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不是觉得,中国的房地产行业你越来越看不懂了?你开始怀疑很多理论!
首先怀疑房价收入比、租金售价比这两个数字根本没用!有用的话,深圳、上海、北京得房价早都该跌了!
其次怀疑人口净流入这个指标也没用!上海去年净流出,今年房价却疯涨!
最后怀疑GDP、人口规模、库存数量完全没用。许多三线城市,进入时候看到了很多光鲜靓丽的数字,最后却发现房子根本卖不掉!
明源君认为,真正的问题症结在于统计数字本身。许多数字本身就是错的,更多的统计是站在独特的角度,根本不适合房企使用。
行业利润率已经如此之低,判断错误必然导致项目亏损;行业已经如此细分,你所针对的细分客户群体,没有人会比你更了解。
房企如果仍然依赖公开的各种统计数字来作出决策,无疑是坑自己。
克强总理喜欢通过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新增这三个数字来判断经济状况,这是他的心得,被称为“克强指数”。
明源君觉得,每家房企,也必须有自己独特的参考数字,有自己的“克强指数”,才能在未来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为什么许多统计数字无法使用?明源君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历史原因
明源君举个例子来说明。
一个社区有100个常住人口,10年前的GDP是1000万,但当时的社区领导想让自己的政绩更突出,于是不算居住不满2年的人口,向上级报告说自己的常住人口只有50个,人均GDP20万(实际只有10万)。
5年之后,这个社区换了领导,常住人口增加到200个,GDP是3000万,人均15万,这个数字本来是比之前的真实数字10万大幅增加的,但是却比之前上报的数字(20万)少了。为了比前任报的数字多,这任领导于是只好也少报常住人口,说只有100个常住人口,人均GDP是30万。
如此这般下去,这个社区的统计数字永远不可能真实。房企参考的GDP数字、人口数字也就不可能真实,作出的判断也不可能正确。
二、角度问题
大家都说深圳的房价如何高,租金如何贵,但是大家想过没有,其实大家依据的房价、租金的数字,都是局限的,局限于普通商品房。
可是深圳是有大量的城中村存在的,有大量小产权房和违建存在。难道这些小产权房和违建就不能满足居住需求么?花商品房几分之一的价格,买一套小产权房,只要不出意外,一样可以是“家”,一样可以转让,可以保值增值。
深圳全市建筑面积9亿平方米,其中违建37.3万栋,4.28亿平方米,占43%,其中工业类违建1.80亿平方米,占违建总量41.93%,住宅类违建1.72亿平方米,占40.08%。官方称租住在违法建筑内的人口约737.87万,可能这个数字是基于常住人口统计的,实际居住在违建里的实际人口可能多达一千几百万。
算上这些,平均一下,深圳的房价和房租就比现在便宜多了,深圳的人口也比现在的数字多出许多。
三、方法问题
国家的统计部门,许多时候是通过问卷调查或者入户调查的形式进行统计的,这种统计是先天就有其不足的。
比如,调查收入,许多有钱人根本就不接受。填表接受调查的家庭会得到20元补助,那么什么样的家庭才会因为这样的补助填表呢?很多做生意的,如果没有开公司或者公司没有会计,你怎么知道他的真实收入呢?
2012年,《中国统计年鉴》发布的全国人均住宅建筑面积为32.9平方米,而英国、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的人均住宅面积也不过在35平方米左右。
然而,这一数字却与国人乃至业内人士的观感并不相符合。无法解释北、上、广、深楼市的火爆,更无法解释各个城市之间去化方面的巨大差距。
明源君发现,已经有多位学者对统计做过分析,均认为:该数据之所以无法正常使用,是因为该数据来自入户抽样调查,而调查人员询问的是有户籍和有住房的当地家庭,从而得出数据。也就是说,该数据反映的并非城市常住人口的真实数据。
真实的数字是怎样的?沈晓杰等多位学者,根据公开的每年竣工建筑面积和城镇人口等数据,重新计算后的数值均是:17---22平方之间。
那么,房企如何建立自己独特的统计数字体系,用于决策呢?明源君觉得首先是要明确自己企业的细分客群、乃至自己项目的细分客群,以此为依据去获得相关数据。
举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民国时期曾经火爆上海的一家百货公司是这样选址的:老板坐在自己看好的门面门口,面前摆一个碗,身边有一袋黄豆,街上每过一个人,就往晚里扔一颗黄豆,晚上回家,数黄豆有多少,就知道门面前的人流量有多少了。
这个城市,乃至这个区域有多少人,其实都与这家百货无关,门口经过了多少人,才是真正相关的。
至于哪几个特殊的指数是真正适合你的指数?因为每家乃至每个项目的定位都不一样,要靠每家企业自己摸索,明源君帮不了你们。
明源君只能讲讲你知道要什么样的指数后,怎么去收集原始资料,从而能够计算出自己的指数!
