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邓祥瑞:看守所该归谁管,权力不可任性

发布时间:2017-09-05      来源: 微信公众号醒龙法律人    点击:

 

邓祥瑞律师、教授

 

文 邓祥瑞

来源 微信公众号醒龙法律人

 

(一)

 

2017 年 6 月中旬,公安部在其官网上发布公告,就其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看守所法(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同时公布了所拟就的草案文本。

 

公安部此举在法律圈内引起了热议,其中意见最多的,是反对《看守所法(草案)》中继续由公安部主管全国看守所的规定,而主张看守所转隶国务院司法行政主管机关。其实,关于看守所归属问题的争议由来已久,历年来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以及学界翘楚多有呼吁,要求改变现有管理体制。按照著名刑事诉讼法专家樊崇义教授的说法,这是看守所立法的一个“牛鼻子”问题,至为重要。正因如此,湖南省律师协会在 2017 年 7 月中旬向公安部提交的《看守所法(草案)》修改意见中提出,鉴于看守所归属问题尚未形成共识,看守所立法条件尚不具备,建议暂缓推进。

 

(二)

 

关于看守所是否应当转隶司法行政机关,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刑事诉讼法学界和律师群体已多有建言,可谓“前人之述备焉”,不乏真知灼见。

 

在依法治国的宏大叙事和时代背景下,“侦羁分离”是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权利与诉讼权利, 完善社会主义刑事法治的必然要求;强化刑事司法制度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和庭审实质化,意味着必须加强对侦查权的制约、破除封闭式的侦查模式,同时加强辩护权,尽可能实现控辩平等,看守所脱离侦查机关而“中立”, 乃刑事司法制度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公安机关作为最主要的侦查机关,担负着绝大部分刑事案件的侦查工作任务,而侦查利益客观存在,现有的看守所归属公安机关的体制正是刑讯逼供屡禁不止、冤假错案频繁出现的重要原因;也正由于侦查利益的客观存在,看守所归附于公安这个最主要的侦查机关,而权力必然扩张的本性注定了看守所无法承担人权保障的职能,从而导致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在押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和诉讼权利难以充分落实。

 

应当说,将看守所从公安机关剥离出来转隶司法行政机关,利大于弊,在理论上不难达成共识。

 

(三) 

 

但是,看守所实现转隶很难,估计比迄今为止所有刑事司法改革举措出台都难。难就难在公安机关上上下下不会同意。公安部闷声不响地搞出了《看守所法(草案)》,又独自张罗着征求意见,表明了看守所既有管理体制不容改变的立场。而在其大包大揽的背后,也隐含着一个目的,那就是先声夺人,掌控局面,不容有失。

 

毋庸讳言,在政法系统内甚至在整个国家机关体系中,公安机关都是一个强势的存在,体量大,地位特殊,话语权重。如果它不同意,事情就难办了。

 

公安机关强势的地位和话语权是与其体量的巨大联系在一起的。而自上而下的监所管理部门和看守所,遍布全国县级以上行政区划,是支撑公安机关强势地位的组成力量,公安机关自然不愿放手。既有体制下的看守所一直为侦查职能服务,转隶意味着动了公安机关的奶酪,公安机关自然不愿旁落。

 

看守监管系统本身是一支庞大的队伍,对于其中绝大部分干警而言,无疑更愿意留在相对于司法行政更强大的公安队伍之中。来自他们的反对声,也是不容小觑的阻力。平心而论,对于每一个公安民警而言,眼看着家底要分出去一大块,从情感上亦是不乐意的。还有就是那些当权在位的公安高层领导,他们除了个人情感,还面对着来自系统内的巨大压力。舆论的压力会强化他们“守土有责”的身份认同,而一旦“转隶”成为事实,他们将承受“无能”与“败家”的指责和骂名。 1983 年监狱管理转隶,即是如此。所以,公安高层的抵制和消极在所难免。

 

