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9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一些地方反腐仍然“纹丝不动”,就因为是“贪官在主持反贪”!

发布时间:2017-10-09      来源: 民论    点击:

一些地方反腐败“纹丝不动”的四种原因?

 

  4月6日,中纪委在《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的评论文章中,对反腐败形势有一句经典的表达:反腐败“不能像深深的海洋,表面上九级风浪,下面却纹丝不动。”

 

         一时间被各大媒体作为标题进行了转载报道,网上一度掀起了关于“下面却纹丝不动”的热烈讨论。4月11日的人民网在“一语惊坛”中,就有一句让人震耳欲聋的大胆表述:“一些地方反腐仍然‘纹丝不动’,就因为是‘贪官在主持反贪’”!

 

  让这句“一语惊坛”产生的直接“导火线”,是昆明市连续三任市委书记的前腐后继案情。从仇和、张田欣、高劲松的任职时间看,昆明市从2007--2015年4月10日一直是在这三位“腐败书记”的主政之下,其客观现实就是:十八大以来的昆明市一直是“贪官在主持反贪”。

 

         而被中纪委严斥的“上面九级风浪,下面纹丝不动”现象,事实上与类似昆明的“贪官在主持反贪”现象,在一定意义上有着某种关联性,这在地方上大概绝不是“绝无仅有”的“个例”吧。

 

  中纪委网评文章中讲的“不能像深深的海洋,表面上九级风浪,下面却纹丝不动。”大概包含着两层含义或者说针对着两种现象:一是从中央与地方的反腐败表现上看,中央的反腐败力度如“九级风浪”之雷霆万钧,而一些地方的反腐败却如石沉大海“纹丝不动”;

 

         二是从一些地方的反腐败效果上看,表面声势上如“九级风浪”之强烈,实际效果上却是“纹丝不动”的局面。这个现象的出现,充分折射出国内反腐败斗争的复杂性和艰巨性,腐败的存量仍然非常沉重。而导致一些地方的反腐败“纹丝不动”主要原因,大概包含四种情况:

 

  第一种原因:认知错位,信念不足。一些党委与纪检部门的主要领导反腐败立场不坚定,对开展反腐败斗争的意义认识不深刻,理解不到位,“老好人”主义思想作祟,怕“得罪人”的意识使然。

 

         因此,在反腐败斗争中往往“雷声大,雨点小”,一味空喊口号就是不下硬手,“万不得已”才处理几个“不痛不痒”之辈。从心理上看,他们对反腐败斗争有“为难情绪”,在反腐败工作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严重,不愿意为党的事业担当责任,企图明哲保身,蒙混过关,随时准备“软着陆”。

 

  第二种原因:好人主义,缺少担当二是一些党委与纪检部门主要领导担心反腐败会“牵一发而动全身”,弄出“一窝一窝”“一坨一坨”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案件出来,影响地方上的形象,弄的自己“不可收拾”。

 

          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对反腐败工作部署“怕这怕那”,“求稳求缓”,核心思想是在与全国的反腐败斗争形势“搞平衡”、“熬时间”,企图“以拖待变”,“家丑不可外扬”的观念严重。典型的表现就是,反腐败工作看上去“按部就班,有条不紊”,实际上没有“干货”出来。

 

  第三种原因:纠缠其中,投鼠忌器一些党委与纪检部门的主要领导自己“屁股不干净”,生怕“反腐败反到自己头上”,在担心“搬起石头砸了自己脚”的情况下,对当地的“腐败现象”一般是轻描淡写,对一些腐败案件“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实际上扮演着“捂盖子”的角色。

 

         在这些领导干部的领导下,当地和部门的反腐败形势必然在中央“九级风浪下”仍然会是一种“纹丝不动”的局面。反腐败斗争的表面上可能是一副“铿锵有力”的形势,实际上却是“你好我好”、“相互包庇”的状态。

 

  第四种原因:贪官主政,自我保护四是一些党委与纪检部门的主要领导就是“贪官在主持反贪”的客观现状。

 

         在这些地方,不管是“高调反腐”也好,“低调表现”也罢,反腐败斗争就只能是一种“形式主义”的东西,因为主观上这些官员就是要千方百计地抵制“反腐败斗争”,他们的一切作为就只有一条:保护自己的“腐败行为”不被暴露,“狐狸尾巴”不被抓住。

 

        万不得已的话,就会采取“丢卒保车”、甚至可能铤而走险去“杀人灭口”,这绝不是在危言耸听。让这些人反腐败莫过于与虎谋皮。


 

 

  “九级风浪”之下的“纹丝不动”,不管是哪一种原因产生,都直接消耗着中央反腐败斗争的正能量,直接阻碍着全国反腐败斗争浩浩大势,直接危害着党中央治国安邦的大战略。

 

