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彭文生:房地产去库存加剧房地产泡沫

发布时间:2016-04-15      来源: 腾讯财经    点击:

编者按
经济史上有句名言:“房地产是周期之母,十次危机九次地产”。 可在中国一提地产,大家最关心的却是房价。在很多人心里“楼市崩盘在即”是一个万能句式:
楼市销量大跌,楼市崩盘在即!
楼市销量停滞,楼市崩盘在即!
楼市销量大涨,购买力严重透支,楼市崩盘在即!
楼价暴涨,吹大泡沫,楼市崩盘在即!
楼价滞涨,泡沫恐难以持续,楼市崩盘在即!
楼价停滞,泡沫或近尾声,楼市崩盘在即!
楼价始跌,泡沫必然破裂,楼市崩盘在即!
……
但,这真是一种懵懂和一厢情愿!
2005年,外媒预测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即将破灭;
2011年,不少经济学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唱衰;
2014年,人们对中国房地产泡沫破灭的预期时间被无限期推后
……
这么多年过去,无论中国楼市行情是火爆、还是冷淡;无论政府出台刺激政策,还是限购政策;中国的房价一如既往地坚挺,甚至势头愈加强劲。原住建部副部长仇保兴曾明确表示“未来10年内中国房地产不可能出现大危机;全面崩盘不可能”;为了让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依然能够保持稳定,住建部部长陈政高在部署2016年工作任务时指出,要把去库存作为房地产工作的重点。

 

然而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彭文生却认为,房地产去不了库存;若将“去库存”作为政策的主要目标,将导致地产泡沫的进一步加大,增大中期金融风险。对于当下中国楼市距离崩盘究竟有多远?去库存真的是楼市的“保命符”吗?《二季度宏观经济形式报告》之六----《彭文生:距离楼市崩盘有多远?》

 

 
 来源:原子智库(ID:AtomThinkTank)
 作者:彭文生  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整理: 万力 Nina 

 

 

 
彭文生  中信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

 

 
 
以下为文章全文
《原标题:房地产去库存的宏观经济含义》
 
楼市将是今年经济走势的“风向标”
 
今年前2个月的经济数据显示固定资产投资由去年的10%回升至10.2%,结束1年半以来的下滑趋势,其中房地产投资同比由去年全年的1%加快至3%。另一方面,出口仍然疲弱,社会消费零售增速继续放缓,如果说经济有一些企稳迹象,房地产投资是最大的亮点。理解今年宏观经济走势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如何看待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去不了库存,去库存需靠供求关系
 
就房地产市场本身而言,区域的分化加剧,一线城市房价超预期上升,销售大幅增加,而三、四线城市仍然比较冷,房地产库存高企。房地产“去库存”被认为是稳经济的重要方面,近几个月有一系列政策措施出台来促进这个问题的解决。房地产能“去库存”的机制是怎样的?对宏观经济有何含义?
 
与一般讲的钢铁、煤炭等商品去库存不一样,房地产“去库存”这个概念并不准确。这是因为房地产不是消费品,而是耐用投资品,其“去库存”只是改变持有人的身份,也就是从地产商转手到了购房者,其物理形态和数量不会改变,也就不会被“消费掉”。而一般的商品去库存是被消费掉了,比如,煤炭被烧掉产生电,钢铁被用掉制造汽车。从整个经济来讲,房地产去不了库存(只有开发企业去库存),房地产需求面对的供给不仅是开发企业手中的库存,更多的是现有二手市场中的大量的供给。换句话说,需求的增量要大大超过开发企业手中的“库存”才能“去库存”。  
 
不顾一切“去库存”将加剧中期金融风险
 
房地产需求在什么情况下才能大幅上升呢?这涉及房地产与一般商品的另一个重要差别,房地产具有很强的“金融资产”的属性。虽然大家买房一方面是为了居住,但一点保值增值动机都没有的“刚需”很少。如果没有保值增值动机,租房即可。决定资产需求的是预期收益,预期的房价越高,需求越大,也就是一般讲的买涨不买跌。这与一般的商品不同,即使大家预期某种商品价格上升,也难以提前消费(耐用消费品比如汽车可能例外,但幅度有限),大家更多地会减少这个产品的消费或找其他产品替代。  
 
上述的两个特殊的属性使得房地产去库存可能不是一个线性的过程,要么效果不大,要有明显的效果可能就伴随整个市场的火爆。从一线城市来看,前期政策推升了房价上涨预期,房地产交易量大幅上升,地产商去库存速度加快。数据显示,截至3月9日,17家大型开发企业2月份销售金额同比增长118%。但房价在已经高位的水平进一步大幅上升,也带来了泡沫风险加大的担心,再加上投资者加杠杆,虽然开发企业去库存了,但整个经济的中期的风险增加了。
 
 
▲十年间,全国25个主要城市房价一直处于上涨态势,其中2007-2010的涨幅比例因为2007年出台的“9.27贷款新政”而居高不下,其后涨幅有所回落,但房价一直处于普涨状。
 
一线城市的发展已经给了我们警示,应该谨慎对待三四城市的房地产去库存。房地产不是一般的商品,如果以“去库存”作为政策的主要目标,可能会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好事变成坏事。对房地产投资的拉动虽然有利于稳定短期的总需求,如果代价是房地产泡沫的进一步加大,加剧中期的金融风险,那无异于饮鸩止渴。政策需要把握好对市场刺激的度,不能形成不顾一切“去库存”的氛围,要加强宏观审慎监管,遏制房地产投资的杠杆的增加。
 
TIPS

楼市“去库存”:

2014年7月11日住建部城乡建设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任部长陈政高就完善房地产政策提出了三点落实意见,排在首位的就是“千方百计去库存”。从那时起,“去库存”取代“调房价”,成为楼市的新主题。

为了“去库存”,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比如退出限购、降低税费、提高杠杆、打通商品房和保障房通道、公积金异地流转、停止土地供应、发展新房租赁等。
 
我国库存情况:
2015年末全国房地产库存待售面积高达71853万平方米,较2014年末的62169万平方米增加近亿平方米。其中住宅待售面积45248万平方米,占比约63.97%。据安信证券测算,除了上述待售的商品房面积,全国尚未开工的企业拿地面积有42.3亿平方米,此外在建商品房库存约49.1亿平方米;
上述三项叠加后的库存总面积为98.5亿平方米,据统计,完全消化至少需要10年。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