就要跟我们深大这样的学校同台竞争。

 

齐鲁晚报:您为什么这么坚决反对985、211?

章必功:这是典型的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物,喜欢重点培养什么人,喜欢划圈子培养什么人,工业部门是这样干的,但延伸到教育上就不合适。

什么是好学校,报考热、求职热、就业热,就是好学校嘛,我还需要985吗?再说了,985一搞,把一些学校搞坏了,还把副部级大学搞出来了,强化了官本位。废止985、211是人心所向。

 

齐鲁晚报:您觉得985、211都有什么弊端?

章必功:第一个弊端,就是把学校分了等级,即使不叫985、211,叫别的名字,也是一个意思。

一直以来,我们按照计划经济的思路办教育,划圈子培养人,但人的培养是不能划圈子的,你不能说600分以上的就一定会成为人才,500分到600分的就成不了人才。

再说了,国家有钱,要支持教育,学校要钱,你要通过项目评审来决定问题,而不是限定在某个划定的小圈子里,你不能说这个圈子的学校才有资格评审。

 

一般大学再努力也成不了全国重点

 

齐鲁晚报:深圳大学就没想过跻身211、985?

章必功:没有,过去也有人这样问我,我就不想,因为我痛恨这个等级制。

我们不会去申请211工程。教育部曾提出21世纪要重点建设100所大学,这100所大学怎么出来的呢?先把教育部的大学数清楚,剩下的名额怎么分呢?一个省一个,广东省得到一个名额,给了省属重点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根本轮不到深大,深大是市属的。

不过,汕头大学急了,因为汕头大学既不是中央办的,也不是广东办的,而是李嘉诚办的。找广东省没办法,只能去找北京要,北京说,行,那你算101所,就成了第101所。

后来还增加了不少大学,这样就不止100所,其中一些学校就是出于平衡的需要添进去的。可是社会上的人不懂这个,这样一来,那些没有进入211的学校就被老百姓从心里打入水平差的一类。

于是,985成了全国最好大学的代名词,211成了全国较好大学的代名词,剩下的就成了不好大学的代名词,社会上形成了这种观点。

 

齐鲁晚报:这会影响到深圳大学的口碑吗?

章必功:作为深大校长,我并不在乎教育部给多少钱,说老实话,部里给的钱,还不如深圳市给的多,但211工程确实造成了一个误解,过去很多人瞧不起深大,认为深圳大学不是211、985学校,又不是一本。为此,我在深圳是费了很多口舌解释的。

李鸿忠同志担任深圳市委书记时托人问我,给你20年时间,能不能把深大办成全国重点大学,我说,你给我200年我也办不到,他以为我讲俏皮话。

我说为什么呢,中央财政出钱办的大学,重点办好,叫国家重点大学,例如中山大学;省政府出钱办的大学,重点办好,是省重点,例如华南师范大学;市政府出钱办的,重点办好,是市重点,例如我们深圳大学,三个重点不能对转。他说,哦,那我知道了。

 

齐鲁晚报:这里存在先天因素?

章必功:是的,但是老百姓不懂,他以为全国重点是PK出来的。

想要成为国家重点,你的上级拨款机关就得是中央财政,像山东大学,如果是山东省政府出钱办学,永远进不了全国重点。我是有切身体会和感受的,必须破坏这种等级体制。

 

取消“一二本”,不需再创造条件

 

齐鲁晚报:深圳大学现在还是二本吗?

章必功:深圳大学在外省都是一本招生,在广东是二本招生,你说深大是一本还是二本?什么是一本二本,这线其实是人划的。

为什么深大在外省能够一本招生,是教育部给我们下了文件吗?不是,是市场经济,我们今年在山东招的条件是一本,如果山东说,不行,你是地方高校,应该招二本,那我扭头就走。为什么我敢这么说,因为我深圳地方好。

我在每个省都是一本,但北京上海老是固守这个观点,我就不去。你要是让我进一本,我就去招生,我是带着几十个深圳户口去的,在深圳好就业,这就是市场交换的结果。

我们很早就主张划一道分数线,二本分数线,凡是二本以上的学生,都有上大学的权利,择优录取,不要再把这些学生分几个等级。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保护学生的利益。学生心理不受伤害,不会变成一等学生、二等学生。

 

齐鲁晚报:您期望取消一本二本?

章必功:你看看国家这次公布的高考改革方案,我认为是到目前为止,我看到的最好的高考改革方案。其中有两条很核心,第一条,叫做创造条件逐步取消录取批次,就是逐步取消一本二本;第二条,就是把高中生的会考成绩纳入高考,这两个都是体制性的。

现在社会上关注多的是外语考多少,那是吃包子还是吃馒头的问题,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这两条,我唯一不满的是,取消录取批次根本不需要再创造条件,教育部下个文就行了。

 

齐鲁晚报:您嫌这个节奏还有些慢?

章必功:我告诉你,这是因为教育部面临阻力,阻力来自哪儿呢,就来自那些已经占有位置,但实力不行的学校。

好学校肯定不会反对吧,就像山东大学这样的,就不会反对,因为不在乎。

人物简介

章必功,1949年生,安徽铜陵人。1984年北京大学中文系古代文学研究生毕业,同年赴深圳大学任教。历任深圳大学中文系副主任、中国文化与传播系主任、深圳大学副校长兼师范学院院长、深圳大学校长。2012年卸任深圳大学校长职务。

本文转自齐鲁晚报  记者 朱洪蕾 实习生 梁舒翔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