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脱贫干部得先“作风脱贫”

发布时间:2017-07-20      来源: 感谢作者赐稿    点击:


近日,河南省纪委举办全省纪委书记培训班,河南省委常委、省纪委书记任正晓在会上强调,认真贯彻落实王岐山同志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电视电话会上的讲话精神,对胆敢向扶贫资金财物“动奶酪”的严惩不贷,对扶贫工作中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问题的,要坚决追究纪检监察机关的监督责任。(中央纪委监察部网 7月19日
扶贫攻坚在于精准,既是精准,则扶贫干部自身之业绩水平及素质则极为重要。当前扶贫领域的干部作风问题日渐败坏,扶贫领域的违纪腐败问题尤甚,很多腐败干部将扶贫看成了敛财机会,触手伸向了扶贫款救济金,宛若毒瘤一般。这也就充分表明,其实扶贫困难群众,首先要扶起来的,是“作风扶贫”。
何谓“作风扶贫”?干部们垮掉的良好作风,已经根本不适用在精准扶贫上。当下的扶贫矛盾是扶贫干部腐败的日益增长与困难群众迫切求发展的矛盾。如此,扶贫先扶志,扶贫先“作风脱贫”是毫无问题的。
“作风脱贫”,首先就要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干部自律自然重要,但更要注重组织领导,合作脱贫。作风建设非一朝一夕,更要建立完善的“作风脱贫”机制,落实作风监督的执纪责任,让干部的不良工作作风得到洗涤。其次,要落实“两个责任”,切实履职担当。有要责在身,追责落实,干部官员们则不敢怠慢。要让扶贫业绩说话,而不是靠“数字脱贫”,注水虚假数据一概不认,只有让干部们身上有担子,脑中有压力,才能转变工作作风,认真扶贫。最后,要严查严惩作风浮夸的干部,形成威慑。扶贫干部作风败坏不单单是个人问题,更会拖其治下的扶贫区域的后腿,也会拖整个扶贫事业的后腿。严惩违纪和差作风的干部,让能者居之,让心怀侥幸的干部心里时刻悬着“紧箍咒”,才能督促他们更好地为扶贫事业而奋斗。
对困难群众而言,“精神扶贫”比实际扶贫重要,对官员干部而言,“作风扶贫”比精准扶贫重要。要改变扶贫干部的作风,就是要进行“作风脱贫”、“精神脱贫”,就是要持续开展脱贫攻坚干部作风问题大督查、大整顿活动,严肃查处“虚”“浮”“假”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突出问题,才能真正地将扶贫落到实处,真正地对困难群众负责。
 
新闻链接:
http://www.ccdi.gov.cn/yw/201707/t20170714_102873.html
 
 
作者:冯君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