         如果让其发展下去,坚决遏制腐败的大势就不会真正形成,有的地方可能就是想用“持久战”的思维,在与中央反腐败斗争大势打“消耗战”。

 

         显然这些地方的领导没有全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没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维,没有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担当,“偷安于一隅”在“混日子”。

 

  然而,中国的反腐败斗争大势浩浩荡荡,“躲了和尚躲不了庙”,昆明市三任市委书记、太原市三任公安局长的被拿下,就充分说明了一个道理,一切企图“消极抵抗”反腐败斗争的行为都无济于事,腐败分子迟迟早早都会落网。

 

         而那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绝不可能因为“保护腐败”而善始善终,因为他们不可能“捂得住”腐败的盖子,一旦“东窗事发”自己必然会承担不作为的“领导责任”,希望“全身而退”的想法只能是黄粱一梦,因为党和人民不会答应!

 

国际舆论如何看待中国反腐


 

即便放眼漫长的中国历史,过去五年的辉煌足以让中华民族自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之下,为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豪情满怀,砥砺奋进。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多年来,国外媒体、智库与学者始终关注中国发展,他们的视角不同,观点经常给我们带来启发。

 

过去五年间,中国有许多成就让世界赞叹,其中有一项成就让国际舆论备感惊讶——中共以史无前例的力度和决心,治党治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铁腕反腐,严扎制度笼子,将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推向深入,把反腐推向了高潮,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不敢腐”的局面。

 

这一系列举动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支持,也得到了外媒持续的关注。

 

“此次反腐行动查处官员级别之高、数量之多可谓数十年所罕见,同时颁行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规定,都在相当程度上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从制度上对腐败‘治本’的决心与雄心。”

 

对于中国过去5年来的反腐行动,英国《金融时报》做出这样的评价。

 

“超速前进”,成果“破纪录”

 

 

 

“远不止是烟雾弹。”美国乔治亚州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安德鲁·魏德安曾在英国《金融时报》撰文称,习近平上任以来展开的反腐行动“很可能成为自19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最持久、最强硬的一次‘实干’行动”。

 

5年来,从中央到地方反腐之风劲吹,让世界瞩目。在每年3月举行的全国两会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和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所做的“两高”报告都会公布一系列有关前一年中国反腐成果的最新数字,这成为外媒热切跟进的焦点。

 

长期的关注之后,外媒不约而同地达成一个共识:中国反腐力度空前,成效显著。

 

2016年两会期间,日本《日经亚洲评论》网站就刊文称,两份“两高”报告证实,中国的反腐行动取得了“破纪录”的成果。

 

以2015年为例,8200余名官员因收受贿赂被调查,与2014年被调查人数相比上升了5%。在被调查的官员中,41人为省部级以上干部,比2014年增加了13人。

 

该媒体认为,大量高级干部的落马显示了中国反腐的决心和力度,众多迹象表明,习近平领导的大规模反腐行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

 

津巴布韦《先驱报》更是以《中国反腐行动“超速前进”》为题发表文章,盛赞中国连续几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的反腐战役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丧失动力。

 

相反,中国始终保持“高压反腐”态势,在政府层面大力开展反贪污、反受贿的战役。

 

不仅“打虎”、“拍蝇”,还要“猎狐”。早在2014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就注意到,习近平不仅要求“老虎苍蝇一起打”,还开启了“猎狐”行动,追捕卷款潜逃境外的腐败官员和经济犯罪分子。

 

天罗地网,全球通缉,“猎狐”行动让世界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反腐的决心。

 

英国路透社日前刊文指出,“猎狐”行动是中国继续深入打击腐败的举措之一。该媒体引述中纪委公布的信息称,迄今为止,中纪委已追回“百名红通人员”40人,其中大部分是被劝说投案自首的。

 

此外,随着中国政府加强对官员护照等方面的管理,过去4年腐败分子逃离中国的情况大幅减少,2014年外逃101人,2015年外逃31人,2016年外逃19人。

 

在安德鲁·魏德安看来,习近平的“反腐战”有三个目标:一是剔除已经腐败的官员;二是给想要贪腐的官员敲响警钟;三是让公众相信,中国政府是在真正惩治腐败。“如果习近平继续深入打击腐败,尤其是高层腐败,那么他很有可能将中国的反腐进程推向成功。”

 

持续发力,“笼子”扎更紧

 

 

这5年来,频频吸引国际观察者目光的,不只是中国反腐成绩单上不断刷新的数字。不少外媒还关注到,十八大以来,在严打贪腐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

 

美国《外交》杂志刊文指出,“打虎拍蝇”行动已经取得第一阶段的成功,有力地震慑了中国的腐败分子,多数中国政府官员已经“不敢腐”。

 

