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

发布时间:2017-10-07      来源: 《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7日第01    点击: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教育思想(六)

 

朱永新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先发展教育,首先必须优先发展教师工作。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对教师问题有非常丰富的论述,而且多次到学校看望教师,多次给教师写信,对自己的老师也有着尊敬爱戴的许多感人事迹,以实际行动充分体现出对教育的重视、对教师的敬重,以实际行动指出,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

 

教师的本质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大学师生代表的座谈中指出:“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2014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指出:“教师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职业之一,也是最伟大、最神圣的职业之一。”他希望教师肩负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使命和责任,努力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更大贡献。

 

2016年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到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慰问师生时强调,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希望广大教师认清肩负的使命和责任,教育和引导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教育和引导学生心中要有国家和民族、意识到肩负的责任,牢固树立为祖国服务、为人民服务的意识,立志成为党和人民需要的人才。

 

教师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对教师的工作性质做了重要定位:“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

 

教育不是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外一个脑袋,而是培养真正的人的事业。随着科技的发展,单纯传授知识越来越简单。但是,培养真正的人,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问题,呈现不同的难点,使得教师的工作具有显著的创造性、长期性和社会性特点。

 

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体现在,教师面对的每一名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既要了解学生的共性,掌握学生学习认知的科学规律,又要掌握其形形色色的个性,使每一名学生都得到充分发展。所以,一名好教师,需要像一名农民,埋首于三尺讲台,苦苦耕耘;需要像一名工人,既熟悉流水线上的每个环节,又能切实负责自己的教学;需要像一名哲学家,对人生的价值意义有着高屋建瓴的通盘思考;需要像一名设计师,能够把所有思考绘制为精确的蓝图;需要像一名工程师,能够把蓝图中描绘的一切美好,化作不断得到落实的细致行动;需要像一名发明家,面对行动中出现的各种新问题,随时随地以新的方法及时解决;需要像一名艺术家,敏锐地发现美好,热情地鼓舞和讴歌……总而言之,教育过程是一个千变万化的过程,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必须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学生身心特点不断改变。人生没有彩排,教师的育人过程也时时刻刻都是“现场直播”,有很多因素是难以预料的,教师应该善于运用教育原理、利用教育智慧来处理各种偶发事件。

 

教师工作的长期性,是由人的成长周期决定的。生命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人的成长,更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好教师应对学生的终身教育负责,要为学生设计一生的发展规划,对学生产生长期的、连续的影响。好教师带给学生的绝不仅仅是好分数,更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成长力量,是好品质、好习惯、好能力。

 

教师工作具有社会性,其根源在于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受家庭、学校、社区多方面影响的过程,三者不是相互孤立的教育“孤岛”,而是彼此联系、互相补充的“环岛”。就对学生的影响来说,三者没有轻重主从、高低贵贱之分。三者合作共育,才是教育最佳的状态。教师的舞台不仅在三尺讲台、一角课堂,还要争取各个学科、各个年级的教师通力合作,争取家庭与社会的配合,争取全社会的共同配合。

 

教师的工作特点,决定了教育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劳动,需要用整个身心竭尽全力地投入。教师不仅是在塑造学生的心灵,塑造人的生命,其实也是在塑造未来社会的形象,创造未来社会的品质。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有感触地说:“一个人遇到好老师是人生的幸运,一个学校拥有好老师是学校的光荣,一个民族源源不断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好老师则是民族的希望。”

 

树立“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好教师标准

怎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四条标准:要有理想信念、要有道德情操、要有扎实学识、要有仁爱之心。他在北京八一学校与教师座谈时,又提出了四个“引路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他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教师要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这些讲话,不仅明确提出了优秀教师的基本要求与条件,也为教师的培养和专业成长指明了方向。

 

