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8岁男童上太多补习班猝死,临终前就说了句“我太累了,想睡觉”

发布时间:2017-10-28      来源: 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    点击:

 
作者:妥妈
来源:积木育儿(ID: jingguanyuer)
 
 
01
 
 
刚刚过去的周末,一个重症昏迷的8岁男孩被家人送到抢救室。
 
医生检查发现,孩子多脏器衰竭。医生和护士努力抢救的过程中,孩子清醒过几分钟。
那短短的几分钟里,孩子就说了一句话:我太累了,想睡觉。
之后就陷入昏迷,再没有醒过来。
医生表示,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没有求生的意志,也就是说,孩子活得太累,这种情况属于劳累过度造成的猝死。
你能想象吗?劳累致死这样的事情,竟然发生在这么小的孩子身上!
他到底经历过什么?
他的妈妈追悔不已。
原来要强的妈妈不甘心一辈子过得平淡,省吃俭用给孩子报了很多课外班,每日把孩子的时间排得满满的,严格督促孩子学习。
从幼儿园起,孩子周六日没休息过一天,被妈妈拖着去各种补习班。
想一想,背后发凉。
最该守护自己的那个人,何时成为了迫害自己至深的那个人?
我忽然想起前些天,朋友圈里几乎刷屏的陪娃写作业的很多文章。
做父母的辛苦、操劳、恨铁不成钢的无奈跟愤怒,都悉数道尽。
依次看下来,满屏都是辛酸泪。
然而,孩子们也并不好过啊!
最近,儿子班上刚开了家长会。开完会,班级群里的这两张小字条火了。
 
字条是孩子留给去开会的爸爸妈妈的。
二年级的小朋友,识字量还很有限,但是不妨碍他们用歪歪扭扭的字迹表达内心的小忐忑。
看过后,既觉得可乐,又有点儿心疼这熊孩子。
一个妈妈在班级群里说,家长会前,她家熊孩子神秘兮兮地跑到她面前,要求谈一谈。
原来是要解释刚刚结束的那次测验考试,是哪里哪里粗心,最后导致发挥失常的。
这个解释行为在说什么?
他是在争取权威者的关注。
或者说,他是在变相地讨好妈妈。
而讨好,则透露出孩子不被接纳的恐惧。
有人说,这种时候,只有这些学渣才会不好过。
事实却未必。
就在上个月,杭州接连两个学习优秀的女学生跳楼。这两个女孩同在一所学校读初三。
她们的老师非常意外地说:
两个孩子都是好孩子,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会自杀。
看起来,无论学习优秀的“好”孩子,还是学习一塌糊涂的“坏”孩子,他们都过得艰难。
唯一的区别也许是,坏孩子他不好过的时候还懂得留字条,好孩子不好过的时候,多的话一句也不留下。
 
 
 
02
 
 
看那两个“熊孩子”的小字条,忽然发现他们那歪歪扭扭的字迹里,反倒透出些有趣、可爱。
他们的表现可能是糟糕的,叛逆、贪玩、惹是生非,学习成绩总也无法让父母满意。
然而,他们的“不乖”,他们的“坏”,看起来那么让人心里安稳。
没有一点问题的孩子多少显得不够真实。
你不知道他们的内心究竟在承受着什么,需要什么。
一如那个猝死的男孩,但凡他之前能够再捣蛋些,懂得抗拒一些,甚至再坏一些,那他最后也不至于付出整个生命的代价。
比较起来,有问题的孩子,问题恰恰是他们富有生命活力的明证。
我不是要刻意维护熊孩子。
只是,单纯地强调好、乖,听话,爱学习,优秀……等等,其实是对人性的压抑。
压抑到最后,反噬的力量就会变得不可控。
而那些熊孩子之所以能够那么旺盛地活着,往往是因为他们身上的那些“坏”,比如游戏,比如逆反,比如打架,等等....
实质上是排解压力的渠道,是自我救赎的方式,是生命的活力迸射出的小火苗。
 
 
 
03
 
 
也许我们最该做的,就是放下“好”“坏”的评判,为孩子做下面这些事:
给孩子做决定的自由。
包括要给孩子多一些为自己做决定的权力,当然还包括要给孩子他自己的时间,哪怕他只是发呆,睡懒觉,玩游戏。
这个时间里,要让孩子自己说了算。
一个被父母填得满满的孩子,要么他们乖乖地照父母说的做,完全地出让掉自己的领地,压抑掉自己的所有需要;
要么就变得依赖,懒散,给足够的机会让父母去操心。无论哪一种结果都不是父母真正想要的。
须知,一个懂得管理自己的孩子,一定首先是个拥有自由的孩子。
孩子唯有先获得自由,才有学会自觉的机会,也才真正有力量去掌控自己的人生。
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多样化的成长通道。
比如,孩子体能好,可以充分地给孩子提供运动的机会,而不必强调孩子必须要在家里好好看书。
比如孩子唱歌好、跳舞好,武术耍得好,甚至游戏玩儿得好,这些都该成为孩子一个值得骄傲的资本,和他值得自信的东西。
这样,当孩子在学习上遇到困境,或者某些原因成绩下滑,他们总不至于整个的自信和自尊,完全崩溃掉。
接纳孩子的平凡和失败。
我们中的大部分人,注定此生是平凡的,也注定会遭遇这样那样的不如意,以及失败。
我们的孩子当然也有平凡和失败的权利。这是父母们最需要面对的一个事实。
父母当然可以向孩子提出自己的要求和期待,但是当孩子失败的时候,请不要劈头盖脸一顿批,或者一下子焦虑了。
比如,面对一个考砸了的孩子,你可以温柔而坚定地说:“比上次考得至少有进步呢。相信你下次一定会比这一次考得更好。”
如此的温暖,就像是给孩子吃了一颗定心丸。它会让孩子知道,失败的时候父母的爱也是在的。
顺境、逆境都不是要命的事。
将来孩子遇到挫败,就不至于走入狭窄的绝境。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