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迁 张和平 张卫东
齐心和习仲勋合影
欢呼,歌唱,雀跃。在华彩纷呈的大地上,在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幸福的大道上,我们领受着和平的阳光……
我们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盛世繁荣华诞,触摸横空旷古的伟大成就,翻读时下的碧水蓝天、风清气正、让老百姓幸福就是党的事业。回遡党走过的土地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解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的欲火重生,艰苦奋斗,先辈们深厚的爱国情,报国志,铸丹心,为人民,战胜无数艰难险阻,抛头颅、洒热血、令我们太多太多的情怀感慨、太多太多的心灵震憾、太多太多的大爱敬仰。每一位革命先烈和先辈的生命之花那么光辉绚丽,那么引人入胜,那么肃然起敬。吕梁山根据地的战地烟云虽然散去许久许久,但革命家、红色战士齐心在那里为民族独立,为民族解放,关心群众疾苦,关爱孩子成长,日夜分简注释着来来往往的叠叠文件,走村窜巷发动群众、动员群众、组织群众一切为党的事业,一切为了前线而努力工作的故事被深深镌刻在巍巍吕梁山,融合在奔流不息的黄河里,深深烙印在吕梁大地上……
少女志四方 丹心为家邦
翻读红色革命家齐心同志的简历我们可知:
齐心,1923年11月11日生,河北省高阳县人,先后就读于山西太原一师附小、河北高阳县女子高小、北平女子一中、太原省立平民中学。1939年8月14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3月18日,时年15岁在山西屯留县抗大一分校参加革命。抗大毕业后,任长治干校妇干队指导员,队长兼教员。
1940年1月,调回抗大一分校留守处,后在抗大总校任总务处,卫生处文书。
1941年1月,去延安中央党校学习,同时在中央党校陇东征粮工作总团参加征用军粮工作。
1942年4月回延安大学中学部学习。任班学生会主席,党支部书记。
1943年4月调绥德师范学校。任班党支部书记。
1944年4月任绥德县沙滩坪区第一乡政府文书。一年后调延安,中央党校六部学习。
1946年9月先后任绥德县义合区区委副书记,延安北关区区委副书记。
1947年5月战事窘迫随中央后委、中共中央北方局转移至吕梁临县南圪垛村。
1949年至1952年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政策研究室工作。
一部红色革命者的战斗足迹画卷展现在眼帘,令人心潮久久难平,心灵震撼波涌。掩卷长思,一九三九的岁月正谓:战云密布,日寇铁蹄已踏遍华北,烧杀掠抢,无恶不作,罄竹难书,民族危亡,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危难当头,一个15岁的少女毅然决然参加革命。奔向杀敌的战火硝烟。她深知,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明知前方是龙潭虎穴,明知前方是生死未卜的考验,但她义无反顾奔赴抗日的烽火之中,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崇高革命精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家国情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高尚情操?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格魅力?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人道主义风范?这是一回什么样的伟大壮举?爱因斯坦说“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加难能可贵"!怎样的伟岸壮美?难不是为解放劳苦大众而生?纤纤身躯奔波在抗日的最前线。为民族生存而英勇战斗,为民众解放而奔忙在千里山河线上。
有道是:
国危显忠良,
胸怀志高远;
铁肩担道义,
正气惊四方。
长治——太原——屯留——长治——黎城——延安——绥德——延安——吕梁——延安。酷暑中征粮款,风雨里搞土改,夜晚做动员,间瞬勤学习,残酷环境百练成长,跟着共产党,革命意志如坚钢,帼国奋勇向前方!
