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房地产将遭遇10年熊市!谁能幸免?

发布时间:2015-08-11      来源: 楼市参考    点击:

到目前,中国政府这一轮拯救楼市的行动,已经持续了整整一年。从去年3月零星的、犹抱琵琶半遮面的地方政府行为,逐步升级为全面的、中央部委直接出面的行为。那么,2015年,乃至更长一段时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如何演变呢?

 

中国房地产长达10年的熊市已经开始,绝大多数城市的房价将跑输真实通胀。

 

但熊市里也有牛股,甚至NB的板块。北上深广的楼市,就是熊市里的“牛板块”,而且潜力还颇大。在这10年里,决定一个城市楼市前景的,是人口增量、资金增量。

 

之所以判断10年熊市已经开始,理由如下:

 

1中国城镇化目前遭遇了最大的瓶颈,这就是如何提高农民工的收入问题。

 

 

2014年初,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标题是“城镇化或许是个干瘪的红包”,根据当时官方公布的数据,算过一笔账:

 

2013年末中国大陆总人口为13.6亿人,城镇常住人口7.31亿人,城镇化率达到了53.7%。数据同时显示,2013年中国“人户分离人口”达到了2.89亿人,其中流动人口为2.45亿人。以中国的国情,75%大概是我们能达到城镇化率的上限。表面上看,我们仍然有21.3%的空间,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还能享受这个增长蛋糕20年。

 

事实恐怕并非如此。中国人户分离的“市民”大概2.89亿,这些人大部分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如果仔细研究农民工个体,就会发现,他们要么是夫妻一起进城打工,要么是夫妻一方进城,还有的是单身汉进城。不管怎么说,他们的家庭中将近一半成员留在了农村。

 

如果农民工收入足够高,能够获得城市户口,他们肯定会像白领一样,将老婆孩子甚至父母接入城市生活,成为市民。这样,他们还能再为城市带来大约2.89亿的人口。(7.31+2.89)÷13.6≈75%。也就是说,只要经济条件和户籍管理制度允许,中国城镇化率马上就可以变成70%以上,也就是接近达到城镇化的极限。

 

所以,如果国家不能真正提高普通人的收入,让他们收入增长跑赢CPI、房价、医疗教育等服务的价格,那么城镇化的蛋糕就不可能继续做大。而事实上,现在农村里只剩下老弱、妇孺,青年劳动力基本上都出来打工了。在过去这些年里,政府为了保增长,常常使用泡沫来解决问题。其结果是,农民工距离在城市里置业安家越来越遥远。

 

2过去10多年中国所有的城市都疯狂扩张,各地规划了大量新区、开发区,加上民间如火如荼的抢建风,房子的确是大大过剩了。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的课题组2013年调查12个省、区的156个地级市和161个县级市。结果发现,90%以上的地级市正在规划建设新城新区。此外,12个省会城市共规划建设55个新城新区,有一个省会城市就要新建13个城区。“有研究数据显示,全国新城新区规划人口达到34亿”。

 

34亿人,仅是未来几年可以容纳的增量人口。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字,到2013年年底,中国城镇人口是7.3亿,新区规划了34亿人口,加起来就是40亿人。也就是说,中国各地的新城如果按照规划建成后,可以把全世界的城镇人口全部装进去!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这些统计没有包含小产权房、集资房、军产房等五花八门的房子。在很多地方,小产权房、集资房的存量,甚至超过商品房。

 

3中国广义货币M2快速增长的时代结束了。

 

 

如果将过去10多年的发展模式,概括为“印钞票保增长”。那就是说,国家通过货币超发,给购房者带来财富增长效应,给未购房者造成恐慌,从而推动房地产、城镇化高速发展,带动钢铁、水泥、汽车、家电等一系列相关产业增长,造就了过去若干年的“中国奇迹”

 

这个模式必须结束了,因为房子过剩了,根本无法消化,击鼓传花的游戏必然结束。其次,中国企业负债率已经是全球最高,威胁着金融安全。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也走到了极致,无法再这样走下去了。所以,回归实业,激活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就成为新战略。

 

在当前大背景和新战略下,货币政策必须回归常态。M2增速如果继续明显超过GDP增速,几年之后人民币就不得不大幅贬值,到那时,通过货币超发实现的资产泡沫就彻底破裂。我们看到,自2009年以来,M2增速从27.7%的年增速逐步回落到目前的12.5%左右。这其实就是中国钱荒的根本原因。只要M2增速被控制住,资产泡沫的程度也就被控制住,楼市想反转就不可能。

 

4新一轮工业革命(工业4.0)正在重塑经济的方方面面。

 

 

人类的增长方式正朝向更加低碳方向发展,很多资源被共享,城市正在去中心化,这将对房地产发生巨大影响。

 

如果我们的工作方式、教育方式、医疗方式、交通方式、购物消费方式都发生了革命,城市还会有明显的中心吗?学区房还有意义吗?传统商业旺区的天价商铺还值钱吗?中心区里高大上的甲级、超甲级写字楼还能租出那么多钱吗?

 

但有一点永远不会改变:有人口增量的地区,房价长远看还是向上的。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国家从政策上支持楼市,加上M2增速每年超过GDP增速5个百分点,所以即便未来10年房地产都是熊市,“有用的房子”(可以出租、出售或者自用的,而不是鬼城的房子)的人民币计价,仍然会缓慢上涨,只不过大多数城市跑不赢真实通胀而已。(来源:楼市参考)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