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人民日报:争进家委会是把特权思想引入了学校

发布时间:2017-11-12      来源: 人民日报    点击:

【文章来源】

人民日报

 

 

 

事事争先,不让一秒,这是“家长病”,不利于孩子成长

  诸位家长或晒实力或比家底,竞选家长委员会的事,本报昨日已有评论,笔者想从另一个角度再说说。

  家长们的这姿态,说实话,不好看。有人评价说,也不知道这些“实力”是真是假,怎么让人想起相声里戴塑料金项链的暴发户呢?甭管真假,急赤白脸地炫耀自己,都不中看。

  是个人修养低吗?我看未必。有人分析,这是为了孩子,拼了。入个家长委员会虽不算什么,可是,总多了些跟老师交流、为班级贡献的机会,那自己孩子,老师还不得高看一眼?就为了这一眼“高看”,高学历、高收入、高智商的家长们就变了斗鸡。

  家委会的设立初衷,是加强联系沟通、增进家校互动、促进学生成长。可如今家委会的功能却有些走样,成了家长争取自己孩子能获得老师更多关注的途径。因此,争进家委会的段子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看看!为孩子就得这样竭尽全力、步步紧跟!自己奋斗半生算是中产了,生怕孩子掉下去。假如在一个环节上没有比过别人,坏了!想象无限放大,心头堆上小山;更多人是抱怨:都拼成这样了,让我们一般上班族怎么跟?我们孩子怎么办?开始恐慌、焦虑。这些攀比和焦虑,彼此刺激,相互叠加,事事争先,不让一秒,一沾孩子的事就紧张兮兮,成了一种“家长病”。

  大可不必如此。人的成长是个漫长的过程,好比马拉松,一口气儿不松往前冲,跑不了几步就得垮。越是走远路越需要节奏,张弛有度才科学。每个环节都坚持完美主义、做到局部最优,恰恰违反成长规律,背离整体最优。阿尔法狗为什么下不过阿尔法元,百盘无一胜?因为前者所学习的下法都是在局部最优上打转转。不用过多类比:上个小学,你都累得半死、拼个昏天黑地,初中、高中咋办?熬得下来吗?焦虑是会代际传播的。家长的紧张传递到孩子身上,那稚嫩的肩膀扛得住吗?我见过一些孩子,做不完的作业、上不完的“兴趣班”,小脸木呆呆的,这不是拔苗助长吗?

  总之,争进家委会以至于大晒家底,实在是把劲儿用错了地方,是把社会上的特权思想引入了学校,理应抵制,不是吗?(原韬雄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