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上访缘何成为“吃拿靠要”?
发布时间:2017-11-30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次
“有困难?找政府!”这似乎已经成为基层群众的一个普遍共识。确实,随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廉洁型政府、实干型政府、服务型政府逐渐趋于完善,人民群众满意度逐年上升,干群、党群关系呈现和谐共融态势。
“为了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向政府部门寻求帮助”这本就无可厚非。但基层却事实的存在着打着寻求政府帮助的旗号,不断信访上访,实现向政府部门“吃拿靠要”的个人阴谋。
面对小困小难,自己不想着怎么解决,却打着向国家要钱的算盘。这看似滑稽可笑,细下想来,却无可厚非。
政府部门“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助长信访上访嚣张气焰。随着党建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推进,党员干部逐渐明确自身定位,坚定不移的履行“公仆”职责,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于是乎,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之下,党员干部普遍认为群众上访信访就是自身工作不到位的外显,是社会矛盾的集中表现。既为自身政绩角度出发,又为社会和谐大局着想,部分政府部门对信访上访群体的需求可谓是“一呼百应”,为满足其目的,无所用不用其极,甚至确立起“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才是社会发展的工作原则!。
部分“困难”群众思想懈怠,不求劳力致富,唯愿在社会底线“混吃等死”。“累死累活不如面向政府喊天喊地”。有困难了,即使自己身体健硕,但“懒筋”作祟,情愿装穷吃苦,不愿勤学苦干。思想上依旧认为政府部门就是自己的提款机,随到随取,坚信“拿政府一分钱,就过一分钱的日子”,“混吃等死”心态潜藏内心,挥之不去。
政府部门敢作为与乱作为区分不清。对无故信访上访的群众,部分政府部门特别是基层政府及其“厌烦”。能采用执法手段不采用,能采取说服教育不采取,敢作为与乱作为区分尚不清楚。可以说,上访信访群体就是“宝贝儿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拿在手里怕碎了”,两难之下,部分政府部门也就形成了“该理睬不理睬,不该理睬偏理睬”的恶习。
笔者认为,想要从根本上解决拿信访上访说事,实现个人私利现象的出现,还须从群众和政府两方面加强思想教育。
对于上访信访群体,要深入开展“自力更生,自强不息”专题思想教育。通过不断的文化熏陶,让群众明白“政府不是保姆”的客观事实,要不断弘扬勤学苦干精神,把自力更生思想逐步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
对于政府部门,要坚守“不惹事,不怕事”的基本原则。加强群众信访上访事件真实性的核查力度,对确实存在的矛盾和问题要积极配合各方力量协调解决,对虚假捏造的信访上访事件要加大惩处力度,真正把群众利益呵护到“实”处。
作者:唐加加
(责任编辑:总编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