上面所说的数豆子,是最始的原始数据统计,现在这样的方法肯定是不行了,要获得相关原始数据,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消费很难造假,有同样消费人群的商品的成交数据可靠!
工业用电量新增、铁路货运量新增、银行中长期贷款这三个“克强指数”之所以真实可信,明源君觉得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这三个数字背后,都有真实的付出和获得,很难造假。
比如卖掉了多少电就得有电的收入,铁路货运也必须有收入,银行贷款有利息收入,没有人会为了造假而让自己背上很多不存在的收入,那样无法收场。
回到房企,如果房企发现豪宅和某种奢侈品比如钻石、名牌包,有相同的消费群体,完全可以根据当地这类商品的销量来判断市场。
类似的逻辑,在各种支付平台有同样消费的人群,其收入水平和购买能力也不会相差太远!
填表调查出的收入可能不真实,但消费行为本身一定是真实的,因为消费者需要真金白银的付出,经营者需要真金白银的交给老板和纳税!
二、同事不会造假,请一个有经验的人就有了“感觉数据”!
看过一两百城市、几千项目的地产老手,先天就有一种独特的感觉。
比如看下街头张贴的广告、看下超市里货物消耗的速度、看下中午的人流,都可以作出直观的判断。
房企高薪请一个经验丰富的高管,其一部分价值就在这里,一个正确的判断对企业的利润是非常重要的!
三、特殊机构没必要造假,搞懂一个人群就搞懂了家庭数量!
没有人是独立存在的,从“家庭”的角度切入,可以找到很多数字之间的关系。
比如,人口数字和家庭数量可能不真实,在校学生的数字却基本都是真实的。
搞清楚了当地学生的数量,也就搞清楚了家庭的数量。搞清楚当地贵族学校学生的数字,也就可以按比例计算出高收入父母的数量。
四、自己积累的数据最可靠,把深层数据和大数据联系起来!
在一个城市深耕一段时间后,每个房企实际都有了自己的业主、客户数据库。全国性的房企,更是有全国性的数据库。房企自己的数据库,和整个客户群体之间,一定有一种关系。找到自己数据库里的深层数据,和外部大数据之间的逻辑关系,就可以通过计算作出相应的判断。
举个例子。北京的一个大悦城通过自己综合体里的各种设备,收集到几十万顾客的数据,通过上网地址,和支付宝做数据交换,更了解这些顾客的消费喜好,给他们贴上更多的标签。如果大悦城要在南京开另一家大悦城,选址的时候,就可以看南京支付宝的用户,哪些有和自己的顾客群体同样的标签,这些有同样标签的用户,在哪个区域最集中,在那里选址就准没错!
五、图像不会撒谎,即时数据可以不侵犯隐私!
2011年,百度地图就曾推出一款免费的热力图应用。通过不同的颜色,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上看到一个城市各个区域的人口密度情况。
2016年的今天,移动互联网和其它技术已经到了如此发达的程度。
空中有卫星,实际上哪条街道什么时候走过多少人都可以统计。
在移动公司看来,每一台手机每天经过了怎样的路线,运营商都会有详细的记录,如果变成图像来看,是许多手机一会聚集在那里,一会聚集在那里!
QQ和微信的用户,在哪里也都随时可以看到!
把每一秒的图像集合起来,人们在哪里工作、在哪里上班,会经过哪些地方,实际上都一览无余!
当然,类似的统计可能涉及隐私问题,但是如果你最终的统计数据不是针对一个人的行走路线,一台手机的运动轨迹!而是针对每个时刻一个区域的人群分布,也就不会侵犯隐私了!
70年后你的房子怎么办?
温州一些业主因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年限到期,面临需花费数十万元土地出让金重新办理土地证的消息,经澎湃新闻等报道后引发广泛关注。就此,温州市国土资源局宣教科人士4月18日又说:“缴纳数十万出让金重新办理土地证”是“误读”,对土地使用证到期的后续处理,当地尚未制定政策,也没有办理过续期手续。
这个事情真是一波三折啊,其实,明源君之前早就详细解读并给出过结论,满70年后:
1、使用权不足70年的,到期可以交费或无偿续满70年;
2、70年中房屋成为危房,业主可以联合起来在原地重建;
3、70年期满后土地使用权自动续期,将很可能不需要补交费用;
4、70年里需要重建的危房很多,考验业主彼此之间的合作能力。这也是开发商的机会,很有可能会有专门干重建的开发商出现;
5、70年内会有大量土地被政府以公共利益等理由有偿收回,真能等到70年期满的房屋比例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