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2016中国房地产市场发展趋势(深度分析)

发布时间:2016-04-18      来源: 地产战略研究    点击:

智库首席专家杨志刚引言:2016年两会热议话题房地产行业,牵连着全国人民的心,一线城市疯狂房价爆发性增长令不少百姓望而远之。然而,房地产是获利最丰厚的产业,也有不少市民买房的热情沸沸扬扬。当前,中央调控房地产政策信号释放,2016两会房地产政策孕育而生。智库专家指出,房地产的调整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可规避的事实,实体经济的衰退对国家的发展是致命性的。国家良性发展的调整应实现五点:以实体经济为支柱,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以科技发展为目标,以内需拉动为策略,以教育创新为基础。智库认为衡量房地产业发展的晴雨表有以下十个要素:1.税收体制、2.财政制度、3.土地政策、4.官僚升迁制度、5.社会保障体系、6.货币体制、7.旧城改造、8.城镇化进程、9.民间资金投资渠道不畅、10.房地产不可消失。

 

  我们对房地产行业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进行深入探讨,总结未来中国房地产业总的发展趋向是:1.合理布局,即单一区域的房产开发将向多个区域发展;2.集约高效,即房地产项目的开发周期将缩短;3.绿色低碳,即建筑物将采用更多符合国际化标准的绿色环保建材;4.城乡统筹,即城市和乡镇的发展将会进行统筹规划;5.从基本需求向精细化需求发展;6.从单一开发向复合开发发展;7.从追求销售到持有物业和销售相结合的方向发展;8.从粗放开发到精细化开发发展;9.从专注建筑到赢得品牌的方向发展;10.从单打独斗到联合共赢的方向发展。

 

 

 

  近日,智库中金率先发布了对2016年及以后的中国房地产市场趋势预测报告。报告对全国主要城市房地产销售价格、销售量均进行了预测,认为:2016年中国房地产市场将整体较为平淡,分化的走势还将继续;改善型住房和存量房交易将成为市场争夺的主要对象。

 

一、2016年上半年楼市整体较乐观

 

 

  第一,人口结构分析,刚需减少,但改善性需求发展强劲,从而弥补了刚需的下降;第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会越来越大;第三,中国城市群格局会越来越清晰,如果房企布局合理,依旧会取得理想的销售业绩。

 

  从目前来看,楼市政策达到了历史最大宽松度,供求关系相对健康,成交量会在今年年底或明年上半年达到高点。

 

 

 

二、一二线城市:预计销量将持平,而销售均价将上涨10%

 

 

  智库预测,2016年一、二线城市房地产销售均价将上涨10%,而销量将持平,主要由于:1)供应有限将推升销售均价,同时导致销量受限;2)货币政策宽松将抵消宏观经济放缓的负面影响,刺激销售均价和销量;3)土地成本较高的新增供应入市将结构性推升销售均价。

 

  1、库存水平下降和新增供应减少会推升销售均价

 

 

 

  一线和二线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已经分别下降50%和25%至7个月和13个月,分别处于偏低和健康水平。随着新增供应下降,未来库存去化周期很可能会进一步缩短,考虑到:2014年土地购置面积下降27%,今年前9个月继续下滑5%。库存水平的下降将支撑销售均价向上,而总可售资源的减少将令销量受限。

 

 

 

  2、货币政策的显著宽松将抵消宏观经济放缓的影响,刺激销售均价上涨,并支持销量

 

  未来货币政策还将进一步放松(预计2016年降息25个基点,下调存款准备金率600个基点),从而支持一二线城市的销售均价持续上涨。虽然宏观经济放缓可能降低需求,但在一二线城市流动性效应将抵消该影响而有余。

 

  3、土地成本较高的新增供应入市将推高销售均价

 

 

 

  一、二线城市的平均土地成本已经大幅上升。新项目普遍会瞄准高端市场,制定较高的价格以弥补土地成本的大幅上升,从而推动销售均价结构性上涨。

 

  三、四线城市的房地产市场面临着高库存和弱需求,尤其当前宏观经济低迷,我们预计2016年的三、四线城市房地产销量将下降10%,销售均价将下跌5%以上。

 

 

 

三、哪些城市有可能表现更好?

 

 

  第一,深圳、苏州、南京、合肥、南昌、杭州、上海、北京和广州最有可能表现更好。这九个城市的库存去化周期将下降到10个月以下。

 

  第二,中心城市的情况比其他一、二线城市要好。从长期来看,由于中心城市的集聚效应推动了经济的升级和人口的流入,为房地产需求和价格提供了持续的支持,中心城市的房地产需求通常比较稳健。所指的中心城市位于高铁网络的连接点上,并且是大都市区的经济中心,包括北京、天津、石家庄、上海、杭州、南京、深圳、广州、成都、重庆、厦门、郑州、武汉和长沙。

 

 

 

  第三,大都市区的三线城市较普遍低迷的三四线市场更看好。传统大都市区(环渤海、长三角和珠三角)的三线人口流入最为强劲。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市人口流入较强。各大都市区人口流入最多的城市均是该地区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在三线城市中,看好作为卫星城市的东莞、佛山、惠州、苏州、保定和廊坊。