倾心为国忙 无言花自香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齐心旧居
吕梁,峁壑纵横,沟渠难平。山连着山,水连着水。黄河以宽广的胸怀,从容不迫从这里轻轻走过。这片土地,历史久远,人文厚重,勤劳勇敢的人民为祖国开疆拓土做出了重大牺牲与贡献。这里曾是许多优秀中华儿女战斗、学习、工作、生活过的地方。每一个村庄,每一孔窑洞都在倾诉当年的烽火岁月,每一条道路,每一颗树木见证着这里红色革命的激情时代。是红色基因萌发萌生成长的地方,这里红色革命遗迹遍及城乡,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刘志丹、叶剑英、李克农、谢觉哉、彭德怀、贺龙、关向应、习仲勋、王震、续范亭、李鼎铭、林伯渠、赵寿山、马明方、马文瑞、张邦英、张经武、曹力如、王维舟等领袖在这窑洞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留下许多智慧的光芒。
习仲勋与齐心与1947年5月因备战随中共中央北方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工作人员转移到临县南圪垛村。在这里革命家红色战士齐心同志,认真工作,对工作满腔热忱,对同志和谒可亲,对业务精业求精,埋头苦干,生活俭扑无华。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高尚的品质,对工作竞竞业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开阔的胸襟,严谨的生活态度。留在了红色岁月奔流里,激荡向前的黄河波涛里。
齐心伟大的慈爱在这里延伸,延伸。毛泽东思想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政治在这里生根……
她和一户张姓老百姓同住一个院子,亲如一家人,常常帮妇女们扫院子,拉风箱,扫灰尘,纺毛线,织布衣,洗衣衫……
她常常用石板当黑板,土块当粉笔,让当地孩子启智明理,每天用有限的时间教学他们写字、画画,学文化。为他们后来的成人成才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不少的作用。
齐心是一位知识的女性。她关爱学习,热爱学习,学习是一生的追求。毛泽东说,“学习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她在学习上,是干中学,学中干。学习中开启了工作的视野,开启了工作的热情。她总是和材料、资料、文稿、文电、文字相见而相依为命,她经手的文字和文稿已数不清多少件,但她总是学而不厌,劳而不倦。为党的事业而勤奋工作着。
有段往事值得记忆,她在南圪垛工作期间,那时文化活动,珍贵如金,难得一眼文化风景。如果有文化娱乐活动她总是带上南圪垛村的孩子们去高家坪(林伯渠住地)观看演出《白毛女》戏剧,观看无声电影和其它文化演出,以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品位,开启孩子们的蒙味心智,拓宽孩子的视野,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每每参加文化活动,她怕孩子们饿着,总是给孩子们带去零食,以防孩子们饿着。这种无私的爱,成就了多少心灵的伟岸?催生出多少大爱撑天的男儿英雄汉?又绽开多少崇高品格的红色基因的华彩?
齐心热爱学习,勤奋好学。不但自己学习,还帮助同院住的刘秋兰女士学习。刘秋兰女士回忆如是说:“齐心教她识字,学文化”当起了她的义务教员。引导她走上革命的道路。可以相见红色革命家齐心,是一位懿德垂范,大爱无疆的伟大而正义昌明的红色战士!牢记自己是一个先锋战士,无论走到那里,那里就有工作,那里就带来厚德载物的福祉,那里就会文明一片。她时刻不忘为解脱人民的困苦而战斗。正谓:丹心一颗为国忙,敢叫山河化芬芳。
位高忧民心 大爱济苍生
临县林家坪镇南圪垛村齐心旧居
1949年至1952年底,红色革命家、红色毛泽东思想战士齐心在中共中央西北局政策研究室农村组为党而辛劳工作。她牢记《为人民服》的宗旨,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共党员,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主义战士,牢记黄土地上千千万万千人民群众还在贫困中生存,她踏遍了西北五省的山山水水进行土地改革。了解民情民意从头越,收拾旧山河!
因连年的战争烟云,山河破碎,土地荒漠,村庄残垣断壁,满眼疮痍。齐心目对这样的旧山河,民生含辛,心里着急,时时刻刻惦念着广大群众的冷暖,时时刻刻关爱着乡村的兴衰。没明没夜下基层,搞调查、细研究、出方案、亲访谈、写文章、出政策,为恢复中央西北局农业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展显了位高而忧国忧民的赤子情怀。
1953年初,齐心在北京马列主义学院二部进行系统的学习马列主义原理,由此,马列主义哲学思想得道更高升华。
1955年夏,任行政学院政治讲师。讲党性,讲原则,讲红色革命,讲延安精神,讲社会进步,讲公平正义,讲戒骄戒躁,讲做人根夲,讲大公无私,从此东方红讲壇上有一位划时代的女性讲述昨天、今天、明天的大学问。
1966年1月,齐心调中央党校任助理研究员、讲师。中央党校是什么地方?是培育培训高级干部提升世界观的地方,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党的理论策源地,是引领党的文化方向的重要杼杻,是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人品观,启智心灵的阳光之地。有位哲人萨迪说“有学问的人是一块真金,在任何地方都会受人尊敬。齐心有如此高的学问,正如大加图所言“学问是苦根上长出来的甜果。”是啊,“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泰戈尔说“知识是珍贵宝石的结晶,文化是宝石放出的光辉。”
齐心是中央党校的讲师。是高级干部灵魂的净化者,是历经千难万险生活的历练,是智慧和红色思想锻造的学问大家,是国计民生不可忽缺的宝贵精神财富,她的知识和智慧为民生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因“刘志丹小说事件”有人从中作梗蒙冤而接受审查。但红色革命家齐心表现出坚毅宽广的胸怀,大爱无疆的品格,高风亮节的风范。一切为了民族的振兴,一切为了祖国的繁荣昌盛。一切为了人民的美满幸福,一切为社会主义胜利前进,一切为了人民的江山,江山人民的福祉长久,任凭风吹浪打,坦荡自然,泰山伟岸,大爱无疆。有道是:美德润民心,大爱济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