问题还在于,最高检、最高法和司法部也积极不了。司法部固然内心里乐观其成,但由于“转隶”客观上是一种“此消彼长”的对应关系,自然也不便明面上大肆吆喝。“两高”的领导与公安部掌门同朝为官,且党内地位低于后者,“转隶”与否又似是与其两家关系不大,犯不着得罪强势一方,自然也就难以秉公直言。当然,这是笔者“窃以为”,很可能是“以小人度君子”。

 

(四)

 

笔者乃一律师,以刑辩为主业。职是之故,与看守所多有接触,有些经历,难以释怀。

 

执业歧视无处不在。几年前去张家界某看守所会见一在押官员。该所建在山顶,小马路进出,会车极难。我初来乍到,不明就里,驱车而至,被门卫告知律师的车拒入,交涉无果,退而要求进门掉头,亦不允。最后只得在路人指点下左磨右蹭,硬是在方寸之地让汽车“华丽转身”,险象环生。前不久,有岳阳律师爆料,他正在会见之时, 公安办案人员来提讯,看守所竟然强行中止其会见,让“后来者居上”。此事在微信群里传开后,有其他律师反映也有类似遭遇,竟不是个例,令人唏嘘。

 

前年去湘南某市办理一“涉黑”辩护案。直到审判阶段, 去看守所会见仍需所长请示“专案组”同意。在“黑老大”专用的讯问室,隔离栏竟然辟有小门,供讯问人员进出与“黑老大”“亲密接触”。质诸所长,答复竟然是市局领导“指示”的。

 

早几年办了一起与“涉黑”并案审理的贩毒法律援助案, 5 名贩毒涉案人员在庭上均指称,他们被拘捕的前 5 天,羁押与讯问地点均不在看守所,但看守所的入所登记和提讯登记又均在看守所。只不过这些登记都是“所长” 包办,无意中露了马脚。本人在庭上问,有谁见过五星级酒店老板天天在前台收银?众皆默然,但人人心知肚明。

 

今年初去湘北某市会见一涉嫌非法拘禁案的嫌疑人被拒,理由是侦查人员“天天提讯”。笔者找所长交涉,祭出“ 48 小时必须安排会见”的法律规定,甚至投诉到省公安厅和省检察院,但所长表示“很为难”,他也只能向市局领导反映。后来所长商请“专案组”出具一纸“涉嫌特别重大贿赂”的函,釜底抽薪,干脆断了会见的路。借用一句网络语,真是“厉害了 Word 哥”。

 

个人管窥,看守所仍由公安节制,于刑事法治确有大碍。

 

(五)

 

《 看守所法》 与刑事诉讼法关系极为密切。我国《刑事诉讼法》经过 1996、 2012 年两度修订,在加强人权保障和推进刑事诉讼法律制度文明化方面,迈出了巨大的进步。这些进步需要配套的法律法规予以落实,《看守所法》即是其重要的方面。在人权保障与打击犯罪并重的司法理念、 语境之下,看守所是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的重要环节,看守所立法理应顺应刑事司法改革的总体要求。 从这个意义上,看守所立法不应视同“部门立法”,不宜由公安部单独负责起草。

 

一个显明的事实是,看守所继续归公安机关管理,既有的弊端无法消除。如同父子之间,如果父亲授意或者默许儿子干的事,就谈不上管束和责罚。 因此,公安部起草的《看守所法》所配置的“内部监督”,很容易沦为一纸虚文。而看守所隶属于司法行政,则可以保持“中立”地位,能够拒绝配合侦查利益需要,有利于减少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和冤假错案, 而且还可以促进侦查行为规范化、法制化。

 

人们现在担心的是,如果中央“深改组”和国家权力机关掉以轻心,没有决策者对公安部说不,公安机关主管看守所这一体制将以立法的形式得以沿袭。虽说法律制定以后也可以修订,但这种折腾确是无益和不必要的,而且还耽误事。

 

当然,看守所转隶与否,自有“肉食者谋之”,只是法乃国家重器, 希望有司三思而行,切莫任性、草率。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