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中国房价为什么不敢降?

发布时间:2015-04-26      来源: 博势智库地产观察    点击:

 

刘光宇  博势智库地产观察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2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中: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6个(前值64个),同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前值69个)。

 

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6个,上涨的城市有2个,持平的城市有2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0.2%,最低为下降 1.3%

 

与去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69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2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为持平,最低为下降10.8%

 

虽然数据统计房价下降了,但实际上我们并没有看到身边的楼盘降价。我从来不过分依赖数据统计,当然也不否认数据对我的参考价值,因为不太敢相信我的感觉甚至比数据更可靠更直观,我观察到的包括我所能想到的基本上都与市场保持了一致。

 

房价下跌了?我从来不会避讳谈房价下跌,正如我从来不会否认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一样,商品住房具有公共属性,其价格变动具有外部性,政府引导或干预在国际上也是惯例,只是拿来主义也要讲究因地制宜,考虑到中国国情,也就是说学要学到点上

 

至于房价,作为商品所呈现出来的外在价值表现,自然难以逃脱市场规律而出现上涨和下跌的命运。

 

如今,既然各种博弈已经僵持到了冰点,那么就应该有办法去融化而让市场动起来。房价下跌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更不是可怕至极,房价降一点本没什么,只是可能在国内意味着更多的东西。

 

应该看到,这次房价调整与2008年有区别,一是顶层设计的思路有了很大不同。所以现在的市场格局已经发生变化。不是说谁做开发商就一定一帆风顺、大发横财。过去傻子开发房地产都能赚钱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楼市多年积弊,说没有泡沫你信吗?

 

不但有泡沫,而且楼市病得还很不轻,有问题就需要治,或者养。楼市需要一个健康的环境,现在国家已经很少提房价这个概念,也在调控思路上更加理性了许多。

 

不提房价不代表助涨房价,市场归市场这句话也将在未来市场中更加有所体现。既然市场经济,那么优胜劣汰是不变生存法则。

 

所以对于那些不能适应市场新环境的开发商或参与主体就要面临淘汰,房价下降那是自然的事,而对于一些高品质懂营销或识时务者,房价坚挺甚至上涨一些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事。

 

应该降温,也需要降温,楼市要想走出怪圈,开发商靠谁都不如靠自己,开发商只有自救,楼市才能健康长久。

 

至于如何降价开发商也不妨听听意见,降房价也要适当照顾先期交了高额学费的居住生,新推广楼盘应有差异化策略,在地段、设计、硬件配置等方面作出差异化安排与说明:对于新购房者,明言在先,新楼盘与已售楼盘有差异,自愿购买,不得有怨言;对于已住客,也诚意表现,降价新盘确有别于已售盘

 

有调查数据显示,85.5%的受访网友认为目前所在城市的房价还是太高,超七成认为房价会下跌,超四成网友表示观望一两年再说,仅一成网友计划年内置业。

 

这与我的判断是一致的,但是这并不代表房地产市场的崩溃,降价不代表崩盘,特别是一线城市像北京,由于多年限购,一些有钱没资格,一些有资格没钱,还有一些既没钱又没资格的准购房者构成了北京房地产刚需大军,所以适度降价只能让房地产市场更加健康持久,而且我不完全相信买涨不买跌这句俗语。

 

现在开发商面对降价没想象的那么简单,至于究竟是谁在阻碍开发商降价,该如何降的问题,接下来还会继续。

 



(责任编辑:张井学)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