目前,反腐进入更为关键的阶段“不能腐”,即加大反腐倡廉法规制度建设,建立防止腐败产生的有效机制。

 

在这一阶段取得成功后,中国将最终迎来第三阶段的反腐行动,即“不想腐”,这或将改变中国的政治文化。该文做出一个乐观的判断:如果中国的反腐能够顺利进行下去,2020年中国政府将变得更为清廉与高效。

 

对于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在制度上“扎紧笼子”的努力,外媒不吝溢美之词。

 

2016年10月,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

 

对此,美国《华尔街日报》直言,习近平希望用更严格的纪律规定使其标志性的反腐行动制度化。自2013年以来,有100多万名党员在反腐行动中受到惩处。习近平要求加强对政治权力的约束,扎起一个“制度笼子”,确保党员干部“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

 

新加坡《联合早报》则认为,经过几年的努力,中共初步达到了“不敢腐的氛围总体形成”这一目标。全会通过的《准则》和《条例》如能落实,中共反腐从治标走向治本将不会是句空话。

 

该报还援引专家观点称,本次全会审议通过的《准则》和《条例》,是构建制度的两根关键柱子。如果能把制度的“笼子”构建好,使“不敢腐”转向“不能腐”,中共就能摆脱党建中存在的问题。

 

2017年1月,中共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召开,全会将推动制定国家监察法、筹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制定监察体制改革方案的决定,再次引发外媒关于中国推动反腐斗争制度化的热烈讨论。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报道称,中共反腐败监察机构把加强执政机构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定为今年的第一要务。该媒体直言,作为本届中央纪委召开的最后一次关键会议,这次全会为今年的工作确定了7个重点,其中之一就是坚定反腐立场。

 

《联合早报》还注意到,中国第六部《反腐倡廉蓝皮书》也于今年1月在北京发布。该报援引蓝皮书的内容指出,中共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正风反腐的力度丝毫不减,制度“笼子”越扎越紧。

 

坚定信念,注入新活力

 

 

“在筹备中共十九大的背景下,反腐行动不会停下。”俄罗斯卫星新闻网日前援引莫斯科亚非学院学者安德烈·卡尔涅耶夫的观点称,习近平内政的重要部分正是根除官员腐败,提高党的威望,从整体上巩固党的权力。

 

一次次重拳出击,让那些“曾说未来的打虎力度必将减弱”的预言一次次落空。

 

今年1月,中纪委宣传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3集电视专题片《打铁还需自身硬》播放。

 

在路透社等外媒看来,这部片子通过反映中纪委对其内部腐败问题的清查,“自我开刀”,进一步对外传达出一个信息:在习近平领导的反腐行动中,没有清扫不到的死角。

 

在国际观察者眼中,5年来,严惩腐败,清扫死角,中国的这番反腐努力目标清晰。

 

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约瑟夫·菲尤史密斯在中共十八届六中全会召开后做出这样的判断:“习近平已着手重塑他所认为的党应有的样子,一个拥有理想与信念、高度自律的政党。”

 

俄罗斯自由媒体网站日前也援引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中国研究所所长克里·布朗的观点指出,习近平号召中共高级干部坚定理想信念,中共并没有像西方以为的那样背弃自己的原则。

 

“如果有官员指望中共声势浩大的反腐行动会逐渐偃旗息鼓,那他就打错了算盘。”西班牙《国家报》在习近平于2016年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后称,作为全世界成员最多的政党,中共开展反腐行动是其增加人民信任度的重要任务。

 

《华尔街日报》也在习近平这次讲话后表示,自2012年底以来,中共一直努力为该党重新注入活力,遏制令中共领导人担心的腐败和不良官僚作风。

 

“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丧失或缺失开始”,该报援引习近平的多句重要讲话内容,直言中国的愿景与一个强大且具有组织性和高度纪律性的共产党是分不开的。

 

日本《外交学者》网站也刊文称,在习近平担任最高领导人的5年里,中国取得令人称赞的进步,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力量。习近平将反腐作为改善国家治理的一大支柱,反腐行动不断加码。

 

中国人和来到中国的外国人早已认识到,腐败不再得到容忍。反腐让习近平在国内受到巨大欢迎,在国外也得到认可。

 

而在世界范围内,面对反腐这样一个全球性难题,中国的成果与经验同样能为各国提供重要借鉴。

 

如法国尼斯欧洲研究所学者乔治·佐戈普鲁斯所言,目前很多国家对如何有效解决腐败问题都一筹莫展,而中国在短短几年内就取得了反腐的重大胜利,着实让世界为之惊叹。

 

      大家传出去!支持习主席,让他看到中国人民反腐的决心!

 


(责任编辑:admin)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