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省级联社为何成了金融腐败的“重灾区”

发布时间:2023-04-24      来源: 发现 华网    点击:

 

图片

来源 | 发现 华网

作者 | 刘益

 

2023 年 4 月 11 日,四川省纪委监委官网发布《四川省农 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杨超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 查》。而在 3 月中旬,广东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原理事长王硕平、 河南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委员、副主任吴金鹏接受纪律审 查和监察调查。

 

其实,除上述 3 位之外,仅仅近两年来已有包括辽宁、陕 西、安徽、四川、内蒙古、山西、海南、湖南、山东、广东等 在内的近 10 个省级联社的和领导班子成员落马。从一定程度上 说,省级联社可谓是当前金融腐败的“重灾区”(当然问题可能 更多发生在过去)。何以至此?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 原因。

 

01

图片

思想上不够端正

 

今年2月23日中纪委《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 一文深刻指出,在金融机构中存在着一些错误思想,例如“金 融精英论”“唯金钱论”“西方看齐论”之类;也存在着一些错 误论调,例如“例外论”“特殊性”“优越性”“无关论”“业务 需要论”之类;当然更存在一些“四风”问题,例如过分追求 生活“精致化”、品味“高端化”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 

 

从整体看,2022 年末全国农信系统总资产约 47.9 万亿元, 在银行业中占比约 12.6%;其中,各项贷款余额 26.72 万亿元, 在银行业中占比约 14.6%。显然这是一支重要的金融力量。不 过,2013 年以来的贷款增量占比表现持续下行,其中 2023 年 增量 24702 亿元、占比只有 11.6%。 

 

而在诸多省区,当地省级联社所管理的农信系统在存款和 贷款市场份额上都占据区域“双第一”的位子;因此过去一些 省级联社的“一把手”及其他班子成员更可能产生“金融老大” 的感觉,包括由此形成“金融精英论”的错误思想。

 

02

图片

权限上不够均衡

 

尽管按照机制和原则,省级联社只是履行对辖农商银行等 农信机构进行“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的四项职能,看上 去似乎基本上没有多少业务自营权限;但是事实上可以通过显 性与隐性的“人事任命权”等,获得很大的金融业务方面的实 际职权,成为“不是金融法人机构总部的总部”。

 

一是信贷业务领域。贷款一直是农信系统资产的最大组成 部分,也是其可以配置的最重要的金融资源。过去,农信系统 内的许多高管都争着想管信贷、许多员工都争着想当信贷员 (客户经理),就是因为把金融服务天职缩小、把金融资源配置 权力放大。

 

尽管省级联社没有直接发放、审批具体贷款项目的权限, 但是长期以来具有大额贷款和银团贷款的“咨询权”(当然现在 一些地方已经取消),加上人事权的影响,可以对农商银行法人机构具体信贷业务形成较大影响。 

 

近年这方面比较典型的是江西省联社,其两任信贷管理部 总经理段某和江某均落马。其中相关官网关于江某的通报中就写道:他“把工作领域视为个人领地,把信贷资金当作利益筹码,以贷谋私,靠贷吃贷,大搞权钱交易,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为他人在贷款办理、融资担保合作、工程承揽等方面谋取利益, 大肆索要、非法收受巨额财物”。 

 

二是资金业务领域。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 信机构也参与其中,对于强化其资产负债管理、拓宽收入利润 渠道都是有益的。近年来,一般省级联社自营资金业务规模在 数百亿元左右,管理的全系统的规模则在千亿以上,发达地区 的甚至可能达到万亿水平。然而,资金业务的专业性、商秘性 都相对较强,一些私人利益交易很容易伴随公开的市场交易一 并完成,完成特定的利益输送。 

 

三是基建采购领域。过去农商银行办公条件、营业网点、 科技水平、品牌宣传等都相对落后,近十多年来奋起追赶,购 建办公用房、采购科技设备、外包服务等项目增多。当然,这 些项目本身都是应该推进的,但是确实也容易被外部“围猎者” 盯上,他们就会通过找省联社的相关人员,来影响法人机构的 项目决策。

 

03

图片

权责上不够对等

 

目前,除了直辖市和少数省份之外,大部分省级联社仍然 还是两级法人管理体制,许多金融业务、项目之类的实际职权 在上一级法人机构,但业务相关风险、损失等在下一级法人机 构。所以,省级联社可能并未完全担当与其职权相对等的责任, 当然也就谈不上严格的追责、问责;相反,可能出现“下级还 得为上级吃药”的现象。 

 

至2022年末,约1600家农商银行(不含农信系统中的农 合银行和信用联社)不良贷款率 3.22%;尽管比上年下降 0.41 个百分点,但仍然是商业银行中最高的一类机构。尽管其不良 率高具有一些历史和原因的客观原因,不过应当还存在主观原 因。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一文深刻指出,要 “深刻把握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同根同源、由风及 腐的内生关系”,即金融领域的“风腐一体”现象。一些省区的 农信系统不良率偏高,可能就存在省级联社的相关影响;例如 在前文中提及的东北和中部区域的几个地方,省级联社班子和 部门负责人落马较多的正是全系统不良率很高的。

 

值得一提的是,如果省级联社明示或者显示各法人机构隐 藏不良贷款、违规处置和核销等,使得信用风险反映不真实, 本身也是一种问题,而且后期将会更严重。

 

04

图片

监督上不够到位

 

第一,外部监督有效性有待强化。金融业务具有较强的专 业性、商秘性,本身已经演化出“影子股东”“影子公司”“政 商旋转门”“提前筑巢”“逃逸式辞职”“期权式交易”等多种新 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如果外部监督如果不形成合力,对于省联 社的监督制约就会形成一定程度的失效。 

 

例如,过去外部纪检侧重于监督高管的个人腐败问题,金 融监管部门侧重于监督业务经营的依法合规问题,这两大重要 监督力量容易出现“见腐是腐、见风是风”的不足,没有达到 “风腐一体”同防、同查、同治的深度。 

 

第二,内部监督有效性有待强化。首先是强化公司治理, 这是目前省联社的明显不足;当然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公司,内 部决策、执行、监督没有形成制衡,容易造成“内部人控制” 现象。其次是内设纪检部门与稽核(内部审计)等部门也未形 成有效合力。

 

05

图片

结语

 

虽然当下我们看到省级联社问题较多,包括本文重点分析 的金融腐败现象与原因,但是笔者从不否认 2003 年以来各省级 联社为农村金融事业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功过分析需要“一 码归一码”的辩证看待;同时,当下的暴露也正是从严治理的成果。 

 

对于未来我们需要更有信心。一方面内部的改革化险也正 在持续推进,统一法人模式和农商联合银行模式都有助于完善 公司治理等;另一方面外部的监督正在持续加强,例如金融管 理监督总局的新设等,后期穿透式监管、行为监管等将会更加 有力。

 

 
END
 
“发现.“发现.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学会  |   国家信访局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财政部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中国法院网  |   新华访谈网  |   国务院法制办  |   审计署  |   最高人民法院  |   中国法理网  |   司法部  |   公安部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全国人大网  |   中国政府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新华网  |   刑事法律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