2017年3月4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的政协委员时说,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他希望我国广大知识分子自觉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坚持国家至上、民族至上、人民至上,身体力行带动全社会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积极投身创新发展实践,不断攀登创新高峰。某种意义上,教师不仅是知识分子,而且是特殊的知识分子。习近平总书记的这番讲话,也适用于教师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理想信念,是源头活水,是好教师的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正确理想信念是教书育人、播种未来的指路明灯。通往未来的路,永远不可能一蹴而就,总需要人去探索。一名好老师,应该把“传道”之“道”,蕴含在“授业”“解惑”的过程之中,用正确的方法诠释科学的理念,以自身的理解去诠释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汲取世界文明,从而培养出真正的建设者,用行动助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017年5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政法大学考察时强调,法学专业教师要坚定理想信念,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做好理论研究和教学的同时,深入了解法律实际工作,促进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多用正能量鼓舞激励学生。

 

教师要树立哪些理想信念呢?2013年9月9日,正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国广大教师致慰问信,勉励全国广大教师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理念,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为发展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教育作出贡献。

 

道德情操,是境界修为,是好教师的成长阶梯。

 

良好的道德情操,会保证教师在处理好自己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的关系中,成为一个不断自我提升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

 

好教师的道德情操最终要体现到对所从事职业的忠诚和热爱上来。真正的教育不仅发生在课堂上,同时发生在师生交流的任何一个时刻。教师的道德情操,彰显出榜样的力量,体现出生命对生命的灌溉、精神对精神的濡染。

 

扎实学识,是行动利器,是好教师的实践工具。

 

习近平总书记说的扎实学识,包括了专业技能等教师从教需要的知识、能力与教育智慧。在信息社会,教师如果没有扎实的学识就会寸步难行。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很容易获取,教师垄断知识、受教育者必须被动接受知识的关系已经不复存在。在各种高科技手段的辅助下,学生掌握某些新知识、新技能的速度甚至比教师还快,这种文化反哺是教师必须面对的时代特征之一。所以,教师在拥有扎实学识的同时,更应该拥有复活知识的能力,在对学生们“授之以鱼”的过程中实现“授之以渔”的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思想的多元化、生活的多面性,导致教师在教育中所遭遇、所面对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这就要求教师具有教育智慧。如果仅仅掌握了知识,而不是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不能掌握相应的处理方法、技巧,很可能会出现教师越卖力、教得越吃力的状况。在极端情况下,甚至会造成师生之间的矛盾,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伤害。

 

因此,好教师应该善于不断学习,学会站在大师的肩膀上进行专业阅读,站在团队的肩膀上进行专业交往,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专业反思。要乐于阅读学习他人的成功经验,乐于分享自我的成长收获,在践行中不断总结提升,把一线经验完善丰富为教育智慧,在自己的工作领域逐渐成长为专家。

 

仁爱之心,是幸福之本,是好教师的成就之根。

 

仁者爱人。因爱人,而互爱,教育从而拥有了生命的温度。

 

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其不能成为经济上的大富翁,拥有丰厚的物质财富,但可以因为自己的成长而直接使学生们有更好的发展,而收获精神上的富足和愉悦。“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桃李满天下”的幸福感,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满足。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说:“老师在学生心目中具有重要位置,老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就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好老师一定要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理解学生的情感,包容学生的缺点和不足,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长处和闪光点,让所有学生都成长为有用之才。”

 

总之,一颗仁爱之心会保证教师良好的生命状态,会确保其专业技能的正常发挥。一个厌恶教育的人,肯定不可能成为好教师。一个能够从工作中发现幸福的教师,肯定会更乐于投身教育之中。天长日久,这种幸福感不仅会成为一种前进的动力,激发教师创造更多幸福,也会成为教师理想信念的重要源泉。

 

教师职业是一项寓神圣于平凡的工作。只要拥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和仁爱之心,就能更好地激活自身的潜力,出现把不利化为有利的可能。这样的教师,这样的努力,这样的生命,又怎能不奏出一支生命和教育的宏大交响乐呢?

