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宣传网
法治宣传网   合作请联系QQ:871973841    热线:010-86393506
法治研究 宪政 行政 廉政 司法 法院 检察 监察 公安 理论
社会经济 社会 经济 国土 环保 文教 医药 养老 三农 民法
律政普法 律政 评论 话题 访谈 普法 案件 公益 资讯 维权

监察委员会的第一职责是什么?很多人有误区!

发布时间:2018-04-18      来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点击: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随着国家、省、市、县四级监察委员会全部组建,党和国家反腐败工作开启了新的一页。“监察委员会专门负责打‘老虎’”“监察全覆盖就是办案全覆盖”……对于监察委员会的性质与职责,不少人心存疑惑甚至误解。

其实,作为行使国家监察职能的专责机关,监察委员会决不只是惩处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监察法第十一条规定,“监察委员会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履行监督、调查、处置职责”。从这条规定中可以看出,监督是监委的基本职责、第一位的职责。监察委员会履行日常监督职责,是代表党和国家,依照宪法、监察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对所有公职人员行使公权力情况进行监督,促进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履职、秉公用权。纪委监督执纪问责,监委监督调查处置,监督都是基础,其目的是要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抓早抓小、防微杜渐,防止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要么是好同志、要么是阶下囚。

认为监察委员会是专门打“老虎”的机构,原因在于没有准确理解、全面把握监察委员会的性质与职责。监察机关不是单纯的办案机构,监察全覆盖首先是“监督全覆盖”。当前,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反对腐败“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但必须清醒认识到,不是“打虎”“拍蝇”“猎狐”才是反腐败高压态势,严格监督同样是反腐败高压态势的组成部分。在实践中必须重点强化监督职责,转变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的政绩观,创新监督理念思路和方式方法,保持党员队伍和公职人员队伍的纯洁。纪委监委合署办公,要把监督挺在前面,注重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有机统一,不断强化对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的日常监督监察。

 

国家监察同党内监督一样,要把握“树木”和“森林”,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依照监察法开展监察工作过程中,我们面对的大量问题不是犯罪,而是违纪违法,“四种形态”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同样适用。要增强监督工作的锋芒和针对性,综合把握党的政策策略和纪律法律要求,抓常、抓细、抓长,在运用第一种形态上下功夫,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就及时红脸出汗、拉拉袖子提个醒,要综合运用第二、第三种形态,防止一般违纪违法发展成严重违纪违法,防止严重违纪违法发展成犯罪行为。通过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抓早抓小、防微杜渐,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让党员干部习惯在受监督和约束的环境中工作生活。

党内监督实现了对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全覆盖,国家监察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的监察全覆盖。各级纪委监委要按照党中央关于纪检监察机关合署办公的决策部署,聚焦主责主业,集中力量把监督这个基本职责履行好,更加扎实做好执纪问责、依法调查处置等各项工作,推进纪委监委的全面融合和战略性重塑,实现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整体性提升,为夺取反腐败斗争压倒性胜利提供有力保障。(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子木)



(责任编辑:总编办)

友情链接: 最高人民法院  |   国务院法制办  |   新华访谈网  |   中国法院网  |   基层法治研究网  |   财政部  |   京师刑事法治网  |   中国社会科学网  |   政协全国委员会  |   国家信访局  |   审计署  |   吉林大学理论法学网  |   中国法理网  |   最高人民检察院  |   刑事法律网  |   新华网  |   中纪委监察部网站  |   中国政府网  |   全国人大网  |   天涯社区法治论坛  |   公安部  |   司法部  |   中国法学会  |  
共建单位:  |    |    |    |    |    |    |    |    |    |    |    |    |    |    |    |    |