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这个世界, 欠所有内向的人一句道歉

发布时间:2018-01-05      来源: 简书    点击:

 
 
 
节前,公司的实习生大昭借下午茶时间来找我嘚吧嘚。他说假期要回老家,可是自己不想回去。
 
我问他为咩的时候发现他的表情凝结成了便秘状:“我只想在家看书,听歌,想事情,不想出去,可我妈看着就会叨唠我。”
 
然后他又开始了吐槽模式,说从小他妈就觉得他性格太内向,觉得他有问题,希望他多出去和别人一起。
 
“可是,我就是安心做自己想做的事啊,这种安安静静的生活要是能加个期限,我特么希望是一万年。”
 
独处,看书,听歌,思考人生…大昭最想做的那些事,应该就是所有内向的人最向往的日常吧。
 
 
 
不得不承认,我们正身处一个以外向型人格为导向的价值系统中。在这个「 快 」就等同于「 成功 」的社会,自带加速齿轮的外向者成为了牛牪犇的存在。
 
所以,大多数人总是很容易的就居高临下的,对内向给出各种定义或指责:
 
“你的性格比较内向,销售不适合你。”
 
“你太内向了,将来怎么在职场混啊!”
 
“就你这么内向,女朋友不吹才怪呢!”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内向就好像成为了一种性格缺陷,内向的人就好像成为了一个弱势群体。
 
 
 
于是,内向的人因为周遭人的「 关心 」开始自我质疑,又因为不断的自我质疑而产生孤僻,自卑和悲观。
 
内向的人开始困惑:我这样是不是不好?我是不是有问题?我是不是该改变自己?然后,发现改变的过程很痛苦,他们变得焦虑。
 
性格内向本身并不存在任何问题,认为性格内向有问题才带来了更大的问题。
 
内向的人,需要被这个世界公平以待。
 
麻烦前面的同学让一让,个儿矮的我表示要为内向者发声啊:
 
 内向性格与外向人格的学说起源 
 
20世纪初期的某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和阿德勒在讨论病人的同一病例时,两人因各自注重了不同的信息而发生了互撕。
 
外向的小弗认为心理发展的目标是在外部世界中发现满意的事物。内向的小阿则认为心理学研究的重点是应指向个体内部的思想和情感。
 
互撕过后,他们就分道扬镳各立门户了。
 
荣格同学曾全程参与他们的争论,在他俩的基础上客观的《心理类型学》中在建立了内向与外向概念,并指明人格特质没有好坏之分。
 
霸特,后来小弗在写自恋文章的时候,开始把内向阐释成消极的概念,并使这一概念由健康转变为不健康,从而形成了一个错误的观念,并一直保持到今天。
 
 
 
 内向与外向的区别到底是什么 
 
在我开始叨叨前,请先看以下几个自我描述:
 
- 休息时,喜欢独自一人或和少数亲密朋友待在一起。
 
- 在外出活动后,需要休息。
 
- 在说话或做事前倾向先想一想。
 
- 不喜欢太刺激的环境。
 
- 经常注意到许多人不能注意的细节。
 
如果你全部命中,那么恭喜你有幸加入到内向者阵营。
 
我们总以为身边那些能言善辩,热情爽朗的人性格外向,事实上他们却极有可能是内向的人。
 
荣格的心理类型学指出:判断一个人内向或外向的标准并不是他的外在行为呈现,而是这两种特质的心理能量指向的方向不同。
 
性格外向的人的精力来源于外部世界。当他们感到精力不够时,需要从各种社交活动,结实形形色色的人,不同的环境和事物中获得能量。
 
性格内向的人的精力来自于他们内在世界。当他们感觉自己的电量快要耗尽时,需要回归到自己内心的思想、情绪和观念中充电续航。
 
这才是内向与外向的区别,这种特征传载于我们的基因,它与生俱来,不容改变。当然,也无需改变。
 
内向者的“生存包”
 
 对于内向者常见的六种偏见 
 
1.内向=害羞=自闭
 
内向的人是具有很强的社交技能的,霸特,在聚会上的闲谈会耗尽他们的精力,所以内向的人不是不具备社交能力,而是自主的选择了不参与社交活动,因为他们在独处中会获得更大的愉悦感。
 
害羞是一种社会焦虑,这不是精力的问题,而是对社会情景缺少信心。并不是只有内向的人才会害羞,只要是过分在意别人怎样看待自己的人都会害羞。
 
至于自闭,不多说了,它是一种因为智力的先天缺陷。
 
2.内向的人不善言辞
 
内向的人并不是喜欢沉闷,而是不喜欢把精力过多地耗费在肤浅的社交上。
 
周国平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因为在社交场合,不是别人觉得我乏味,就是我觉得别人乏味。我害怕说平庸的话,这种心理使我缄口不言。”
 
内向的人更看重说话的质量而非数量,他们大多时候的“不爱说话”,不过是不喜欢讲没质量的废话。
 
3.内向的人不喜欢与外界接触
 
内向的人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乐于结识新的人,接触新鲜事物。他们之所以在这方面做的比较少,是因为他们不需要。
 
外向的人精力来自于外部,所以他们需要社交依存,而内向的人内心世界足够丰盈,根本不需要在外界的刺激下激发能量。
 
 
 
4.内向的人冷漠
 
虽然内向的人言行举止不是那么夸张,但并不代表他们内心没有丰富的情感。
 
内向的人总是控制自己言行的表露,正是因为他们有极强的同理心,不愿干扰别人。其他不讲话的时候,他们通常都是在很认真的倾听,并思考人们正在谈论的事情。
 
5.内向的人不容易有朋友
 
内向的人对「 朋友 」的定义是与外向的人不同的。
 
对于外向者来说,即便初次见面的人只要互相聊上几句,感觉不错,就可以被划归为朋友了。
 
对于内向者而言,只有经过长时间的相处和沉淀后的人才能成为朋友。同时,他们也会对自己的朋友格外珍惜,倾情以待。
 
一句话:外向的人注重广度,内向的人更注重深度。
 
6.内向的人不快乐
 
因为内向的人总是以安静的姿势存在,所以容易被理解为不快乐。
 
事实上,他们只是喜欢享受另一种形式的快乐。比如,在晴天翻着书本,写下自己的感悟。在雨天端起咖啡,思考人生的意义。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白岩松说,别走太快,等一等你的灵魂。我想,所有的内向者在这方面都是楷模,因为他们始终都是在与自己的灵魂结伴相行的。
 
以上。
 
 
 
突然发现,内向岂止没有问题,简直就是一种逼格啊!
 
至于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不过是人的共性,和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没有半毛钱关系。
 
林肯的性格内向,但他是美国第十六届总统。
 
爱迪生性格内向,但他的发明改变了世界。
 
乔丹性格内向,但他是万众瞩目的飞人。
 
星爷的性格内向,但他却有极强的表演欲与幽默感。
 
比尔·盖茨内向,但是他…很有钱。
 
这个世界是多样的,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内向者只是区别于外向者的另一种存在,仅此而已。
 
所以,内向的你何必迎合社会的偏见,强迫自己从心爱的书里走出来,强迫自己对那些莫名其妙的人强颜欢笑,强迫自己要成为另外一个人呢?生命的意义就是“成为你自己”啊!
 
你的内向,自带光芒!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