 

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公平高度关注。他在考察北京市八一学校时指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不断促进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要加强对基础教育的支持力度,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特别是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保障贫困地区办学经费,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要推进教育精准脱贫,重点帮助贫困人口子女接受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让每一个孩子都对自己有信心、对未来有希望。

 

解决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问题,发展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的基础教育,关键还是教师问题。为了缔造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或是写信,或是探望,或是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和落实相关政策。

 

2014年,一群西部支教毕业生代表收到了习近平总书记一封热情洋溢的回信。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说:“我在西部地区生活过,深知那里的孩子渴求知识,那里的发展需要人才。多年来,一批批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像你们一样在西部地区辛勤耕耘、默默奉献,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作出了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在信中勉励全国青年学生以他们为榜样,“到基层和人民中去建功立业,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2015年8月,“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参训教师给习近平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一年的学习与工作情况。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回信中强调:“希望你们牢记使命、不忘初衷,扎根西部、服务学生,努力做教育改革的奋进者、教育扶贫的先行者、学生成长的引导者,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为祖国下一代健康成长继续作出自己的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勉励教师们扎根西部,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发展作出贡献,也非常关注他们的工作与生活条件的改善。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这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乡村教师支持计划(2015—2020年)》。计划明确提出,要把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多措并举、定向施策、精准发力,通过全面提高乡村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水平、拓展乡村教师补充渠道、提高乡村教师生活待遇、统一城乡教职工编制标准、职称(职务)评聘向乡村学校倾斜、推动城镇优秀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全面提升乡村教师能力素质、建立乡村教师荣誉制度等举措,努力造就一支素质优良、甘于奉献、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

 

目前,乡村教师支持计划正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之中。一支专业素质优良、甘于自我奉献、乐于扎根乡村的教师队伍,必然是一支拥有专业实力和教育情怀的优秀教师队伍,是一支在教育的较量中能够赢得未来的教师队伍。期待这一目标能够早日实现。

 

推动全社会用实际行动体现“尊师敬教”

基于对教育重要性的深刻认识,对教师的深厚感情,习近平总书记在每年的教师节都亲自走访学校、慰问老师,用行动倡导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敬教”的良好风尚,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舒心从教、静心从教。

 

2013年第29个教师节,远在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的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写信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问候。他在信中希望“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庆祝第3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大会,向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问候。

 

2014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到北京师范大学看望师生,提出“四有好老师”标准。

 

2015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培计划(2014)”北京师范大学贵州研修班全体教师回信提出殷切希望,并向全国广大教师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祝福。同时,习近平总书记收到浙江大学张泽等49名教师的来信,他及时通过浙江省委转达了对浙大教师的节日祝贺,并回复来信。

 

2016年9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自己的母校北京市八一学校看望师生,在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指出广大教师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习近平总书记不仅强调尊师敬教的重要性,也身体力行成为尊师敬教的表率。他曾说过:“教过我的老师很多,至今我都能记得他们的样子,他们教给我知识、教给我做人的道理,让我受益无穷。”习近平总书记专门看望了自己当年的老师。他与陈仲韩、陈秋影等几位老师一一握手,愉快回忆往事,还聊起其他老师、同学的近况。他说,当年老师对我们要求十分严厉,现在回想起来,终生受益。一位教师对总书记说:“您给人民带来了幸福。”习近平总书记答道:“是老师培养了我们。”在与师生代表座谈时,八一学校校长沈军发言说,欢迎首长回到母校。习近平总书记说:“到这儿就没有首长了,都是学生。”

 

习近平总书记与自己的语文老师陈秋影的长期交往,早已在教育界乃至社会上传为佳话。习近平总书记以自己的行动,体现出“尊师敬教”的风范。“敬教”体现出对教育本身的敬重,对教育价值意义的高度认可。教育是关乎人类未来的神圣事业,教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和教育的未来。因此,对教育怀有一份敬畏之心,才会更加对教师深怀一份尊重之情。

 

好老师是民族的希望,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教育、对教师的寄语,也应该成为教师们自省的标准与自觉的行动,因为好老师作为民族的希望,不仅孕育着希望,也在实现着希望。

 

 

 


 

作者 | 朱永新,系苏州大学教授,全国政协常委、副秘书长,民进中央副主席

来源 | 《中国教育报》2017年9月7日第01版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