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经济下行,为什么单单救房地产?

发布时间:2015-12-13      来源: 地产战略研究    点击:

楼市高库存并非一个新话题。曾有知名地产商的销售负责人说过,早在2013年上一轮楼市的高峰时,他就意识到了,表面的繁华掩盖着难以排解的危机。原因是,彼时虽然全国的成交量和销售额都强劲增长,但有些城市的房子已经卖不动了,必须大幅让利才能出点货。

 

 

 

为什么单单救房地产?
 
 

 

 

相信这并非个别案例。排名前100强的房企,绝大多数不是固守一个城市,而在多城市或者全国性布局的房企,进入2014年以后,上述感受都很强烈。有些城市,即使降价,边际效应也一再递减。因为需求只有那么多。

 

后来,这种现象被舆论普遍关注,以三四线城市为主的高库存如何去化,被视为楼市的主要结构性矛盾。也因此,一批房企从中小城市收缩,转战一线和二线主要城市。这也就是为什么2015年北京等城市高价地块不停涌现的重要背景。另一个原因是流动性宽裕,资金成本持续走低,为房企抢夺高价地块提供了支撑。

 

但跳开出去会发现,高库存远非房地产所独享。汽车行业今年也相当难受,产量继续增长,销量却是在低位徘徊。过去多年,我国人民显示出了对汽车的无限热爱,无论国产还是进口,汽车的产销量一片红火,但去年以来突然就不好卖了。

 

煤炭、钢铁、水泥以及一批中低端制造业,更是已被高库存困扰数年。跑口记者说,这些行业的库存积压,根本都不算新闻。唯一的出路就是将过剩的产能出清。好吧,也许你说得都对。但很多地方政府却经年为这些亏损大户注入财政补贴。

 

山西的一些个体煤老板可能百思不得其解,曾经那么抢手的煤炭怎么会一再降价也卖不动了。最通俗的解释是我国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煤炭需求量大减。作为宏大叙事的用词是,“三期叠加”,“换挡”,“新常态”。而传统产业的产能过剩或者说高库存,只是转型期的外在表征。阵痛期有多长,取决于改革的力度和深度。

 

据说,为化解楼市的库存,有关部门已经储备了一些政策,具体措施不日将出台。相信媒体朋友又会称之为新一轮的房地产救市。名称并不重要,很多人想问的是,房地产可能不是库存最严重的行业,更没有到全行业亏损的程度,为什么单单要救房地产?

 

刚好手头看到一篇文章,其中一个主要意思是说,房地产调整和产能过剩拖累了经济增长。已经不是第一次看到这类观点。早在2004年,社科院有位叫易宪容的研究员,就提出了一个大胆的观点,房地产绑架了中国经济。异曲同工。

 

房地产与经济之间的关系,应该不是单向度的。房地产的繁荣,固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但经济若严重下滑,房地产想一骑绝尘,恐怕也很难。再多论证徒添口水。

 

但房地产的产业链漫长,能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也是眼见的事实。譬如钢铁和水泥,房地产显然是它的主要客户。不过,你要是说钢铁水泥完全依赖于房地产也未必令人信服,因为2012年、2013年房地产还是一片荣光时,这几个产业已经步入高库存的泥淖了。

 

虽然在我个人看来,GDP是增长6.9%还是6.8%,并没有那么重要,譬如,你的老板从来没有说要根据GDP的增幅来发放你的薪水;但数字隐含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却不可轻忽。从宏观方面说,到2020年实现GDP比2010年翻番,就需要好看一点的数字。

 

从现实层面看,很多朋友跟我一样,有一种急切心理,就是希望改革更快一点。但是,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深化改革需要稳定的社会和经济环境。有段时间,有的经济学者担心GDP下滑失速,就是与此相关。

 

不管你怎么骂房地产,实践证明,它既是经济的助推器,也可以充当经济的润滑剂。没错,我曾经讲过,如果不摆脱对房地产的过度依赖,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调整就是空话。但硬币的另一面是,在稳增长方面,房地产仍然是现阶段的重要抓手。

 

化解房地产的高库存,不应再简单地刺激投资。有论者沿用“供应侧”的说法,提出要改善房地产供应。原因是目前很多地方的商品房库存是结构性的。这不失为良好的策略选择。但另一方面,还可以在需求端想办法。据说,棚改将从住房安置改为以货币安置为主,就是在创造需求。此外,存量房交易环节减税也有助于激活需求。

 

 

房地产为什么不降价!
 
 

 

 

很多人希望房地产崩盘,这是很不理性的,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的重要性决定它的不可随意变动,或者说是稳定性,房地产崩盘的最直接影响是经融危机,钱不值钱,日子更不好过,所以一些崩盘论的言语,都是任性话。

 

需要买房或投资的朋友可以看看下面的分析,或对你在选择房源上有一些的帮助。

 

 

 
 
 
 
个别区域供不应求
 

 

 

并不是所有地方的房地产都像新闻报道的一样,房地产行情不好,库存量巨大,每个地方都有自身的市场环境。比如说通州,由于北京市搬迁的政策性因素,导致区域内房价段时间内飙升,这个地方面对后续的北京市政府带动的发展影响力,当前市场是供不应求的。

 

 

 
 
 
 
项目楼盘质量的成本因素
 

 

 

中国有不少良心开发商,他们在产品上比市场面一般的产品做的更好,更人性化,所以他们的成本比市场上别的项目高,这种类型的项目主要体现在一线知名房企的项目上,比如说耳熟能详的绿城开发商,对产品的细节是业内出了明的,很多业主都以绿城业主为荣。

 

 

 
 
 
 
区域地王的地价成本因素
 

 

 

在房地产发展迅速的前几年,区域地王频出,今年由于行情不好,有些地方以退地的形式拒绝开发,但是仍然有很多地王已经面世,这种时候,地王产品相对于市场上其他产品来说价格上存在劣势,他们的可控价格范围缩小。那么这种楼盘是否值得购买呢,首先这要看区域的位置是否值这个价;其次要看项目的产品是否值得这个价。

 

 

 
 
 
 
老业主的因素
 

 

 

很多项目都已经是在售的成熟项目,他们有老业主,在降价问题上特别的敏感,新闻不止一次的出现老业主怒砸售楼部的举动,讲个很简单的问题,你在某宝上买东西如果在你买的七天内降价20元了你都要理直气壮的找客服理论,何况是动辄上百万的房子。这种项目购买指数看周边的项目情况,如果周边同类项目降的厉害,而它无动于衷,那么不建议购买。

 

 

 
 
 
 
某牛X国企开发商
 

 

 

如果市场上有一类企业不受市场影响,那么它的背景肯定是国企性质。这个不多讲,海南有很多国企项目,他们有销售任务但是没有销售压力。这种项目买的时候需要三思。

 

综合自:21世纪经济报道、楼市气象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