 

 

 

四、不同城市、不同区域之间的分化将加剧

 

 

  优秀资源都会往一线城市及周边城市聚集,城市之间及城市内部分化加剧,一线城市已经郊区化,现在进入郊区城市化的阶段,二线城市正处于郊区化的过程,大量人口正在往郊区迁移。未来也会走一线城市路,从城市郊区化到郊区城市化。

 

 

 

五、2016年依然会地王频出

 

 

  2016年依然会地王频出,市场集中度会进一步提高,今年开始,房企融资越来越轻松,典型的就是公司债,各大房企都不差钱,2015年的土地市场非常火爆,2016年也会维持这样的格局。

 

 

 

六、改善性住房需求份额持续增加

 

 

  2016年一、二线城市改善性住房需求有望表现强劲。首先,现有的住房普遍户型较小,20%左右的住房质量很差。其次,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第三,与改善型住房需求相比,其他的两类住房需求(首次置业需求和投资性需求)正趋于弱势。

 

  从2015年成交结构来看,改善性需求已经在释放,2016、2017年会保持比较好的一个成交规模。从2014年改善型需求成交已经超过刚需,2016年改善性需求成交比例将进一步提高。

 

 

 

七、一线城市房价在短暂回稳后继续上升

 

 

  如果没有特殊政策出台。明年年初一线城市房价企稳,深圳等今年上涨过多的城市,可能有10—15%的短暂回调,但之后,仍将继续上升。

 

  一线城市的房价,并非单纯由供求关系决定的,其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资源的非常聚集。优势资源聚集在一线,造成了人群的非常聚集。不管货币贬值升值,楼市的总价值不变,大量资金一有机会就涌入楼市。

 

 

 

  2015年,深圳等地的房价涨的太凶,这种上涨是不可持续的。但决定房价的购房者心理预期被广泛调高。一旦人们觉得房子值这个价格,它就可以卖出相应的价格。

 

  2016年年初,一线城市房价在没有新政策出台的情况下会企稳,部分区域会有10—15%的回调,但随后仍将一路往上。

 

 

 

八、品牌房企扩大在二线城市份额,部分本地房企退出

 

 

  2016年品牌房企将扩大在二线城市份额,部分本地房企退出。内地一些二线城市、省会城市之所以去化很难很慢,并非是本地没有刚需。

 

  1、因为许多地方政府执法不严,小产权房遍地开花,“五证”不全就开始出售更是成了普遍现象,于是守规矩的房企反而不好活,许多刚需住进了小产权房;

 

 

 

  2、许多落马贪官之前以权谋私,许多本地房企以低价获得土地,与外来房企不公平竞争。以至于很多全国性的房企进入一个地方,往往需要和当地房企合资成立新企业,才能占有一席之地。

 

  2014、2015,中央反腐给力,许多贪官落马,官场风气一变:

 

 

 

  1、A许多本地房企所依仗的“关系优势”不复存在。

 

  2、许多地方房企老板因为牵涉进腐败窝案而被捕,剩余的开发商产品设计能力不足、成本控制也不够好,无力和外来房企竞争。

 

 

 

  二线城市不是没有需求,而是需求有限,这些有限的需求将去向最好的性价比的产品。因此,2016年,在许多二线城市、省会城市,本地房企将逐步退出,全国性品牌房企在当地市场所占份额将进一步扩大。

 

 

 

九、现有“刚需”房大量“死亡”,新型好产品反热销

 

 

  明年三四线城市刚需房大量死掉,新型好产品反而一定不用担心去库存。许多人说起三四线城市,就说“去化难”。实际上一个数字根本不足以说明全部的情况。三四线城市,目前的所谓“存量产品”,量是非常大,但许多质量都不高,设计很差,好多都是几年前就盖起来的。

 

  产品差,核心在于思路,说白了,就是这些开发商把三四线的消费者当成啥好东西都没有见过的人,随便搞个房子就想赚钱。舍不得前期多花设计费用,也舍不得用好材料,还舍不得精雕细琢花工夫。

 

  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并不需要这样的产品,因为:

 

 

 

  1、三四线城市许多就是本地人,家里好歹都有套房,并没有到不买就没得住的程度。

 

  2、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者每天也上网看电视,看美剧韩剧,对房屋产品的欣赏水平是很高的,一些经常外出旅游的要求就更高。

 

 

 

  3、三四线城市房子许多本身就比较大,100平左右的房子很正常,所以买房者要“改善”的时候,许多时候并非是从面积角度出发的,也就是说他们想要的不是更大的房子而是更好的房子。

 

  因此,三四线城市许多所谓“刚需”楼盘去化难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许多人需要的是更优秀的“改善”产品,而存量房本身就不是这样的产品。

 

 

 

  因此,2016年,大量“存量”房将继续去化难,而一些用心的好房子,将卖得不错。如果有好的开发商敢于开发“新产品”,必然带来“新需求”,实现畅销。



(责任编辑:郑源山)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